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62岁的李连杰在镜头前赤裸上身,坦然展示胸口无疤痕的肌肤,只为驳斥“换心续命”的荒诞谣言,这条硬核辟谣视频的背后,满是公众人物的无奈与辛酸。从年初因脖子上的良性肿块动手术被谣传为“病危”,到康复后精神饱满被造谣“移植心脏”续命,甚至牵扯出已故者的不幸来炒作流量,这起离谱的阴谋论,早已超出正常讨论范畴,沦为网络时代的恶意狂欢。
![]()
令人五味杂陈的是,这位曾塑造无数经典银幕形象的“功夫皇帝”,面对猛烈的谣言,不得不选择以暴露身体的方式自证清白。公众人物本就承受着放大镜般的审视,而当谣言将正常的健康恢复扭曲为“玄学续命”,将不相干逝者拖入舆论旋涡,李连杰的脱衣辟谣更像是一种悲壮的妥协——他不仅要捍卫自己的名誉,还要为无辜逝者的尊严发声。这种“自证陷阱”何其残酷:不回应则谣言愈烈,回应却要以牺牲隐私和尊严为代价,正如他所言“人言可畏”,这是网络暴力下的个体困境。
传谣者与阴谋论的制造者,无疑是这场闹剧的始作俑者。他们抓住公众的窥私猎奇心理,将“重病憔悴”与“精神焕发”的状态反差,编造出极具煽动性的虚假故事。更恶劣的是他们利用逝者的不幸博眼球、赚流量,既践踏了生命的尊严,也触碰了道德与法律的底线。这类阴谋论的本质,是注意力经济下的流量异化——为了点击率,真相可以被无视,他人的痛苦可以被消费,部分人借传谣宣泄情绪、谋取私利,让网络沦为负能量的宣泄场。
谣言的泛滥离不开无数“随手转发”“评论留言”的推波助澜者。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如同裂变,一句未经证实的传言,经千万人点击转发评论,便会从无稽之谈变成“既定事实”。心理学研究显示,从众心理与认知偏见让许多人失去独立判断能力,总觉得“大家都在说”便是真相。但正如李连杰呼吁的,“活在这个时代要有自己的分析”,面对模糊不清的信息,盲目跟风转发不仅会伤害他人,也会让自己成为谣言的帮凶。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言论自由更不能成为恶意传谣的挡箭牌。净化网络空间,既需要平台加强内容审核,更需要每个网民守住责任底线。面对未经证实的传言,多一份审慎,少一份盲从;多一点独立思考,少一些情绪宣泄。当我们不再为流量狂欢推波助澜,不再为猎奇心理消费他人,谣言自然会失去滋生的土壤。
李连杰的脱衣自证不应成为公众人物辟谣的常态。谣言止于智者,在信息洪流的互联网中,也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而非人云亦云,让尊重与善意回归网络空间。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陶善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