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睡,被很多人视为养生“标配”,尤其在中老年群体中,不少人认为“午睡时间越长越补”。但近期一项来自知名大学的研究引发关注:若白天午睡时间超过1小时,老年痴呆的发生风险可能增加近40%。
这一发现令人警觉,也引发争议,午睡应当如何去睡才能取得更好效果?如何避免其对身体不必要的损伤?这几点,劝您牢记在心。
1.午睡时长与认知功能
![]()
一项跟踪了数千名老年人的研究证实,午睡超过1小时的人,在随访期间患老年痴呆的概率明显高于午睡时间较短或不午睡者。研究人员认为,过长的日间睡眠可能打乱生物钟节律、减少夜间深度睡眠,干扰大脑代谢废物的清除机制,从而增加神经退行性病变的发生率。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项研究呈现的是“相关性”而非“因果性”。也就是说,午睡时间变长,也可能是大脑早期功能退化的一个表现,即二者存在互相的推动作用,不能简单概述为因果关系。
2.过度午睡的隐患
![]()
虽然午睡有益,但若时间控制不当,反而可能适得其反。显然,午睡时间太长,会削弱夜间入睡动力,导致睡眠结构紊乱,形成昼夜倒置。而且长时间午睡可能干扰褪黑素分泌,影响体温调节和激素平衡,增加记忆力减退的风险。
除此以外,还有研究显示,日间长时间卧床或浅睡状态可能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变化异常,尤其在老年人群中风险更显著。因此,“睡午觉”这件事,本质上需要科学管理而非盲目加量。
3.合理午睡的好处
虽说午睡不宜太长,但适度午休依然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短暂的午睡可提升警觉度、记忆力和专注力,有助于下午保持清醒状态。同时,适当在午饭后休息还有助于降低皮质醇水平,有放松神经、平稳心情的作用。轻度午睡与心率降低、血压下降相关,可减轻心血管系统负荷,改善细胞修复效率,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4.如何科学安排午睡
![]()
要想让午睡成为健康“加分项”,首先应当控制时间不贪睡,保持每日20~30分钟最佳,超过1小时易引发睡后迷糊、头痛等“睡眠惰性”现象。此外,安静、光线柔和的环境,有助于快速入睡,也能提高睡眠质量。办公族可使用靠枕或午休毯,避免压迫颈部。
平日里休息时,须得在饭后30分钟后再午睡,防止胃肠负担加重。醒后不宜立刻起身冲刺工作,应缓慢坐起、轻活动,让神经系统平稳切换。
总而言之,午睡不是“越久越养生”,也不应因“痴呆风险”而被一棍子打死。关键在于控制好时间,掌握好节奏。与其质疑午睡的功效,不如从今天开始,把握“睡多久”“怎么睡”的度,让午睡真正为你的身体保驾护航。
【本图文由“熊猫医学”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棉花,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