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基金是百姓的“救命钱”,本应专款专用保障医疗需求。但央视《财经调查》近期的曝光,揭开了一场触目惊心的违规操作——多地药店与企业将牙刷、面膜、防晒袖等日用品伪装成医疗器械,诱导消费者用医保卡支付,部分企业靠此斩获数千万元订单,个别品牌套取医保资金达数百万元。
![]()
记者调查发现,这场“马甲游戏”在全国多地连锁药店上演。海王星辰、大参林等知名药房内,普通牙刷摇身一变成“牙科用毛刷”,牙线包装成“牙科洁治器”,就连防晒冰袖都换名为“医用隔离垫”,只需换上医疗器械的备案编号,便能堂而皇之地刷医保结算 。更令人咋舌的是,河南某企业将防晒产品备案为医用隔离垫后,与头部连锁药店合作覆盖近2万家门店,单笔订单金额高达9000万元 。
护肤品成为套取医保的“重灾区”。在兰州多家药房,多款宣称“医用护肤”的产品实际就是普通护肤品,备案用途为医美术后护理,却被店员当作日常护肤品推销,其中六成销售额通过医保结算,单品牌年套取资金达600万元 。这些企业深谙监管漏洞,利用一类、二类医疗器械备案流程相对简便的特点,将日用品“包装”后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再以“医用级更安全”为噱头诱导消费。
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医保基金专款专用的原则被公然践踏 。看似消费者“薅到羊毛”,实则透支了自身的医疗保障储备,也损害了全体参保人的共同利益。更危险的是,这类“伪医疗器械”脱离医疗场景使用,其安全性缺乏有效验证,可能给消费者带来健康隐患。
目前,各地医保部门已加大打击力度,通过大数据监测、专项排查等方式遏制骗保行为,涉案主体将面临罚款、吊销资质甚至刑事追责。守护医保基金安全,既需要监管部门织密制度防线,也需要消费者提高警惕,拒绝用医保卡购买非医疗用品。唯有多方合力、零容忍打击违规行为,才能让“救命钱”真正用在刀刃上,守住全民医疗保障的公平底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