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武功山,沉醉 “云中草原”武功山入口的 “初见惊喜”草甸云海的 “小探索”武功山夜晚的 “星空浪漫”第二天:秋收起义纪念馆与安源路矿,感受 “红色记忆”秋收起义纪念馆的 “初见庄重”红色教育的 “小感悟”安源路矿的 “工业记忆”第三天:孽龙洞,探秘 “溶洞奇观”孽龙洞的 “初见惊喜”溶洞探索的 “小乐趣”返程前的 “小礼物”带朵朵游萍乡的 “实用小攻略”
出发前收拾行李时,五岁的朵朵举着萍乡的风景画册晃着小脑袋问:“妈妈,萍乡的武功山是不是有好多好多草,像铺在天上的毯子呀?是不是能看到云在脚底下飘?秋收起义纪念馆里是不是有英雄的帽子和枪呀?” 我笑着把印着武功山云海图案的防晒帽、迷你登山杖(爬山用)和装零食的小布包塞进背包:“到了萍乡,咱们能在武功山踩‘天上的草原’,还能在纪念馆听英雄故事,说不定还能在孽龙洞找到会‘唱歌’的石头呢!” 这场萍乡之旅,就从这满是期待的提问里启程。三天里,我们没赶密集的行程,却在武功山的草甸上、纪念馆的展柜旁、溶洞的钟乳石间,攒下了一箩筐沾着 “草甸香” 与 “红色味” 的萍乡记忆。
从新余自驾到武功山,车程约两个小时。刚到武功山游客中心,朵朵就被门口的 “武功山云海” 巨幅海报吸引,她指着海报里的绿色草甸喊:“妈妈!是天上的草原!云都在草下面!太神奇了!咱们今天能看到吗?” 坐上景区观光车往索道站走,路边的竹林郁郁葱葱,阳光透过竹叶洒下斑驳的光影,她趴在车窗边:“妈妈,竹子好高!是不是能长到天上去呀?”
到了 “中庵索道” 站,看到缆车缓缓往山顶升,像一个个小盒子在云朵里穿梭,朵朵拉着我的手蹦蹦跳跳:“妈妈!咱们要坐那个‘云朵小火车’上山吗?是不是到了山顶就能摸到云呀?” 坐上缆车后,她紧紧贴着玻璃,看着脚下的树木慢慢变小,云雾从身边飘过,突然兴奋地喊:“妈妈!云碰到我的手啦!凉凉的!像棉花糖一样!”
下了缆车,沿着步道往 “金顶” 方向走,没过多久,一片辽阔的绿色草甸突然出现在眼前,草甸上开着星星点点的小野花,远处的云海在山谷间翻滚,朵朵立刻松开我的手跑向草甸:“妈妈!是天上的草原!太好看了!我要在上面打滚!” 她躺在柔软的草甸上,看着头顶的蓝天白云,笑着说:“妈妈,我好像躺在云朵上一样!好舒服!”
走到 “古祭坛” 遗址,看到几座古老的石坛矗立在草甸上,旁边的石碑上刻着千年历史,朵朵凑过去摸了摸石碑:“妈妈,这个石头好凉!是不是古代的神仙在这里开会呀?” 旁边的讲解员阿姨说,这些祭坛是古人祭祀天地的地方,已经有上千年历史,她睁大眼睛:“比爷爷的爷爷还老!太厉害啦!” 傍晚时分,云海慢慢漫上草甸,朵朵拉着我在云里跑:“妈妈!我们在云里捉迷藏啦!你找不到我!” 离开前,她在景区文创店买了一个迷你 “武功山金顶” 模型:“我要把它放在书桌上,每天都想起在天上草原打滚的快乐!”
晚上住在武功山山腰的民宿里,民宿的院子里摆着折叠椅,老板端来一碗 “武功山腊肉炒笋”,腊肉的香气混合着笋的鲜嫩,朵朵夹了一口:“好香!肉好好吃!是不是山上的猪吃青草长大的呀?” 饭后我们坐在院子里看星星,山顶的夜空格外清澈,星星像撒在黑布上的钻石,她指着星星说:“妈妈,你看那颗最亮的星星,是不是金顶的灯呀?它在看着我们呢!”
民宿老板还教我们认星座,指着天空说:“那是北斗七星,像一把勺子一样!” 朵朵顺着老板指的方向看,兴奋地喊:“我看到了!真的像勺子!是不是能用来舀星星呀?” 睡前她还抱着迷你金顶模型,小声说:“晚安啦武功山,明天我要去金顶看日出!”
![]()
早上从武功山自驾到秋收起义纪念馆,车程约一小时。刚到纪念馆门口,就看到一座高大的纪念碑,上面刻着 “秋收起义纪念碑” 几个大字,碑前的花坛里种着红色的鲜花,朵朵拉着我的手小声说:“妈妈,这里是不是有好多英雄呀?咱们要轻轻走,不能吵到他们!” 走进纪念馆,看到大厅里陈列着一辆老式步枪,她凑过去看:“妈妈,这个枪好旧!是不是英雄们用来打坏人的呀?是不是能发出‘砰砰’的声音?”
在 “历史展厅”,通过实物、图片和场景复原,展现了秋收起义的全过程。看到战士们穿过的军装、用过的水壶,还有当时的作战地图,朵朵睁大眼睛:“妈妈,英雄们以前是不是很辛苦呀?他们没有好看的衣服,也没有好吃的零食!” 旁边的讲解员阿姨给她讲了小英雄的故事,她认真地听着,还从背包里拿出迷你笔记本:“妈妈,我要把英雄的故事记下来,回家讲给幼儿园的好朋友听!”
在 “互动体验区”,朵朵戴上 VR 眼镜,沉浸式感受了秋收起义的战斗场景。摘下眼镜后,她紧紧抱着我的手:“妈妈,战斗好激烈!英雄们好勇敢!我以后也要像他们一样,保护爸爸妈妈!” 我们还在纪念馆的 “留言墙” 上写下心愿,她歪歪扭扭地写下 “向英雄学习”,然后拉着我的手说:“妈妈,我要永远记住英雄的故事,不能忘记他们!”
离开纪念馆前,她在文创店买了一个 “迷你红军帽”:“我要把它戴在头上,像英雄一样!” 还买了一本《小英雄的故事》绘本:“我要把这本书带回家,每天晚上都读一个英雄的故事!”
下午我们去了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刚到馆门口,就看到一座老式煤矿井架模型,旁边的展板上画着矿工叔叔工作的场景,朵朵拉着我的手:“妈妈,矿工叔叔是不是在地下挖黑黑的石头呀?是不是很辛苦?” 走进纪念馆,看到矿工们用过的矿灯、矿镐,还有当时的工票,她拿起一个迷你矿灯模型:“妈妈,这个灯好小!是不是用来照地下的路呀?”
在 “工人生活区” 复原场景,看到简陋的床铺、破旧的桌椅,朵朵小声说:“妈妈,矿工叔叔以前住的地方好小!没有好看的玩具,也没有软软的被子!” 讲解员阿姨说,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工人叔叔的努力,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她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我以后要节约用电,不浪费粮食,不让叔叔们的辛苦白费!” 离开前,她在文创店买了一个 “矿工叔叔” 玩偶:“我要把它带回家,记住矿工叔叔的辛苦!”
![]()
早上从酒店出发去孽龙洞,车程约半小时。刚到洞的入口,就看到一座造型奇特的大门,上面写着 “孽龙洞” 三个大字,旁边的雕塑是一条可爱的小龙,朵朵拉着我的手喊:“妈妈!是小龙!是不是洞里有好多龙呀?它们会不会喷火龙呀?” 走进溶洞,里面的钟乳石千姿百态,有的像柱子,有的像花朵,彩色的灯光照在上面,像走进了童话世界,她睁大眼睛:“妈妈!石头会发光!是不是龙的魔法呀?”
在 “水晶帘” 景观前,看到一片垂下来的钟乳石,像一串串水晶珠子,灯光照在上面闪闪发光,朵朵伸手摸了摸:“好凉!像冰块一样!是不是龙的帘子呀?” 讲解员阿姨说,这些钟乳石要几万年才能形成,每一滴水珠都在慢慢 “长大”,她立刻说:“那我们不能碰它,要让它慢慢长!”
下午我们沿着溶洞步道往前走,看到 “龙宫宝殿” 景观,巨大的钟乳石像宫殿的柱子,中间的 “龙椅” 造型栩栩如生,朵朵跑过去站在 “龙椅” 旁:“妈妈!我是小龙王啦!你快给我拍照!” 溶洞里还有 “地下暗河”,我们坐着小船在暗河里漂行,船夫爷爷讲着孽龙洞的传说,朵朵听得入迷:“妈妈,真的有小龙住在洞里吗?它会不会出来和我们玩呀?”
在 “石瀑布” 景观前,看到钟乳石像水流一样从高处垂下来,虽然是石头,却像真的瀑布一样有 “流动感”,朵朵指着 “瀑布” 说:“妈妈,这个瀑布不会湿衣服!是不是龙把它变成石头了呀?” 离开前,她在洞都的文创店买了一个钟乳石造型的小夜灯:“我要把它放在房间里,晚上亮起来像溶洞一样漂亮!”
离开孽龙洞前,我们去了特产店,朵朵拿着 “萍乡麻辣” 问:“妈妈,这个是不是辣辣的呀?是不是萍乡的小朋友都喜欢吃呀?” 她选了一小包不辣的 “萍乡豆皮”:“我要把它带回家,给爸爸妈妈尝一尝萍乡的味道!” 还买了 “武功山云雾茶” 迷你装:“这个茶是武功山的,用开水泡是不是会有云雾呀?” 最后买了一张武功山云海的明信片,说:“我要把它贴在我的房间墙上,每天都能看到天上的草原!”
![]()
1. 住宿:在武功山山腰住了一晚,方便早上看日出;在萍乡市区住了两晚,方便逛纪念馆和孽龙洞;萍乡的民宿大多有地方特色,武功山的民宿能看到山景,市区的民宿靠近景区,朵朵每天都能轻松出行;住宿附近有很多餐馆,能吃到萍乡特色菜和小吃。
1. 美食:萍乡的武功山腊肉炒笋、萍乡麻辣、莲花血鸭一定要尝,味道正宗,充满地方特色;还有武功山云雾茶、萍乡豆皮、糯米子糕,都是当地特色,性价比高,适合当零食或带回家;市区的小吃街可以尝尝萍乡炒粉、油炸豆腐、红糖发糕。
1. 贴心提示:武功山海拔较高,山顶温差大,即使夏天也要带厚外套;登山步道较陡,给孩子穿防滑鞋,可提前准备登山杖;纪念馆参观时要保持安静,不要让孩子随意触摸展品;孽龙洞溶洞内温度较低,给孩子带件薄外套,地面较滑,牵好孩子;买纪念品可以选迷你武功山金顶模型、红军帽、钟乳石小夜灯,不贵还能留作纪念。
返程的车上,朵朵抱着迷你金顶模型和红军帽,靠在我肩上慢慢睡着了,嘴角还带着笑,大概是在梦里又回到了武功山,在天上草原打滚,又或是在纪念馆,听英雄叔叔的故事。这场萍乡之旅,没有赶繁忙的行程,却让朵朵沉醉了云中草原,感受了红色记忆与溶洞奇观,留下了满满的美好回忆。萍乡的武功山、秋收起义纪念馆、孽龙洞,都成了我们记忆里最温暖的片段,等朵朵再大一点,我们还要带她来,再去武功山看日出,再去纪念馆听更多英雄的故事!
(注:文档部分内容可能由 AI 生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