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和小说里经常有一个情节:一个男人考上状元之后,为了娶公主抛弃糟糠之妻。
可是在真实的历史上,状元一共有600个左右,真正娶了公主的,却只有一个人而已。
那就是在唐武宗年间状元及第的郑颢(音hào)。
而且这史上唯一一个状元驸马,可一点都不想娶公主。
从娶公主到去世,他恨了媒人整整12年!
他也不是唐朝第一个不想娶公主的人。唐朝的世家子弟,有不少听到要娶公主,就吓坏了。
这是为什么呢?
![]()
01、郑颢是何许人也
唐朝虽然也有科举考试,但是能够参加科举的大多都是世家子弟。
郑颢出生于唐朝“四姓”之一的荥阳郑氏。这可是个了不得的家族,光在唐朝就出了12个宰相。
郑颢于唐武宗会昌二年考中状元。这一年的他只有26岁,在历代状元里算是非常年轻的。
不过唐朝的男人一来是因为科举压力,二来是因为成亲流程繁琐且耗资巨大,普遍成亲较晚。
所以郑颢哪怕中了状元,也一直没有成亲。
直到唐武宗都去世了,唐宣宗继位为帝,郑颢终于在唐宣宗大中二年请了婚假,要回家娶妻了。
这一年他都32岁了。
然而他想不到,他志得意满地赶去迎亲,让他当驸马的旨意在后面追着他跑。
![]()
郑颢的未婚妻,是范阳卢氏的千金,也是唐朝顶级的世家大族。
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为了防止世家大族之间相互结成姻亲,影响力越来越大,下旨“七姓十家”之间禁止通婚。
也就是说,出生于荥阳郑氏的郑颢,理论上是不能娶卢氏女的。
然而这项禁令的约束性不强,这些世家大族之间依然通婚频繁。
史书没有记载唐宣宗追着让已经在迎亲路上的郑颢娶自己的女儿,是不是考虑到这项禁令。
根据史书的记载,唐宣宗相中郑颢当状元,和一个人有关。
那就是白居易的堂弟白敏中。
![]()
郑颢去迎亲的时候,正值唐宣宗的爱女万寿公主到了出嫁的年龄,要选驸马。
当时的宰相白敏中极力推荐郑颢。
郑颢已经在迎亲的路上,都到了郑州了,硬生生被召回去迎娶公主。
郑颢从此恨上了白敏中,没事就在唐宣宗面前说白敏中的坏话。
后来白敏中不当宰相了,被外放。临行的时候他忧心忡忡地对唐宣宗说:郑颢不想当驸马,恨透了我这个媒人。我怕我远离了陛下之后,郑颢会打我小报告。
唐宣宗拿出一个小匣子给白敏中看:这些都是郑颢说你坏话的内容,你放心,我心里有数,不会听他的。
郑颢从成亲到去世,当了12年驸马,就恨了白敏中12年。
![]()
史书并没有记载郑颢与万寿公主感情如何。
却记载了一次唐宣宗为了郑家责怪万寿公主。
那是郑颢的弟弟病危的时候,唐宣宗派使者去慰问,回来的时候唐宣宗问使者:万寿公主去问疾了吗?
使者回答:没有去。
唐宣宗有点生气了,又问:她上哪去了?
使者回答:公主在慈恩寺看戏呢。
唐宣宗勃然大怒:难怪世家大族都不愿意和我们皇家结亲,小叔子病了,当嫂子的都不去看望,成何体统!
还为此把万寿公主召进宫责怪了一番。
由此可见郑颢和万寿公主的夫妻感情估计好不到哪去。
否则万寿公主不会连郑颢的弟弟生病了都不在乎。
他们当了12年夫妻,却只有一个儿子,且是出生于郑颢去世后第二年。
![]()
02、唐朝人不想娶公主吗?
郑颢并不是唐朝唯一一个不想娶公主的人。
我们查看唐朝的史料就会发现,唐朝不少世家子弟,都不愿意和皇室结亲。
典型的代表,就是太平公主的第一任丈夫薛绍。
薛绍出身显赫,母亲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女儿城阳公主,父亲出生于唐朝顶级世家河东薛氏。
按理说薛家已经娶过一个公主了,再娶一个公主,属于进一步光耀门楣。
可是薛绍被选为驸马之后,薛家人却忧心忡忡。
薛绍的兄长去和当时为户部郎中的族人薛克说:有句话叫做“娶妇得公主,平地买官府”,娶公主不是好事啊。
然而薛家终究不敢违抗李治和武则天的旨意,薛绍最终娶太平公主为妻。
![]()
更夸张的是一个叫做王徽的进士。
根据新唐书记载,唐宣宗有一次选驸马,宰相看中了出生于京兆王氏的进士王徽,想把他推荐给唐宣宗。
王徽听说之后吓坏了,跑到宰相面前痛哭流涕地说:我年纪大了,又多病,实在是配不上公主,您另选高明吧。
宰相无奈之下,只好把王徽从推荐名单上除名了。
更夸张的是唐宪宗为嫡长女岐阳公主选驸马的时候。
唐宣宗想从大臣的儿子当中为女儿选婿,想不到满朝文武居然吓得推脱说自己的儿子有病,配不上公主。
最后唐宪宗无奈之下,选了前任宰相杜佑那没什么本事、外号“秃角犀”的孙子杜悰当驸马。
可见唐朝世家子弟不愿意娶公主,不是孤证,而是普遍现象。
![]()
03、唐朝人为什么不愿意娶公主?
那么唐朝人为什么不愿意娶公主呢?
可能有人就要说了,驸马不能在朝堂上担任要职,当了驸马仕途就到头了,有进取心的人怎么可能想娶公主呢?
然而唐朝并不限制驸马的仕途,反而娶公主能让这个人入皇帝的眼,得到皇帝的重用。
例如前面说的没什么本事的杜悰,因为娶了唐宪宗的嫡长女,最终官至宰相。
唐朝人不想娶公主,主要是因为娶公主对他们而言,有点“得不偿失”。
- 其一,唐朝的公主太彪悍。
古代的女人往往被“三从四德”约束,但是汉唐时期远比后世彪悍。
在唐朝这个时间点上,人们认知里的公主,和三从四德可没有什么关系。
在他们认知当中,公主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呢?
![]()
且不说西汉与男宠合葬的馆陶公主,南朝宋时期公然养面首的山阴公主。
光是唐朝的公主,就有不少风流韵事。
最有名的当属李世民的女儿高阳公主,她和辩机和尚私通的事闹得沸沸扬扬。
高阳公主的姑姑,也就是李渊的女儿房陵公主,也不遑多让。
她和自己异母姐姐的儿子杨豫之私通,被驸马窦奉节抓奸。驸马怒杀杨豫之之后,房陵公主很快改嫁。
唐中宗的女儿安乐公主,更是在驸马武崇训还在世的时候就和武崇训的堂弟武延秀私通,武崇训去世后不久她就改嫁武延秀。
这些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世家子弟,怎么可能受得了这种事呢?
诚然,他们如果娶了普通的世家女,也不一定挡得住妻子出轨。
但这些都是可以关起门来解决的,不会像公主出轨一样,闹得全朝堂都知道。
![]()
- 其二,在唐朝当驸马太危险。
唐朝的公主地位高,出过好些干预朝政的公主。
而离皇家的权力中心太近,往往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唐朝好些驸马由此死于非命。
典型的例子就是太平公主的驸马薛绍。
李治去世之后,武则天掌权。她想让太平公主改嫁给武家人,好提高武家的地位。
所以当薛绍的哥哥卷入谋反事件的时候,哪怕薛绍本人并没有参与,武则天依然不顾太平公主与薛绍夫妻恩爱,把薛绍下狱。
薛绍最终死于狱中。
唐中宗的女儿安乐公主,一心想当皇太女。
唐中宗去世之后,唐中宗的侄儿李隆基发动宫变,把安乐公主的母亲韦后和安乐公主一起杀死。
安乐公主的驸马一家,也随之覆灭。
![]()
哪怕公主本身没有卷入权力之争,也不意味着就安全了。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最小的女儿新城公主,一开始是嫁给长孙皇后娘家的长孙诠。
可是李治继位之后收拾舅舅长孙无忌,长孙诠也被连累,流放后被杀。
新城公主和长孙诠感情很好,为此郁郁寡欢。
李治自以为为妹妹好,又把新城公主改嫁给了韦正矩。
可是新城公主婚后不久郁郁而终。李治听说韦正矩对妹妹不好,认为是韦正矩害死了妹妹,把韦正矩杀死。
后来李治发现自己冤枉了韦正矩,才又让韦正矩和新城公主合葬。但是韦正矩的命可回不来了。
唐朝这样的事不少,在唐朝娶公主挺高危的。
![]()
- 其三,风险和收益不成正比。
别看娶公主风险这么大,有可能要丢面子,也有可能丢命。
但是唐朝善终的驸马也不少。
如果娶公主的收益足够大,例如娶了公主之后可以平步青云,全家富贵。
那么娶公主再高危,也不缺人上赶着要娶。
问题在于,在唐朝,有资格娶公主的可不是一般人。
他们要么是顶级世家子弟,要么出生于宠臣或者外戚家。
而且皇帝选女婿,肯定不会从这些家族里选个歪瓜裂枣,基本上会选出类拔萃的。
那么这些人即便不娶公主,也是能够平步青云的。
他们自然不愿意娶公主,免得节外生枝。
![]()
例如本文说的历史上唯一一个状元驸马郑颢。
他的家族出了12个宰相,他本人又年纪轻轻状元及第。
他就算不娶万寿公主,也是能位极人臣的。
可是他娶了万寿公主,哪怕他运气好,万寿公主没有出轨,也没有闹出什么杀身之祸。
可是从他弟弟生病、万寿公主还在看戏这件事可以看出,万寿公主和他感情并不好,而且万寿公主对他们郑家的态度恐怕是高高在上的。
反倒是他如果娶了一个家世相当的世家女子,日子恐怕会好过很多。
也难怪他恨了媒人一辈子了。
所以与其说唐朝人不愿意娶公主。
不如说是唐朝那些配得上娶公主的世家子弟觉得娶公主性价比不高。
你觉得是不是呢?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