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面锦旗、
一封感谢信背后,
藏着怎样的医患真情故事?
![]()
患者家属:“感谢你们的及时抢救,不然老爷子也不会有今天。”
锦旗背后的故事
周六清晨7点,一通紧急求助电话打破了宁静。一位在外院接受甲状腺癌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第一天突发胸痛、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迅速陷入休克。家属的呼救声里带着颤抖,电话那头的重症医学科孙立群主任当机立断:"立即转院!我们马上启动急救通道!"
❂ICU生死博弈,30分钟极速响应
孙立群主任团队迅速响应,刘凌云带领值班医护15分钟内完成重症监护室准备,调集有创呼吸机、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仪及急救药品。患者抵达时已呈濒死状态,血压仅65/40mmHg,血氧饱和度骤降至70%。重症团队即刻启动“救命四联”:气管插管接机械通气、中心静脉置管推注强心升压药、床旁超声明确心功能状态、冰毯降温保护脑功能。刘凌云紧盯监护仪,根据血流动力学变化,实时调整血管活性药物剂量,联合护士团队仅用30分钟将血压稳至90/60mmHg,为后续救治赢得黄金窗口。
![]()
❂多学科联动破危局
心内科副主任胡文志接力冲锋,DSA造影确诊左前降支闭塞后,迅速开通血管、改善心肌供血。但患者心功能仍濒临崩溃,EF值仅20%,刘凌云果断启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创新采用“超声引导下滴定式调节”模式,科护士长王婷带队实施“毫米级”液体管理,每毫升出入量实时记录。24小时专人床旁值守,与手术医院保持紧密沟通,确保术后治疗无缝衔接。
❂8个昼夜坚守,托起生命之光
历经8个昼夜的精准救治,患者EF值逐渐回升至58%,成功撤除生命支持设备。这场多学科协同救治的生命保卫战,终于把老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老人的子女特别送来了一面锦旗以表示感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