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访华行程取消后,德国外长致电中方,寻求重新到访中国。然而,德方依然没有缓和双边关系的意思,还在持续不断对华发难,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做?然而面对德国,中方有的是手段进行反制,“稀土牌”都不用打,为什么这么说?
在德国外长瓦德富尔的访华行程“暂时取消”后,默茨政府决定让副总理兼财长克林拜尔出马,率领一个代表团前往中国。然而人还没来,将随团访华的德国央行行长纳格尔就喊话欧盟,声称“如果中欧贸易关系持续下滑,应当想办法报复中国”。而且,在安世半导体事件上,德国经济部长卡特琳娜·赖希公开表态,荷兰“强制接管”中企旗下子公司的做法“没有错”。而且,德方还举办所谓的“柏林自由大会”,已经下台的蔡英文也窜德参加该活动,还进行了公开演讲。显然,德国这是公然触碰中国“最红的红线”。可以说,德国看似寻求缓和德中关系,却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完全没有对话诚意,对中国的核心利益视而不见。但现在的德国,已经连续2年经济负增长,他们还有什么底气对华发难?
![]()
对这个情况,有观点认为,德国现在对华发难,是因为他们接受不了中美“暂时握手言和”,或者美俄妥协的局面,因为这意味着欧洲将被“摆上餐桌”。从俄乌冲突的情况看,欧洲一直在阻挠美国和俄罗斯达成共识,他们的目的现在基本实现:一方面,俄罗斯虽然在正面战场持续取得胜利,但实质进展不大,乌克兰勉强还能坚持下去;另一方面,无路可走的基辅当局已经倒向欧洲,并在欧洲人的力挺下坚持与俄罗斯作战。因此,特朗普想要迅速让俄乌停火的计划已经失败。现在,德国持续对华发难,也是复刻给俄乌冲突“火上浇油”的模式。荷兰“强制接管”安世半导体,就扮演了乌克兰的角色,德国等欧洲大国在背后支持,最终目的就是让贸易战重启,中美再次进行经贸对抗,欧洲才能从中渔翁得利。
![]()
而且,中国与欧盟的竞争性,比中美还要大、特别是在制造业和高新产业上,中国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欧洲则持续减少,因为现行的全球化体系是美国主导的,他们占据了核心地位,作为最大盟友的欧洲、日韩则在半核心位置,中国则在边缘区域。但现在,中国已经逐渐接近全球化体系的核心位置,美国无法接受这个情况,欧洲和日韩更不用说。况且,德国的经济结构非常畸形,他们是真正的“产能过剩”国家,制造出来的大量产品,国内市场根本无法消化,绝大部分只能卖到国外市场。因此从德国的角度看,他们认为要采取一切可用手段,来遏制中国的发展,这样就能让自己拥有更大的经贸空间。
![]()
但事实上,默克尔在执政时期,已经给德国乃至欧洲找到了一条发展道路。通过与俄罗斯经济密切经贸合作,德国获得了价格低廉的能源、原材料。让中东欧国家融入自己的制造业体系,德国拥有了低成本的劳动力。强化与中国的经贸往来,德国开辟了规模庞大的市场。通过这三大措施,默克尔打造了一个稳定发展的经贸模式,而且她还推动了“北溪”项目的建设,寻求与俄罗斯实现“一体化”。如果这个计划能够实现,那么靠着欧洲的制造业和俄罗斯的资源,综合实力不亚于中美的“新世界一极”将出现。但默克尔的接任者朔尔茨刚上台,就冻结了“北溪”项目。后续,“北溪”管道被人为炸毁,欧洲与俄罗斯的经贸关系彻底被切断,默克尔苦心经营的模式就这么被毁于一旦。
![]()
现在,德国还对中国进行发难,但他们的经济已经陷入“技术性衰退”,其核心产业汽车、机械制造等都离不开中国市场和原材料,如果还对华强硬,只会让德国自己付出无法承受的代价。而且,在此前的中美经贸博弈中,中方已经向全世界亮明,中国的反制从来不是摆设,已经让美国特朗普政府顶不住压力,选择“暂时握手言和”。在这种情况下,本就处境糟糕的德国,还有什么“筹码”对华发难?不过,德国连自身稳定的发展模式,都能亲手毁掉,可见现在的柏林当局是极度缺乏专业性和理性的。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已经明确表示,德国应积极理性看待中国,与中方相向而行。这句话,德国需要听进去。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