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荷兰政府还在诋毁中国制造,第二天态度就180度大转弯,欢迎中方恢复芯片供应。
这戏剧性一幕背后是一场围绕安世半导体的激烈交锋,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西方为何突然“前倨后恭”?是谁用实力让规则低头?
![]()
时间回到2018年,那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开端。
中国手机ODM巨头闻泰科技,以高达340亿元人民币的代价,成功鲸吞了荷兰的安世半导体。
这在当时被整个业界视作中国半导体产业“蛇吞象”的英雄壮举,是中国力量在全球价值链上游的一次华丽亮相。
![]()
安世半导体并非寻常角色,它是全球二极管和晶体管出货量第一的行业巨头,客户名单星光熠熠,苹果、特斯拉、博世这些国际顶尖巨头都位列其中,其商业版图几乎覆盖全球每一个角落。
然而好景不长,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很快便笼罩了这场被寄予厚望的跨国联姻。
美国的商务部在2024年12月毫无征兆地出手,悍然将闻泰科技列入了实体清单,紧接着又抛出了所谓的“穿透性规则”,蛮横地将管制范围扩大到所有持股超过50%的子公司。
![]()
随着美国的强势入场,荷兰这位“老大哥”的忠实跟随者,也立刻找到了借口,以冠冕堂皇的“国家安全”为由,对安世半导体总部下达了行政命令,甚至冻结并暂停了安世半导体中方高管张学政的职务。
随着美国这一系列制裁大棒的接连落下,安世半导体辛苦建立的全球供应链瞬间陷入了瘫痪的境地,一场针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绞杀开始了。
安世半导体的全球供应链瘫痪究竟意味着什么?
![]()
这意味着我们中国的汽车芯片供应链也随之中断,而深受其害的绝不仅仅是我们自己,享誉全球的德国汽车工业也同样受到了剧烈冲击,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尽快得到解决,那么德国引以为傲的汽车产业,也将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严重扰乱。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巨大危机,我们中国没有选择坐以待毙,而是迅速展开了一系列果断而有力的反制措施。
![]()
直到中国的反制政策正式出台后,荷兰政府才如梦初醒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他们虽然通过这种卑劣手段暂时取悦了美国,但这无疑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愚蠢之举,甚至亲手将自己推到了万丈悬崖的边缘。
荷兰的这一系列操作,虽然确实对我国汽车芯片市场造成了一定的短期影响,但受到波及和冲击的又何止我们,他们周围的邻居们,也因为他们挥舞的这根制裁大棒而遭受了重创。
![]()
尤其是以汽车制造闻名于世的德国,其国内汽车市场也因此受到了严重影响,许多欧洲的汽车制造商们也纷纷公开发布紧急呼吁,并启动了相应的反制措施。
再加上全球汽车芯片市场供应链的持续动荡,以及我们中国立场的强硬态度,这一切都迫使荷兰政府不得不重新评估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否真的正确。
![]()
在来自方方面面的巨大压力之下,荷兰政府最终也不得不做出一定的妥协和让步,被迫重新坐到谈判桌前,与我们中国进行会谈。
好在经过多轮艰苦的磋商,双方最终达成了共识,但荷兰方面却在最后单方面提出了一个无理的条件:要求中方必须首先恢复芯片供应,随后荷兰的经济事务部才向媒体公开发表声明,表示“欢迎中方为安世中国工厂恢复供货提供便利”。
![]()
而这份声明的背后,实际上是中荷双方达成共识的一种默契,之后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我们几乎可以立刻想到,无非就是中国恢复了芯片的供应,而荷兰则停止了对安世半导体公司的接管程序。
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圆满结局,困扰全球的汽车芯片供应问题终于解决了,一方面中国成功保护了海外的国有资产,而荷兰政府也暂时化解了面临的政治压力。
![]()
但是,如果我们深究其本质就会发现,这场惊心动魄的博弈其实只是宣告了一个段落的结束,但距离真正的胜利还相去甚远。
而在这一系列表象的背后,其实是整个西方世界长期以来所标榜的所谓“自由贸易”背后,那残酷的真相。
![]()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些西方国家一直都高高举着所谓“自由贸易”的旗帜,一边在表面上全力推动着全球贸易体系的发展,一边却始终将这些规则的制定权和解释权牢牢地抓在自己手中。
当这些全球贸易的规则对他们自己有利的时候,他们便会振臂高呼,要求所有人都必须严格遵守“自由贸易”的原则。
![]()
然而,一旦这些规则让他们自己感到不利的时候,他们又会立刻毫不犹豫地撕下“自由贸易”的虚伪面具,露出其“烧杀抢掠”的原始野蛮本色。
这次的安世半导体事件,只不过是西方国家对这种双重标准的又一次生动写照罢了。
![]()
如果我们站在全球的宏大视角去代入这个事件,你就会发现,安世半导体事件或许只是大国之间科技竞争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插曲,但是通过它所折射出来的国际秩序变革的历史大趋势,却是一个真正值得我们所有人去深思的严肃问题。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天真地以为可以凭借自己手中的技术优势和政治压力来随心所欲地重新定义国际规则,可他们却似乎完全忘记了,在当下这个全球化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之下,这些陈旧的单边主义思维和霸权主义行径,早已变得越来越不得人心,越来越没有市场。
![]()
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随着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地位的不断提升,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和蓬勃发展,必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在我们的带领之下,逐渐认识到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贸易”。
真正的贸易自由,绝不是少数几个强权国家的单方面规则,而是所有国家能够平等参与、共同受益的一个真正公平、公正的全球合作体系。这个历史潮流,浩浩荡荡,任何人都无法阻挡。
![]()
西方世界最爱给自己穿上那件笔挺的“西装”,以“文明”、“规则”、“秩序”的化身自居,他们口若悬河,满口都是“普世价值”,看起来温文尔雅,彬彬有礼。
然而,安世半导体事件就像一只强有力的大手,猛地一下就撕下了他们这件华丽的外衣,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他们隐藏在西装之下的,那副“强盗”的真实面目。
![]()
所谓“自由贸易”,不过是他们用来包装自己、迷惑他人的糖衣炮弹,而“双重标准”,才是他们最核心的行动指南。
让我们来看看荷兰政府这出令人啼笑皆非的“变脸”大戏。
11月6号,他们还在全球范围内不遗余力地诋毁、污蔑由中国工厂生产出来的芯片,声称缺少了他们所谓的“监管”,产品的质量标准就无法得到保证。
![]()
可仅仅只过了一天,到了7号,他们的态度就发生了戏剧性的180度大转弯,马上就改口说,只要中方能够保证芯片供应在未来几天内得到恢复,那么他们最早在下周就可能暂停实施对安世半导体总部的接管程序。
这种前倨后恭的巨大反差,这种翻脸比翻书还快的速度,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
他们为什么突然之间就变得这么“讲道理”了?难道是他们良心发现,主动承认错误了吗?
当然不是!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真的怕了,真的疼了!
他们之所以会突然服软,不是因为我们的据理力争,也不是因为我们的巧妙斡旋,而是因为我们手中握着让他们无法承受的“王牌”——中国强大的芯片制造能力和完整的产业链。
![]()
当德国的大众、奔驰、宝马,这些享誉全球的汽车巨头因为缺少来自中国的几颗芯片,而面临着生产线停摆的巨大危机时;当整个欧洲的汽车工业都因为我们的反制措施而如坐针毡时,他们才发现,原来规则并不是绝对的,拳头才是。
所谓“国家安全”,在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面前,也不过是一个可以随时拿来或丢弃的借口罢了。这幅“西装与强盗”的图景,就是西方世界最真实的自画像,一笔一划,刻画的都是权力的冰冷逻辑。
![]()
再来看看他们所谓的“穿透性规则”。
这个听起来多么专业、多么具有法律威严的词汇,本质上是什么呢?它就是一套典型的“只能我管你,你不能管我”的霸王条款。
美国可以随意地根据自己的国内法,去“穿透”管辖全球任何一家与自己有半点关联的企业,但别国却不能用同样的方式去约束美国的公司。
![]()
这不是强盗逻辑,又是什么?他们制定的规则,从来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霸权地位,为了巩固自己的技术优势,为了确保自己可以永远“喝头啖汤”。
一旦这个规则束缚了他们自己,或者有挑战者出现,他们便会毫不犹豫地修改规则,甚至干脆撕毁规则,露出那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强盗嘴脸。
![]()
安世事件就像一面清澈的镜子,不仅照出了荷兰政府的投机与懦弱,更照出了整个西方世界在规则问题上的虚伪与自私。
他们所谓的“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翻译过来就是“基于我的规则的国际秩序”。这就是现实,残酷而直接。
![]()
那么究竟是什么给了我们敢于亮剑、敢于说“不”的底气和勇气?
答案其实很简单,也很明确:真正的王牌,不是别的,正是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中那颗越来越强大的“中国芯”,是那条在我们国家大地上,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建立起来的、自主可控的完整产业链。
![]()
让我们来看一组沉甸甸的数据,这数据背后是我们十几年来卧薪尝胆、奋发图强的汗水与结晶。
安世中国工厂的芯片产能,占到了全球总产能的约70%,这是一个近乎垄断的恐怖数字。这意味着,我们在这场博弈中,手里握着最硬核的筹码。
当荷兰政府单方面宣布停止向安世中国供应晶圆时,安世中国的回应是什么?
![]()
是平静而自信地表示,现有的库存完全足以支撑到今年年底,并且,从2025年起,安世中国将全面转向使用国产晶圆。
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一项正在稳步推进的宏伟计划。
作为安世半导体100%控股的母公司,闻泰科技正在上海积极建设全新的晶圆厂,为这场伟大的“国产替代”战略提供坚实的保障。
![]()
更令人振奋的是,那个被寄予厚望的鼎泰匠芯项目,其规划的初期产能就达到了每月4.5万片,后期更是将扩展到惊人的每月10万片。
一旦这条国产晶圆的生产线完全投入生产,安世中国将彻底摆脱对外部的依赖,实现真正的供应链闭环。
这才是让对手真正感到恐惧的力量。
![]()
这股力量还在以惊人的速度成长和扩散。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芯片自给率,已经从2020年的区区5%,飙升到了如今的25%。
并且,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在2027年,将这个数字进一步提升到50%。
![]()
这不仅仅是数字的增长,这是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坚定步伐,是中国产业链安全的有力证明。
我们再做一个横向对比,就能看得更加清晰。
上世纪90年代,日本的半导体产业也曾遭受过美国极其沉重的打压,当时的日本选择了什么?他们选择了屈服,选择了妥协,选择了接受那份“广场协议”式的屈辱。
![]()
结果呢?日本迎来了“失去的三十年”。
而今天面对美国几乎如出一辙的打压,中国选择了截然不同的道路:我们选择了坚决反制,选择了自主创新。
路径不同结局注定天差地别。
![]()
事实证明,屈服换不来尊重,只能换来变本加厉的欺凌;唯有斗争,唯有自强,才能赢得尊严,赢得未来。
我们手中的每一颗“中国芯”,都是我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底气所在。
它不仅是我们的王牌,更是我们通往未来的通行证。
![]()
安世半导体风波,绝不仅仅是一场商业纠纷的胜利,它的深层意义,在于它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是一个新时代来临的嘹亮号角。
它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告诉全世界:旧有的、由少数西方强国主导的单极霸权秩序,正在动摇;而一个更加公平、更加多元、更加合理的全球化新秩序,正在东方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
中国正从过去那个努力“融入全球化”的学习者,转变为一个积极参与“塑造全球化”的引领者。
这就是安世事件带给我们的最深刻的时代洞察。
这场风波也给我们所有的出海企业上了最生动、最深刻的一课。
我们必须时刻擦亮自己的眼睛,对西方国家的经营环境保持最高级别的警惕。
![]()
我们必须采取更多、更有效、更坚决的措施,来保全我们辛苦几十年积累起来的海外利益,避免最终落得人财两空的悲惨境地。
但这远远不够,我们更要主动出击,去参与,去引领,正如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王义桅教授所指出的:“安世事件标志着‘规则之战’的序幕,中国正从‘融入全球化’转向‘塑造全球化”。
![]()
核心不再是我们是否遵守规则,而是我们如何参与制定规则,这句话一语中的,道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我们追求的不是要成为新的霸权,去取代谁,去统治谁,我们所要构建的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
通过“一带一路”这样的伟大实践,我们正在向世界展示一种全新的可能:一种所有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都可以平等参与、共同协商、共享发展的全新全球治理模式。
展望未来,国际规则的“多极化”趋势将不可阻挡。
全球的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将从过去那种以西方为中心的单一中心结构,加速演变为中美欧三大区域中心并立共存的多中心格局。
![]()
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在国际规则制定中拥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
这就是历史的潮流,滚滚向前,浩浩荡荡。
而安世事件正是这股潮流中的第一朵绚丽的浪花,它预示着一个更加公平、更加光明的未来,正在向我们走来。
这不仅是中国的胜利,更是世界的希望。
![]()
![]()
![]()
安世风波撕下的不仅是西方虚伪的面具,更是硬实力重塑世界规则的新篇章。
从遵守规则到制定规则,中国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引领一个更公平、更多元的全球化新时代。
当潮水方向已变,你认为我们还需要为捍卫自身利益做些什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