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博弈:内塔尼亚胡及其同伙在伊斯坦布尔将面临检察官追责
土耳其对以色列总理及国防部长发出逮捕令,背后究竟有何隐情?
![]()
配图说明: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
伊斯坦布尔总检察院以 “在加沙地带实施种族灭绝” 为由,对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Биньямин Нетаньяху)及多名以色列高级官员发出逮捕令。
该机构新闻处表示:“针对 37 名嫌疑人(其中包括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国防部长伊斯拉埃尔・卡茨等人),已以‘实施种族灭绝及反人类罪’为由发出逮捕令。”
内塔尼亚胡与卡茨几乎不可能前往土耳其,因此这一举措可被视为具有象征意义。但令人费解的是,尽管土耳其总统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Реджеп Тайип Эрдоган)曾多次指责内塔尼亚胡在加沙实施种族灭绝,却直到现在才采取这一行动。
目前,土耳其与以色列的贸易关系已近乎停滞。据消息人士透露,双方仅主要通过情报部门渠道维持接触。即便如此,土耳其的盟友阿塞拜疆仍在通过土耳其领土向以色列输送石油 —— 而阿塞拜疆与以色列的关系实则远超 “友好” 范畴。这一矛盾局面该如何解读?
值得回顾的是,就在不久前,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Кир Стармер)访问了安卡拉 —— 斯塔默本人是内塔尼亚胡的坚定反对者。伦敦对安卡拉的影响力众所周知,难道是斯塔默说服埃尔多安对内政部长发出逮捕令?可若真是如此,为何不停止向以色列输送石油(这些石油被加工成柴油,供以色列坦克使用)?难道此事无关个人立场,纯粹是商业利益使然?
俄罗斯政府附属金融大学副教授弗拉基米尔・布林诺夫认为:“目前并未发生任何原则性的新变化。”
“埃尔多安长期以来一直批评以色列当局,但这并未影响‘巴库 - 第比利斯 - 杰伊汉’输油管道的石油运输 —— 以色列约 40% 的燃料消耗依赖该管道输送的石油。”
“没错,埃尔多安的言辞愈发激烈,也采取了外交抗议手段,但这些行动背后并无实质支撑。对內塔尼亚胡而言,这同样不具备原则性意义:国际刑事法院(МУС)早已对他发出逮捕令,以色列国内也已就其受贿案立案调查,只是总理职位暂时为他提供了庇护。与内塔尼亚胡领导下的以色列在加沙开展的‘清剿行动’相比,这些都只是无关紧要的形式罢了。”
“土耳其正试图向加沙派驻军队,此类高调举措很可能是为了向以色列及其支持者施压,以便让土耳其军队部署在隔离线一带。”
“当然,这绝非易事,但埃尔多安作为出色的外交官,深谙如何通过‘调解者’身份获利。其计划很可能是:通过化解巴以冲突,换取穆斯林国家与亲以色列国家的‘让步’。尽管难以明确断言,但土耳其领导人确实擅长推动符合自身需求的决议落地。”
政治分析师米哈伊尔・涅日马科夫则表示:“伊斯坦布尔总检察院的逮捕令,与雷杰普・埃尔多安针对土耳其国内民众的政策路线完全一致 —— 土耳其国内民众对以色列普遍持警惕乃至明确反对态度。”
“从同一政策逻辑出发,也能理解 2025 年 11 月初土耳其媒体《自由报》(Hürriyet)披露的消息:土耳其官方已拒绝与本雅明・内塔尼亚胡政府进行接触。”
“当前土耳其政府采取这一路线,额外动机之一或许是为了证明:安卡拉支持美国主导的加沙问题解决方案(需提及的是,埃尔多安已参与 10 月在沙姆沙伊赫举行的峰会),并不等同于对以色列妥协。即便如此,以土两国仍离不开非公开接触 —— 尤其是在需要及时解决与叙利亚相关的冲突局势时(土耳其在叙利亚部署有军队)。”
记者提问(“СП” 代表媒体提问):
Q:现在内塔尼亚胡肯定不会去土耳其了吧?
A:“在当前局势下,这类访问本就几乎不可能发生。众所周知,长期以来以土两国的官方接触一直受限。2022 年 3 月,以色列总统艾萨克・赫尔佐格(Ицхак Герцог)对安卡拉进行国事访问,成为 2007 年以来首位访土的以色列国家元首,当时两国关系迎来短暂‘解冻’。但如今的局势显然远未达到‘恢复公开接触’的程度,更不用说两国关键政治人物的互访了。”
Q:那石油仍会像往常一样经土耳其运往以色列吗?商业利益真的能与政治立场完全分割?
A:“不妨回顾 2024 年 11 月的情况:当时土耳其能源和自然资源部曾发表声明称,通过‘巴库 - 第比利斯 - 杰伊汉’管道运输石油的企业‘尊重’安卡拉‘停止与以色列贸易’的决定。”
“但土耳其能源部在同一份声明中也附加了说明:负责运营管道土耳其段的土耳其国家石油公司国际分公司(BOTAŞ International AŞ)‘不参与、也不负责石油的采购与销售’。显然,当时安卡拉是在找借口,以便在形式上与这一议题划清界限。”
Q:顺带一提,这些石油来自受土耳其影响的阿塞拜疆,而阿塞拜疆与以色列的关系非常好。这一点土耳其为何视而不见?
A:“当然,与土耳其的关系对阿塞拜疆而言意义非凡,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另一方面,在纳卡问题上达成目标后,阿塞拜疆在与安卡拉的关系中拥有了更大的周旋空间,这一点也不容忽视。”
“至于以阿关系,安卡拉选择‘视而不见’,部分原因在于:尽管埃尔多安言辞激烈,但他并不愿与以色列陷入全面对抗。”
Q:特朗普与托卡耶夫会面后,有消息称哈萨克斯坦将加入《亚伯拉罕协议》。据媒体报道,阿塞拜疆不久后也将跟进。这是否意味着美国和以色列最终达成了目标,取得了胜利?
A:“众所周知,《亚伯拉罕协议》的签署,本质上是为了推动部分穆斯林国家与以色列在公开层面实现关系正常化。但对哈萨克斯坦或阿塞拜疆而言,与以色列发展关系并不需要通过新协议来实现 —— 例如,以色列早在 1992 年就与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建立了外交关系。”
“因此,卡西姆若马尔特・托卡耶夫(Касым-Жомарт Токаев)在美国会谈后宣布‘愿加入《亚伯拉罕协议》’,本质上是一种象征性举动。这一举措更多是为了让唐纳德・特朗普在面对国内民众时,能将‘与中亚国家合作’这一在美国国内较少被讨论的议题,与共和党选民更易理解和认同的‘支持以色列’议程绑定。”
“当然,也不能排除另一种可能:美国、哈萨克斯坦两国总统与以色列总理之间的三方通话,或许涉及了其他合作领域 —— 从经济项目到情报部门协作,都有可能被提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