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平
罗霄山脉间的晨雾尚未散尽,振翅声打破寂静——起初只有三两只,继而集群盘旋,渐渐铺成遮天蔽日的“鸟潮”。灰鹡鸰的尾羽轻扫溪涧,溅起细碎水花;白颈长尾雉的羽翼掠过竹海,带起簌簌叶响;白颈鹭俯身轻点碧波,水面漾起圈圈涟漪。这群自由的精灵,将在江西省遂川县短暂停歇、补充体力,随后振翅向南。
这便是“遂川千年鸟道”,它位于江西湖南两省交界处的罗霄山脉中段。每年秋季,数百万只候鸟途经这里南迁,就像用翅膀开辟出“空中迁徙公路”。这里山高林密、湿地交错,为候鸟提供了充足的食源与休憩所。
站在山巅望去,林间,护林员的橙黄色身影分外醒目。
2002年,全国鸟类环志中心在遂川县营盘圩设立环志站,中外专家的讲解与濒危鸟类图片深深震撼了“捕鸟人”曾昭明。次日,老人便上交所有捕鸟工具,成为首批护鸟志愿者。
2023年,年事已高的曾昭明将巡山日志郑重地交到儿子曾宪财手中。曾宪财对鸟类习性十分熟悉,能通过鸟鸣辨别鸟种。观鸟平台上立着一面指示牌,上有领鸺鹠、仙八色鸫的习性介绍,这是去年曾宪财和大学生志愿者共同完成的。正在上大学的孙子也会在假期加入护鸟队。祖孙三代的接力,正是遂川践行生态保护的缩影。
如今,这一切有了新变化:2018年,遂川建立了“县、乡、村、网格”四级责任体系,组建23支护鸟队,还联合湖南炎陵县、桂东县组建“护鸟红色联盟”,进行跨省夜巡;200余台红外相机成了山林的“眼睛”,63个监控摄像头守着晨昏,20余台无人机掠过竹海,织就严密的保护网。遂川连续3年实现“珍稀鸟类零盗猎”。
政府引导,群众参与,保护鸟类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今年9月,遂川县向鸟道沿线十省发出倡议,并举办“2025年中部候鸟迁徙通道(千年鸟道)暨长江中下游—珠江流域鸟类迁徙监测与迁飞通道保护研讨活动”,不断增强爱鸟护鸟的合力。
9月底,遂川举办首届“千年鸟道”观鸟赛,来自全国12个省份的15支观鸟队伍参赛,赛事有效记录鸟种总数201种,为遂川县新添11种鸟类记录。“这不仅是一次对鸟类资源的‘立体普查’,更是一次全民自然教育的契机——连山间的孩童都知道,那些飞过头顶的鸟,是该用心守护的客人。”营盘圩乡政府工作人员曾自强说。
生态日益向好,在这里自由翱翔的鸟儿,也给当地群众的生活带来新变化。
“候鸟多的季节,民宿天天爆满。”营盘圩乡小夏村村民黄菊兰正端着盘子在席间穿梭。2023年,黄菊兰夫妻俩开起民宿,旺季里常忙到晚上10点多。经营民宿一年能为家里带来5万余元收入。在遂川,这样的致富故事还有很多:刘晓丽把老房子改成候鸟主题民宿,房间里挂着儿子画的候鸟插画,摆着竹编鸟摆件,上海游客曾在此住了半个月,临走还买了不少高山茶。曾宪财除了是“护鸟员”“鸟导”,还成了“种桃能手”,种出的黄桃做成的果干,成了游客喜爱的伴手礼。
生态红利正在持续释放。
在遂川,16条观鸟线路串联起罗霄山大裂谷、汤湖温泉、桃源梯田等景区,形成“观鸟—科普—旅游休闲”一体化模式。当地已发展农家乐、民宿200余家,食宿接待量同比增长40%。
同时,当地还引导农户种植黄桃、猕猴桃等经济作物2.1万亩,培育林业合作社12家,观鸟经济带动林下经济产业年营业收入突破3000万元。
如今,每一片山林、每一条溪流、每一只候鸟,都成为遂川的生态名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领略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这条“千年鸟道”既是候鸟平安迁徙的“生命通道”,也成为跨省生态协作的“样板”、富民兴村的“黄金通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