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特约撰稿/沈君11月8日,中甲收官战,辽宁铁人队捧起冠军奖杯,继大连英博去年升入中超后,辽宁足球迎来了第二支中超球队。不久前,辽宁U18男足在第十五届全运会上点球大战力克劲旅山东队,时隔12年再度摘得该项目金牌;首次征战女超联赛的辽宁女足获得季军,险些创造中国足坛的“凯泽斯劳滕神话”。
从职业联赛到全国运动会,从成年队伍到青年梯队,从男足到女足,辽宁足球全线突破,摆脱低谷徘徊,重新崛起。
![]()
辽宁足球曾有过辉煌历史。上世纪90年代,辽宁男足创下足协杯、甲级联赛、全运会、亚俱杯四项赛事的“十连冠”传奇。职业化之后,大连足球缔造了“八冠王”的壮举。甲A联赛鼎盛时期,辽宁、沈阳、大连三支球队同时征战顶级联赛;辽宁女足、大连女足曾登顶全国锦标赛、全运会冠军领奖台,成为中国女足版图中的重要力量。然而,随着中国足球职业化进程的深入,辽宁足球逐渐陷入困境:青训断档导致人才流失,辽宁女足一度解散,沈阳金德队远走湖南,辽宁宏运男足2017年从中超降级后,于2020年无奈解散,辽宁足球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谷。
为重振辽宁足球雄风,辽宁省相关部门主动谋划、精准施策。2023年11月30日,“整装出发 重振雄风”辽宁足球振兴发展座谈会在沈阳召开,明确提出要立足体育大省、足球大省的定位,探索符合足球发展规律、具有辽宁特色的发展路径;2024年1月,省政府新闻办专题发布辽宁省职业足球俱乐部改革发展方案,为职业足球发展“把脉开方”。一系列政策红利的释放,为辽宁职业足球注入强劲动力。
![]()
辽宁铁人足球俱乐部成为政策扶持下的“受益者”,辽宁省、沈阳市给予了俱乐部巨大支持。2025年初,俱乐部在上赛季中甲第四名的基础上,引进本赛季最佳射手姆本扎等多名国内外实力派球员,打造出中甲联赛 “第一豪阵”。赛季之初,辽宁省投入超亿元资金,将铁西体育场改造成一座能容纳4万观众的专业球场,大幅提升了球迷的观赛感受。联赛中,辽宁铁人队势如破竹,最终提前两轮锁定中甲冠军。
辽宁女足的“青春风暴”也让人振奋。这支平均年龄仅21岁的“青春之师”,2025年首次征战女超联赛便展现出惊人实力。赛季大部分时间里,年轻球员们敢打敢拼,面对北京、上海等老牌劲旅毫不怯场,长时间占据积分榜首位。尽管在收官阶段,年轻队员因大赛经验不足出现状态起伏,在最后一轮客场打平即可夺冠的情况下负于北京女足,最终获得季军,但这支队伍用四年时间完成从青年联赛到女超季军的“四级跳”,险些复刻中国足坛的 “凯泽斯劳滕神话”,其成长速度和拼搏精神,成为辽宁足球振兴的代表。
与此同时,大连英博足球俱乐部是辽宁职业足球的另一支重要力量,这匹升班马在2025赛季中超成功站稳脚跟,不仅在联赛中提前完成保级任务,更凭借火爆的主场氛围惊艳全国。本赛季,大连英博队主场梭鱼湾球场场均观众近6万人,最高上座人数达61616人,成为名副其实的“亚洲第一主场”。
![]()
![]()
“当年我们的火种,如今燎原了。”当辽宁U18男足在全运会夺冠后,前辽宁籍国脚、老帅马林的这条祝贺短信,道出了辽宁足球青训复兴的核心要义。足球振兴,青训为基。值得一提的是,这支队伍在整个赛事中六战不败,常规时间一球未失,门将王天爱、鞠铭泽多次奉献神扑,球队在攻防两端表现稳定,展现出辽宁足球青训的扎实功底。
辽宁U18男足的夺冠并非偶然,而是辽宁青训体系“多点布局、沈大联动”的必然结果。在这支冠军队伍中,22名队员有15人来自大连,7人来自沈阳,两座城市的青训资源互补与协同,成为辽宁青训复苏的关键。近年来,沈阳市与大连市围绕足球青训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构建“沈大足球青训共同体”:中国足球(北方)训练基地在大连落地运营多年,成为全国青少年足球训练的重要平台;沈阳市加速筹建高标准足球青训基地,预计建成后将承担更多国家级青少年赛事与训练任务;同时,辽宁铁人、大连英博、大连鲲城等职业俱乐部均建立了完善的多级梯队,覆盖U13至U21各个年龄段,形成 “职业俱乐部+城市青训基地”的立体化青训网络。
![]()
“辽小虎”杯沈大青少年足球对抗赛的持续举办,进一步推动了两座城市青训资源的融合。该赛事已连续举办三年,覆盖U10至U17八个组别,每次比赛均有数十支队伍参赛。通过常态化的交流对抗,沈阳、大连两地的青少年球员在比赛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辽宁女足的青训同样成果显著。目前,辽宁女足已有3名球员入选中国女足一线队,8人入选中国U20女足。辽宁女足层面构建起U14、U16、U18三级梯队,形成 “梯队建设与一线队发展” 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大连足协依托本地足球底蕴,建立了完善的女足青训体系,目标直指 “重新夺回女超冠军”,为辽宁女足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
在辽宁足球振兴的过程中,球迷不仅是“旁观者”,更是“参与者”与 “推动者”。大连英博队 “亚洲第一主场” 的打造,离不开球迷的全力支持:为制作南看台巨型TIFO,上百名球迷连夜从沈阳运送画布至大连,现场搭建钢骨、拉绳定位,工作至凌晨;来自旅顺的球迷王立恒,多次从家中长跑几十公里前往梭鱼湾球场助威,其事迹在直播平台传播后,带动更多球迷自发参与到主场氛围营造中。
辽宁球迷对球队的热爱,早已超越地域界限。在第二届辽宁城市足球超级擂台赛(简称 “辽超”)中,这样的场景屡见不鲜:本溪球迷300余人集体远征抚顺客场;黑山球迷每天往返于黑山与本溪之间,为家乡球队加油;辽阳赛场,本溪球迷主动向辽阳球迷推介家乡美食美景;大连金州体育场,大连球迷与本溪球迷赛后相互交流观赛感受……不同城市的球迷因足球结缘,让足球成为连接城市情感的纽带。据统计,“辽超” 赛事期间,大连金州体育场两场比赛上座率均突破万人,本溪、抚顺、葫芦岛等赛区也实现“座无虚席”。
![]()
以“辽超”赛事为契机,辽宁各地将足球赛事与文旅消费深度融合,打造出 “赛事+市集+文旅” 的特色消费场景。在沈阳揭幕战现场,80余个主题花车、摊位汇集了辽宁非遗文创、农副产品、风味美食及赛事周边产品,吸引大量球迷驻足消费;本溪赛区结合 “中国枫叶之乡” 的文旅资源,在赛事期间推出 “踏秋赏枫” 主题旅游线路,将球迷观赛与秋季旅游相结合;大连梭鱼湾球场周边则打造 “足球嘉年华”IP,通过亲子足球、趣味投篮等互动活动,吸引家庭群体参与,带动餐饮、住宿、零售等相关产业发展。
大连英博队火爆的球市,已成为城市经济的 “新引擎”。依托“亚洲第一主场” 的品牌效应,大连正推动足球与文旅、商业的深度融合,计划将梭鱼湾球场打造成集赛事举办、文化展演、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城市地标。
![]()
![]()
辽宁足球的全面复苏,离不开体制机制改革的“保驾护航”。在“金元足球”泡沫破灭后,如何实现职业足球俱乐部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地面临的共同课题。大连英博俱乐部的“股改探索”,为辽宁足球乃至全国职业足球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2024年底,在大连市政府的推动下,大连英博俱乐部完成股权多元化改革:原有民营投资方大连统顺建设发展集团保留80%股权,大连獐子岛集团与大连汇融资产两家国有企业分别受让15%和5%股权,合计持股20%。此次股改打破了以往国企 “绝对控股” 的常规模式,采用“参股不控股、帮忙不添乱”的市场化运作思路——两家国企通过广告赞助方式为俱乐部提供资金支持,不直接介入球队管理,同时将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引入俱乐部,助力其提升运营效率。
![]()
除了职业俱乐部改革,辽宁省还在青训体系建设中深化“体教融合”。通过构建足球人才“一条龙”培养机制,打通跨学区、跨区域升学通道,扩大足球特长生招生规模;编写青少年足球训练大纲,统一训练标准,坚持“以赛代练”,全年举办各级青少年赛事超千场,为年轻球员提供充足的比赛机会。同时,辽宁省还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新建、改建1000块社会足球场地,进一步完善足球基础设施,让更多群众参与到足球运动中。
“辽宁足球在振兴发展的道路上会久久为功、持续发力,为中国足球崛起贡献辽宁力量!”辽宁省体育局负责人的这句话,既是对过去一年辽宁足球成绩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发展的期许。
![]()
![]()
编辑 | 搞快点 图片 | IC photo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