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德国,看起来似乎比美国还更硬气。德外长10月份访华计划,因其错误涉台言行而被迫搁置。好不容易打通王毅外长电话,德外长也明确表示想要将访华事宜再次排上日程。但德方这段时间不是为访华创造条件,而是连续对华发起三次挑衅。
![]()
11月3号中德外长通话时,德国外长还明确说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结果转头就有台媒报道,已下台的蔡英文计划于11月8日窜访德国,去参加所谓的“柏林自由大会”还要发言。
更让人不舒服的是,这场活动不是民间凑数的,有消息称德国联邦议长等官方人士会出席,等于德国政府变相给“台独”分裂势力站台。
想想当年德国统一的时候,中国可是无条件支持,现在人家反过来在我们核心利益上捅刀子,这事儿换谁能忍?坚决反对任何“台独”分子以任何名义窜访中国建交国,这种分裂行径注定失败,德国不可能不清楚这一点,但还是要搞这类操作,诚意何在?
除了涉台问题,经贸上德国也接连放狠话。当地时间11月7日,德国央行行长纳格尔又出来说话,说要是中德贸易关系持续恶化,欧洲就得考虑采取报复性措施,还强调中方的行为正受到“密切审视”,必须保护欧洲核心产业。
这已经是他10月底以来第二次说这种话了,嘴上喊着强硬,却也没忘了补充“沟通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典型的又想施压又想留后路。
可他仿佛忘了中德贸易早就绑在一起了,2025年前8个月,中国已经重新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进出口总额达1634亿欧元,超过了美国的1628亿欧元,德国的汽车、化工产品多少都靠中国市场撑着。
![]()
更让人警惕的是,11月9日有消息披露,德国联合政府正计划成立专门的“中德贸易特别委员会”,全面审查与中国的经济安全关系,覆盖能源、关键原材料进口和基础设施投资等领域,还要每年向联邦议会提交报告,表面说“去风险”,说白了就是把生意和政治绑在一起,给合作上枷锁。
但仔细琢磨就会发现,德国这“硬气”背后全是矛盾,最明显的就是政界和商界完全反着来。政界被意识形态和美国吹的风带偏,一门心思要搞“对华强硬秀”,可德国企业根本不买账。
![]()
就拿西门子来说,今年4月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公司高管就明确表示“将持续加码中国市场”,还特意成立了中国创新产品事业部,大幅增加研发投入,毕竟中国市场对西门子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还有宝马、大众这些车企,在中国的销售额都占了三成以上,最近宝马还在沈阳扩产,巴斯夫湛江的一体化基地也满负荷生产,带动高端化工材料对华供应大幅增长。企业心里跟明镜似的,和中国搞对抗,最后亏的是自己。
![]()
德国政界之所以敢这么硬,说白了还是怕稀土这些关键资源不够用。今年10月中方加强稀土出口管制后,欧洲确实有点慌,毕竟德国95%左右的稀土都依赖从中国进口,而稀土是造汽车、风电设备、电子元件的核心原料,没了它德国工业就得卡壳。德国偏偏不学怎么按规则办事,反而跟着法国等欧盟国家喊着要动用“反胁迫工具法案”施压,这不是找错方向了吗?
更有意思的是,德国这波操作在欧盟内部也没得到一致支持。之前欧盟酝酿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为期五年的反补贴税,德国总理朔尔茨公开表示反对,警告此举可能引发贸易战,毁了欧洲汽车工业,但最终欧盟投票还是通过了这一提议,只是德国的反对态度很明确,匈牙利等国也直言这是“经济冷战”。
![]()
宝马、奔驰这些德国车企更是直接表态,加征关税是“完全错误的做法”,会让欧洲车企在全球市场陷入被动。德国不管自己国内企业的强烈反对,也不管欧盟内部的分歧,非要一条道走到黑,其实就是自默克尔之后,对华政策没务实,被意识形态绑住了手脚。
我觉得德国现在最该做的,就是听听本国企业的真心话,别被美国带偏了节奏。企业离不开中国市场,工业离不开中国的稀土,这些都不是靠放狠话就能拿到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