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烟台用心绘就民生幸福底色

0
分享至


2025“暖心过冬”服务机构名单正在汇总,社会救助中心“寒冬送温暖”活动已经启动,各社区慈善基金也正在为冬天的“微心愿”名单准备着……

气温越来越低,但烟台的民生保障却蓄积着阵阵暖意。社会救助保障网更细更密,养老服务供给更加优质可及,基层社会治理更加协同高效,老年友好之城、公益慈善之城正起势成势,在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下,百姓的获得感、满足感、安全感不断提升,绘就出城市温暖和谐的“幸福底色”。

养老从“基础保障”

向“品质消费”升级

每天中午时分,芝罘区只楚街道楚祥社区老年活动中心院内的“芝水食堂”都很热闹。老人们排着队打饭,热乎乎的面条、香喷喷的包子、健康营养的菜品……“只要天气好就来这儿吃饭,不但干净,价格还便宜。”71岁的王大爷是食堂的常客。

一餐热饭的背后是烟台打造老年友好型社会的不断努力,是烟台养老服务供给不断优化的缩影。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如何满足更多老年人对养老的个性化需求成为了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关键。烟台着力打造便民利民的养老服务生态圈,创新开展安心居家、爱心助浴、顺心助餐等“五心”服务,累计为9854户安装智能监测设备,开展助浴服务3.7万人次,日均提供老年助餐服务2万多人次,提供“暖心过冬”床位1397张,实施助医服务614人次,切切实实为老年群体带来福利。

为了给予老人更多的养老选择,烟台又创新推出了“舒心短托”“舒心周享”养老机构试住体验活动,让长期入住转化率达60%。而在家庭养老方面,截至目前,我市高质高效完成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建成家庭养老床位5009张,完成率达197%。为8333名老人提供居家上门服务26.6万次,服务时长突破30万小时。

一串串数字是烟台养老事业发展的见证,也是烟台老人晚年生活的生动写照。目前,烟台正全力推动养老服务从“基础保障”向“品质消费”升级,并取得阶段性成效。

今年6月,市民政局联合多部门出台《烟台市消费品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补贴实施方案》,明确7大类36项补贴产品,按产品价格的30%予以补贴,每名消费者最高可享1.8万元。后续新增厨房环境改造、智能辅助设备等19类产品,持续丰富供给。该项目通过“先垫后补、精准直达”的方式,既减轻了老年人的家庭经济负担,也带动了适老化产品市场的快速发展。政策实施以来,已吸引近百家供应商参与、提供产品上千款,深受市民欢迎,形成了“政策引导、市场响应、家庭受益”的良性循环。

8月起,烟台开展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试点项目,以电子消费券形式精准补贴养老服务消费。补贴项目包括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老年人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服务类型。目前,全市已领取消费券3.64万张,核销使用2.49万张,有效减轻了失能老年人家庭的照护负担,推动了专业照护服务的普及与升级。

救助体系更完善

更“智能化”

家住黄渤海新区潮水镇葛家庄村的郭玉芳今年66岁,患有脊髓恶性肿瘤。她未曾主动申请,救助却主动找上了门。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乡镇民政工作人员通过一个会“预警”的系统,了解到她在医院有较大额的住院费用结算记录,随即主动入户走访了解具体情况,很快为她办理了临时救助。

让郭玉芳老人受益的,正是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打造的“云联”智能救助体系。这个体系就像一个24小时待命的“民生哨兵”,整合了省、市两级“民生保障”和“补贴认证”2类11项民政应用,构建了169个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模型,时时刻刻“倾听”着数据的“声音”。

不让一位需要帮助的群众掉队,烟台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精准施策、精细服务,织密扎牢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网,构建了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持续提升了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水平。

出台了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意见、特困人员认定细则、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意见、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细则等政策,建立完善困难群众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机制,基本建成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推动保障对象从低保、特困人员向低保边缘人员、刚性支出困难家庭延伸。

完善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持续提高9类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标准,较“十三五”末增幅均超过35%、最高达到96%,其中城乡低保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1069元、872元,分别增长35.8%、48.3%,保障水平位居全省前列。目前,全市共有低保对象6.1万人、特困人员2.4万人、孤困儿童2095名,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3.2万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8.1万人,五年来累计为困难群众发放救助保障资金58.8亿元。

救助服务不断提质增效,6个区市获批全省社会救助改革试点,创新开展社会救助集成办、“云助联办”,推动跨部门救助事项协同办理,实现7件关联事项“一网通办”和3项保障待遇“静默认证”,建立“一老一小一残一困”监测人口主题库,覆盖全市300多万人口,庞大的数据库让救助更及时更有效。

社区慈善“小资金”

撬动“大治理”

在向阳街道的慈善文化馆,一张张写着“微心愿”的卡片粘贴在心愿墙上。认领心愿卡的有辖区内的爱心企业,也有不愿透露姓名的爱心人士,更有来烟台听了一场演唱会的外地游客……这些卡片从上墙到下墙,完成了一次爱心的传递,也让慈善可感可知。

社区是慈善活动的主场,也是服务民生的“最后一公里”。立足社区慈善基金灵活高效的特点,烟台将其作为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先后出台《推动社区基金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社区基金建设指引》《助力社区基金建设实施方案》,为全市社区慈善基金规范设立与发展提供指导。近年来,烟台市民政部门积极推动慈善资源下沉,聚焦“一老一小”和困难群体需求,依托社区慈善基金广泛开展助老、助学、助困等精准服务。

汇聚多元资源

慈善基金从无到有

成立486支,资金规模超2600万元,惠及群众27.4万人次,在帮扶困难群体、改善社区环境、优化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小基金”撬动“大治理”的效应日益显现。

我市创新筹资机制,汇聚多元资源,不断壮大社区慈善基金力量。积极拓宽资源募集渠道,搭建“线上+线下”立体平台,指导社区综合利用网络募捐、公益集市、慈善超市、闲置空间等多种形式,广泛动员辖区商户、社会组织及党员群众捐资捐物,增强社区自我“造血”与“续血”能力。连续两年参与腾讯公益山东数字慈善节网络募捐活动,引导社会各界募集社区慈善基金725.5万元,为320多个社区注入持续动力。

通过直接资助、社区自我服务、公益创投项目等多种形式,精准回应社区最迫切、最现实的民生需求。累计实施“以梦换梦”“孝老爱心食堂”“一碗小米粥”“海默灯塔”等小微项目620个。推动社区社会组织与党组织“社社联动”,开展“六网守护”“动能社区”等特色慈善活动2160余次,有效提升社区凝聚力和居民幸福感。

记者 赖皓阳 摄影报道

法律支持单位:山东助商律师事务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胶东在线 incentive-icons
胶东在线
胶东在线网站是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的综合性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31267文章数 862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