近日有博主发文,各地城投出资百亿入局殡葬业,公墓是个好生意?
![]()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全国死亡人数已达1093万人,相当于每天有近3万人离开。而据观研天下数据,中国的殡葬市场规模预计在2026年攀升至4114亿元,从这点看是不是殡葬业是有发展前景的?
但事实并非如此,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福寿园实现营收约6.11亿元,同比下降44.5%,净利润由盈转亏,亏损达2.61亿元,而去年同期还盈利约2.99亿元。这是自2013年港股上市以来,福寿园交出的首份亏损答卷。
曾经不足半平米的墓穴,均价超10万,现如今还有多少人会选择如此高价的墓穴?有网友说了一个现象,一位墓园经理在推销时脱口而出“年轻人良心被狗吃了”,原因是有人给父母选了九九元花坛葬甚至免费的树葬,而不是动辄二三十万的墓地,这句话一出,评论区直接炸锅。
![]()
孝顺到底是陪父母生前看一次日落,还是死后让骨灰住进豪华单间,年轻人用脚投票,先把“活着的坑”填上--房贷、育儿、养老三座大山,比墓碑沉得多;更何况长辈自己也在变,上海松鹤公墓调研发现,近六成老人主动选择树葬或壁葬,只求子女别为后事发愁。
应该说大家都清醒了,花了高价买的墓地还不是永久的,还得不断续费,有条件也就不在乎这个价格,但普通人家的话确实很难承担起,有报道显示,2024年清明节前夕,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出现一个现象,3.7万块到期墓地无人续租。
而且,“这些墓地曾经是"稀缺资源"。排队等位,托关系找门路,花费数万元才能买到一个墓位。现在,续租通知书贴满公告栏,无人问津。”
![]()
是消费者觉醒还是大家钱包缩水了?可能都有这方面的原因,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墓地缺乏真正的投资价值。一旦投入那资金被彻底锁死,没有任何的流动性,所以大家才越来越不愿意购买。
有网友说,我爸22年去世,我买的双穴只墓地不到0.4平方米,15万,还算便宜的,我家开车过去,半个多小时能到。我自己已经跟儿子说了,撒海撒山,不要墓地。人走了,至亲还能记得你多少年,三十年?五十?最多了。所以,不用了,这点钱,还是给孩子用用吧。
![]()
现在大家是越来越清醒,这不就是以死人的名义赚活人的 钱,要知道墓地出售是有时间限制的。如果儿女走的早,没人为他续费,那么他的骨灰和野狗的骨头一样全丢进垃圾桶,为下一位腾地方,没有人无偿为你保留穴位,就如同现在的70年产权房一样,有时间的。
![]()
也就是说,最终的结局,大概率就是被丢弃,因为除了子女,再往后子孙未必记得,也未必兴这一套,就算子孙还愿意续费,那再往后呢?所以按照正常逻辑推断被抛弃就是注定的结局。
多少人认为,父母走了花多少钱买个墓地真没必要,自已老去后还会有人去看这坟墓吗?找个地方入士为安就好,省的已后墓地被别人扒了扬灰,话虽难听但是事实。
所以,与其最终被抛弃还不如一开始就选择一种永久的方式,如果不能土葬,那就树葬或者海葬,与数一起成长,同海一起流向远方,未曾不是一种体面和潇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