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1月7日,美国财长贝森特兴奋得像个孩子。
他在电视节目中手舞足蹈,高举一块金属片大喊:"25年来首块本土稀土磁铁诞生!"
但华尔街日报数据显示:全球79%的电池正极材料来自中国,美国真的摆脱依赖了吗?
![]()
美国"欢呼雀跃"与中国"淡定从容"的巨大反差
贝森特在福克斯新闻演播厅里的表演,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这位美国财长手舞足蹈的样子,活像一个拿到糖果的孩子,嘴里不断重复着:"我们正在结束中国对供应链的卡脖子!"
更有意思的是,这位曾经在贸易谈判中强硬表态的官员,此刻却在大拍马屁,称特朗普决策英明。
这戏剧性的一幕,让人忍不住想问:美国人真的信了吗?
![]()
编辑:N
华尔街日报的数据就像一把冷冰冰的尺子,量出了美国的真实处境。
全球79%的电池正极材料和92%的负极材料来自中国,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美国在锂电池这个关键领域,就像一个离开了加油站还想跑长途的司机。
![]()
布鲁金斯学会的高级研究员马克·米勒一语道破天机:"美国的挑战不在实验室,而在产业化能力和成本控制。"
这话说得太直接了,但现实就是如此直接。
中国这边呢?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就像两个不知疲倦的巨人,在全球电池制造版图上不断扩张。
![]()
英国基准矿业情报机构的数据显示,全球63%的精炼锂、98%的精炼石墨、80%的精炼钴都来自中国。
这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这是实实在在的产业链优势。
但这就让人困惑了,既然差距如此明显,贝森特为什么还要如此卖力地表演?
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
![]()
800人建工厂的"荒诞剧"与中国效率的"神话剧"
800个人建一个工厂,这是什么概念?
让我们想象一下这个画面:800个人站在一片空地上,像在参加某种集体活动。
这就是美国计划建设稀土工厂的规模,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这就像用800个人手把手包饺子,想要跟全自动饺子生产线比速度。
![]()
结果可想而知,美国工人"基本上不怎么出活"的现实,就像一个精心设计的笑话。
只不过这个笑话的背后是整个制造业的困境。
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说得太对了:"中国在电池领域的优势是全产业链的,这不是单点突破能改变的。"
全产业链,这四个字背后是多少年的积累,是多少人的努力,是多少技术的沉淀。
![]()
美国2026年计划投产烧结钕铁硼磁体,首年预计生产1200公吨。
这个数字听起来不错,但跟中国相比呢?
中国现在的产量是这个数字的上百倍,而且还在研发更先进的稀土过渡金属系和稀土铁氮系磁合金。
![]()
这就让人想起马斯克的焦虑,这位特斯拉掌门人不只一次在白宫外踱步。
他的机器人计划因为缺料而延期,就像一个准备上战场的士兵突然发现自己没有子弹。
但问题来了,既然中国在技术和产能上都这么有优势,为什么还要承受"卡脖子"的指责?
这背后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博弈?
![]()
从"奇耻大辱"到"终于怕了"的心理转变
"奇耻大辱"!这四个字道出了美国内心最深的痛。
作为全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居然被一个发展中国家"卡脖子",这种心理落差就像从珠穆朗玛峰掉进了马里亚纳海沟。
贝森特此时此刻的"欢呼雀跃",就像一个溺水者抓住了一根稻草。
![]()
这根稻草就是那块所谓的"25年来首块稀土磁铁",但实际上这更像是一根空心稻草。
回想特朗普执政时期,美国企业的压力有多大。
制造业对美高层的压力,就像不断上涨的潮水,快要淹没了那些还在做梦的人。
![]()
现在的美国,就像一个得了重感冒的病人。
表面上还在硬撑,说自己没事,但实际上已经烧得满脸通红。
这种"怕了"的心理转变,恰恰说明了一个道理。
当一个大国开始害怕的时候,往往意味着它真正认识到了现实的残酷。
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
从某个角度看,这反而可能是中美关系走向理性的开始。
但更深层次的问题是,这种心理转变会带来什么样的行动?
是继续对抗还是寻求合作?
这取决于美国是否能真正放下"超级大国"的架子。
![]()
"立规矩":中国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塑造的战略升级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卡脖子,只是立规矩罢了。"
这句话说得太有意思了,从"卡脖子"到"立规矩",表面上看只是两个词的差别。
但实际上是整个战略思维的升级,就像下围棋。
以前中国总是在被动防守,别人走一步,自己赶紧补一步。
![]()
但现在不同了,中国开始主动布局,不仅防守自己的阵地,还在对方的阵地上落子。
麻省理工学院的科技政策教授说得太对了:"规则制定权比技术优势更重要,中国正在向这个方向转变。"
这句话点出了关键,技术优势是基础,但真正的高手是制定规则的人。
![]()
欧盟推出《电池法案》,要求电池供应链透明化,这间接利好中国的优势地位。
德国大众汽车集团宣布与宁德时代共建欧洲最大电池工厂,投资20亿欧元。
这些都是中国在"立规矩"过程中获得的具体成果。
![]()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中国如今的科技制造实力,已经不是简单的跟跑者,而是逐渐成为了规则制定者之一。
这种转变的历史意义,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深远。
未来十年,中国将在更多领域从参与规则到制定规则。
![]()
结语
从技术竞争到规则制定,不仅是实力提升,更是思维升级。
未来十年,中国将在更多领域从参与规则到制定规则。
当中国开始立规矩,世界会怎样改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