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网络发达,查找资料方便,想去哪里旅游,上网搜一搜都能找到各种游览的路径和方式。然而在50多年前就只能看书,或听年长人的口述来获取某处名胜的内容和交通方式,这也是开卷的一种方式,而且是一本亲身经历的活地图。
记得我上初中时,班主任潘老师是一位印尼华侨,颇有一些江湖经历。有一次听他讲课时说到了浙江的金华,他特意介绍了那里的北山上有一个溶洞,洞内的钟乳石虽然没有多么壮观,却需要平躺在小船上,由公园的管理人员帮忙才能“漂流”进洞。到了洞内却豁然开阔,很大的石洞里面水流潺潺,还有巨大的瀑布从洞顶狂泻而下,轰鸣震耳。那个溶洞的名字叫做“冰壶洞”。
老师虽然讲得简单,却被我记住了。6年后,我去江西的五七干校看望在那里劳动改造的父母,回北京的时候,特意在金华下车作了半天的中转停留,匆忙赶到北山实地游览了一次,果然名不虚传(这里不作介绍)。回来后,我特意去学校向潘老师作了汇报,感谢他多年前的介绍。
我们的地理朱老师是位旅游爱好者,可能与他的专业有关系吧。他在讲述西岳华山时,特别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一处陡峭险峻的天梯之路。他说当年韩愈背着竹简上去后,却不能下山,急的他痛哭起来。这时一位樵夫见到困在半山腰的韩愈,让他赶快扔掉竹简,然后转过身子,面朝绝壁倒退着下了山,因此那里得名“韩愈投书处”。
1974年,我带着弟弟去了一次华山,果然山势险峻雄伟,而且只有一条路可以到达山顶,光是那条路就有46里长!地理老师说的韩愈投书处就是现在的“千尺潼”,只有一个人爬行的宽度,还要拉扯着铁链子才能爬上去。
回到学校,我照例向朱老师汇报了华山险境旅游的心得,我们两人交流了很长时间。
![]()
![]()
最有名的攻略莫过于阅读配有贺敬之先生的《桂林山水》诗歌的桂林旅游介绍小册子:“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 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 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水几重啊,山几重? 水绕山环桂林城-----。”诗歌美,插图美,使我堕入了仙境中,我发誓一定要去桂林游玩。
就在1973年,我终于利用探望父母的假期,带着弟弟专程去了一趟桂林,满足了我的愿望。到了桂林,我没有陌生感,很快就走遍了桂林的七星岩和芦笛岩,还有伏波山,象鼻山,最后去了阳朔,顺着漓江漂流,欣赏了绝美的百里画廊漓江风景,兑现了电影《刘三姐》镜头中的各处风景点。
记得在溶洞中,讲解员用手电筒指着两个人形的钟乳石说到:“这是老头老太学毛选。”我听了大失所望,就立刻纠正到:“这应该是白马郎与刘三姐幽会的场景,天亮了,刘三姐必须回去了,她依依难舍地这样唱到:‘风吹雨动天不动,河中水流石不流。刀切莲藕丝不断,你我明丢暗不丢。’这在电影《刘三姐》中也唱到了。”结果那个解说员当众批评了我,说那是腐朽的男欢女爱传说,现在不那么说了!可见我已经把攻略熟记于心了。
按照攻略游览可以提高旅游的兴致和效率,而查阅书刊和搜集各种报道的能力则需要依赖平时读书养成的好习惯才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