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28号的中央发布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五规划中,可以看出2025年作为十六五的收官之年2026年作为十五五的初始之年,给予了2026年更多的期望和期许,尤其是随着国内经济稳步发展,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的更多的关注点就放在了人民的基本生活质量以及基本物质保障方面,也就是所谓的民生方面,这里值得一提的依然的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在十五五的规划中明确提及要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
若 2026 年养老金延续调整,哪些群体将更受益?结合 “定额调整 + 挂钩调整 + 倾斜调整” 的常规公式(参考 2025 年调整规则),三类人员将迎来更明显的福利提升。
![]()
一、定额调整:同一地区退休人员待遇均等,地区差异显著
定额调整实行 “每人每月固定增加” 模式,同一地区内,无论退休人员原有养老金是 3000 元还是 6000 元,调整金额完全一致,体现基础公平。但不同地区因经济发展水平、实际情况不同,定额标准差距较大。以 2025 年为例,上海定额调整 50 元,黑龙江、吉林为 25 元,差距达 25 元。要知道,2025 年全国养老金整体调整比例仅 2%,不少退休人员全年调整总额仅五六十元,地区间的定额差距尤为突出。
二、挂钩调整:多缴多得、长缴多得,贡献者更受益
挂钩调整严格遵循 “多缴多得、长缴多得” 的激励原则,直接与退休人员的缴费年限、养老金基数挂钩。缴费年限更长的退休人员,能享受更高的缴费年限挂钩补贴;原有养老金水平更高(即缴费基数更高)的人员,养老金挂钩调整金额也会更可观。这一规则既体现公平,也认可了长期缴费、高基数缴费群体对养老基金收支平衡的贡献,保障了基金的稳健运行。
![]()
三、倾斜调整:高龄、艰苦偏远地区人员享额外补贴
倾斜调整针对特殊群体给予额外照顾,主要包括两类人群:一是高龄退休人员,多数地区以 70 岁为高龄倾斜起点,部分地区已将标准下调至 65 岁,具体需以当地调整方案和退休人员实际年龄为准;二是艰苦偏远地区退休人员,考虑到其生活条件的特殊性,额外调整金额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符合政策公平导向。
![]()
值得注意的是,2025 年养老金调整已重点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结合 “十五五” 规划推进共同富裕的导向,2026 年调整大概率会延续这一思路。不过,具体倾斜方式如何设计、中低收入群体的界定标准是什么,仍有待进一步明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