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 言
中国书画艺术,是千年文明孕育出的瑰宝。从远古先民的质朴刻画,到文人雅士的笔墨寄情,一笔一画间,流淌着中华文化的血脉精髓。那些或雄浑、或清雅、或洒脱、或精微的墨迹,不仅是技艺的结晶,更是历代智者心灵的映照。
"国宝大师:书画云端博物馆"以数字科技为媒,让这些承载着文明记忆的艺术珍品跨越时空阻隔,与今人相遇。在这里,您可以近距离观赏大师真迹的笔墨神韵,感受不同流派的独特气质,体悟传统艺术的永恒魅力。高清影像技术让每一处细节纤毫毕现,沉浸式体验带您走进创作时的情境,专业解读则为您揭示作品背后的文化密码。
我们秉持对传统的敬畏之心,以现代科技守护文化瑰宝。这不仅是一次艺术资源的数字化集结,更是一场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一次跨越时空的文化传承。
愿您在此开启一段美的旅程,与古人神交,与艺术共鸣,感受中华书画永不褪色的光彩。
——云端博物馆 谨识
![]()
艺术简介
李尚才,1953年8月生,字崇华,号四逸堂,三山岛漫士,松林读者,山东济南长清人。原总装备部军械技术研究所高级编辑。
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五、六、七届理事,培训中心教授。河北省书法家协会第三、四、五届副主席,评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草书委员会主任,第六届顾问兼艺术指导委员会主任。解放军书法研究院艺委会委员。河北省嘉海拍卖公司签约专业书画家。
书法论文:获中国文联第三届文艺评论奖,(书法专业一等奖空缺,二等奖1人,三等奖3人),先后入选全国第三届书学理论研讨会、中国首届(绍兴)国际书学理论研讨会、西安首届国际书学理论研讨会,并分别与会作学术报告,其中荣获“全国第三届书学理论研讨会论文”三等奖。发表书法、摄影学术文章近百万字。
书法作品:参加全国第六、七届书法篆刻展览;全国首届、三届兰亭奖展;全国第六、七、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展;全国首届扇面书法艺术展等十余次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大型书法展览。
多次参加全国、全军书法展览评审工作。
《四逸堂闲话》乙巳摘录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博物馆《李尚才书画作品馆藏陈列厅》首展前言
博物馆的社会功能以及在人民心目中的文化地位,是无须赘言的。所以,能够进入馆藏陈列的艺术品,肯定是有较高专业门槛的。作为眼前这批馆藏作品的创作者,奉庄馆长之命,让我说几句陈列展言。依照当下惯例,这等文字,要么是举办方一通客套称颂,要么是作者本人自我夸饰一番。今于此,面对自己的作品,如说出一句自我粉饰之语,在家乡父老面前,我会觉得很丢人,甚至是很可耻!我相信,但凡能在这批作品前驻足用心赏析者,都是内行,无须云雾之解。真不懂的,携家眷老小于此浏览散心,更不可伪言惑众,坏人心情。
长清,乃千年文化名镇,长清博物馆内文物级别之高列济南各区县之首。然而,书画藏品则几近空白,这是十分遗憾的。去年,承蒙长清区及文旅局领导的举爱支持,我捐出本人中年之后沥血之作一百余件进入馆藏,并按计划分批次陆续陈列展出。长清坐拥大学城十余所省内高校的文化赋能优势,更有山东工艺美院、山东艺术学院两所全国老牌名校为其加持。这里不仅汇聚众多知名教授与学者,更有海量专业学子群体,诚挚期待广大师生同仁莅临展馆参观指导,共话交流。
书画一道,褒贬自由,实属古贤常态,于嬉笑怒骂之中,相互砥砺,故此道可兴矣。对此,我的态度是;向褒者致敬,向贬者顿首!如幸遇明人重锤狠批者,吾当感激涕零,没齿不忘!试观当下,文心不古,互相吹捧,全无边际!寸誉之动,吹上九宵!甚于大庭广众之下践踏汉字,恶作骇目,欺骗庸众……悲乎!哀乎!在中国书画史上,历代不乏利欲熏心之徒。但,绝大多数名贤均以老庄为楷模,把名利看淡,把自己看轻。粗粝能甘,纷华不染;耐得清苦,而初心不变耳。因此,他们的社会名誉和地位,是一生苦修之果也。书画艺术,说白了是古贤士大夫于朝堂之外,茶饭之余解闷、消遣的玩意儿,就是一种高雅的文墨游戏罢了。(特别是魏晋南北朝至宋元以后)玩的开心,玩的有趣“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感自己之感,书自己之言,既可自娱,亦能悦人耳。盖能知此而又内外兼修、成就非凡、个性独显者的作品方可于博物馆内流播后人也。吾等平庸愚钝之辈,断不可与史上名流比肩。
然而,余与此道五十余载苦苦以求,总该是有点滴独创之果吧。能“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不是妄言。作为军中资深编辑,其学术文章、书画评论、诗文联句、讲学论道,虽不精彩,但多有发表。以咱长清人应有的文化自信视之,总归是比哪些不知“文以载道”、“文在艺先”而只会抄唐诗的写字匠们好的多吧。比如,本人作为2003年第三届中国文联评论奖,全国四名获奖者之一,(书法专业)也不是白给咱长清人的啦。这个奖项当初填补了全军及河北省文艺界的两项空白,并先后荣获总政治部及河北省的两次三等功和公开表彰。河北省书协三、四、五届副主席兼评审、学术、草书委员会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连任第四、五、六、七届理事兼评委,长清人没有两下子断不能列在其中。这是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再三思量,把这段小自夸的文字(必须真实)。放在这里,似乎违合时景。然而,这正是我把这批作品捐献馆藏的文化自信和真实表白,我必须向家乡人民交待我的真情和真心,这其中自然亦有堵住悠悠之谈,宜绝智者之口的含义。
我,1972年于长清五中毕业后,拿着手中这支毛笔被特招入伍。从连队文书、总部宣传干事、军刊高级编辑(大校)在军营工作生活40余年笔耕不辍。如今论年岁,本是该在军休所花园里晒着暖阳、享受闲适的时光,可日复一日躬身画案的节奏,早已成了深入生活的职业惯性,全然停不下来。特别是最近十年的用工之苦,远比当年出道之后更甚。时下,吾已是古稀老翁,体格还好,虽偶患小恙,并无大疾。然,毕竟是70多年的“老爷车”了,油门踩下去,提速卡顿有些抖动了。但,继续前行是没问题的。以书画家的成长史例算,70岁左右是最有可能出现精品的年龄段。所以,老夫自当鼓足余勇,迎着夕阳的余辉,狂草到底!争取在有生之年,再为家乡博物馆创作出一批更有技法原创性,更有视觉冲击力和艺术价值的巨幅作品。在此,我对济南市长清区各位领导以及文旅局领导的抬爱,对长清区博物馆领导及全体馆员们的大力支持。
军礼致谢!
后记:这篇小文于今年春节期间,在多个专题网站上发表,后因编辑原因出现两处错情。之后经多次与网站交涉才得以删除。近日,《云端博物馆》邀稿,因在岛上打印文稿不便,加之老眼昏花用手机打字吃力,时间紧迫,故将旧稿修正后重发,请诸方家指教。
(2025乙巳正月初八李尚才於四逸堂灯下)。
「观者诸君,诚邀共赏」
![]()
![]()
陪同原中书协主席苏士树先生考查某小学书法教学工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