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古以通今,是如今很多人都懂得的道理。虽然阅读沉重复杂的史书多少会让人感到乏味,但是多媒体发达的现代,我们得以从各种影视作品、游戏作品中回顾历史、感受到历史为我们带来的知识与震撼。
人类史有很长一段时间是离不开战争史的,战争的原因有许多种,但很大一部分战争都从客观上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人把战争史比作被鲜血染成的历史,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战争是人类社会所要经历的必然。虽然如今许多电视剧都对人类战争进行了美化,但一些还原度较高的历史题材影视剧还是高度重现了当时的历史。
今天要分享的还是战争史中的小知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又被称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无数的士兵们为了自己的国家与信念,在战场上泼洒了热血,为军队的胜利铺下了道路。这场几乎全球性规模的战争,虽然导致了许多士兵在战场上丧命,但也在客观上,促进了人类社会的科技发展,例如生物技术、原子能、航空技术、枪炮制造技术等等。
![]()
在战争中,可以说所有的科学技术都是为了战场和战争而服务的,这一点无论是大到航空母舰、飞行器,还是小到士兵身上的军装都不例外。相信看过一些二战题材电影的朋友们也都注意到了,二战时候的美军,在战场上的装束多少都有些特殊。
这些特殊就是他们钢盔上套的一层“渔网”,那么为什么要在头盔上套一层渔网一样的东西呢?既然头戴钢盔,就已经对人体要害的头部构成了一层保护了,那为什么还要做这样的“无用功”呢?难道这一层渔网,是为士兵在野外生存时,军粮耗尽了没有粮食用去捕鱼的吗?
![]()
可别小看了这一层渔网,美军士兵钢盔上套的这一层渔网状的东西,在二战中至少救了20万士兵的性命。
这就要提及人类运用在军装上的智慧了,相信我们从小时候就学习过“保护色”的知识,战争和战场通常都是无情的,一旦上了战场,无论是敌军还是友军,脑子里想的事情无非都是如何让自己活下来并杀死敌人。
在二战中,各国的军备力量都已经得到了飞跃性的提升,而狙击技术也发展得极为熟练。军装保护色所运用的原理,就是利用光学技术让士兵与周围的环境色融为一体,好不被敌方的狙击手发现,这样就能够大大提升己方士兵的存活几率。
但是,那个时候的钢盔并没有面对狙击手还如此强悍的保护功能,就算戴着钢盔,也只能防止头部被飞溅的弹片炸伤,却不能完全防御住来自狙击手的狙击。在这一点上,美军就曾数次在与日军的交火中吃瘪,原因就出在钢盔的反光上。
![]()
在太平洋上的多次大战中,美军次次都是伤亡惨重,死伤的士兵中被狙击手一枪爆头的尤其之多。美军将领很快就发现了问题所在,那就是钢盔的反光向敌人完美地暴露了自己的方位,毕竟就算保护色再怎么厉害,在大太阳的晴天下,钢盔这种金属材质的东西会将阳光反射出去,在敌人眼里,这就成了明晃晃的靶子。
但是钢盔又不能用别的材料制作,如果换了别的材料,那么钢盔的防御能力就聊胜于无了。所以美军便想了这么个办法——在钢盔上套上一层网。这一层网有疏有密,但是在大部分情况下,网状的布很好地缓和了照射在钢盔上的太阳光线,减少了光线反射,真正地达成了让士兵更好隐匿的作用。
![]()
在太平洋战争的后期,由于这么一个小小的改变举措,美军的死伤人数大大减少,根据数据计算下来,这一个改变至少救了美军20万士兵的性命。要问为什么,其实除了缓和反射光之外,还有一个比较实用的作用。
由于二战时期的战场不少山林和雨林,在这种地形中作战时,士兵们还可以折下树上的树枝或者地上的草叶,把它们插进钢盔上渔网的缝隙里,从而“从头武装到脚”,让整个人更好地隐蔽起来,不被敌方发现。由此可见,在战争中,也不乏一些决定性的细节。
你还知道哪些战争中的小细节或者“冷知识”呢?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关注,史话趣事不迷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