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中国AIoT产业全景图谱报告》由智次方研究院与无锡物联网创新促进中心于2025年10月联合发布,共151页精华版。本报告系统性地描绘了中国AIoT产业从“连接万物”迈向“智联万物”的关键转型,提出“通感智值”四维模型,全面解析了通信、感知、智能与价值四大板块的协同演进与十大跨域场景的深度融合,旨在为产业决策者、技术研发者与投资者提供前瞻性指引。
一、市场现状与产业规模
- 全球连接数预测:2034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数将突破400亿,市场规模接近万亿美元,中国占近三分之一。
- 技术演进:5G-A全面商用,RedCap推动中低速设备普及,卫星通信与地面网络深度融合。
- 产业生态:中国企业逐步在MEMS传感器、激光雷达、通信模组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与市场领先。
二、核心技术板块解析
通信
- 蜂窝通信:5G-A增强移动宽带与超低时延能力,RedCap实现低成本广覆盖。
- 短距通信:Wi-Fi7、蓝牙6.0、星闪等技术并行发展,支持高并发与精准定位。
- 卫星与特种通信:低轨卫星补盲、TSN保障工业实时控制。
感知
- 多模态融合:视觉、雷达、声学协同成为智能系统标配。
- 新型传感器:量子传感、柔性传感器、自供能设备逐步落地。
- 智能感知:边缘AI赋能传感器实现本地处理与决策。
智能
- 边缘计算:AI推理下沉,实现毫秒级响应与隐私保护。
- 终端智能化:机器人、无人机、智能网联车成为“具身智能体”。
- 云平台与AI模型:通用大模型与行业专用模型协同进化。
价值
- 智慧应用:覆盖城市治理、工业制造、消费服务与生态环境。
- 价值分配:资产数字化(RWA)、DePIN、DeFi重构协作模式。
- 价值交易:数据、碳资产、算力等新型要素实现市场化流通。
三、十大跨域协同场景
包括车路云一体化、智慧仓储、智慧零售、工业智联、城市应急、能源储充换、绿色园区、医疗健康、全屋智能、低空经济等,体现“通感智值”闭环落地。
四、产业态度与挑战
- 企业态度:积极拥抱SLA化商业模式,从“卖设备”转向“卖成果”。
- 政策支持:中国“人工智能+”三步走战略明确2027年与2030年发展目标。
- 技术挑战:数据隐私、系统互操作性、能源效率与标准化仍是瓶颈。
报告总结与启示
本报告指出,AIoT产业正从“技术驱动”迈向“价值驱动”,通感智值的闭环不仅提升了系统效率,更催生了全新的商业模式与协作生态。未来,随着6G、量子传感、脑机接口等技术的成熟,AIoT将进一步打破虚实界限,成为推动社会智能化、绿色化、普惠化发展的核心引擎。中国企业有望在标准制定、场景落地与生态构建中扮演引领角色。
报告节选
![]()
![]()
![]()
![]()
![]()
![]()
![]()
![]()
![]()
![]()
![]()
![]()
![]()
![]()
![]()
![]()
![]()
完整报告获取:三个皮匠报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