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87年,国家功臣名字公开,一老人看到后:他是我失踪多年的儿子

0
分享至

1988年2月的南海,试验艇“401”正缓缓下潜。钢壳在三百米处被海水挤压得咔咔作响,仪器指针剧烈晃动,年轻艇员忍不住发问:“总师,真要一起冒险?”那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只回了四个字:“我先下去。”一句轻描淡写,压住了所有恐惧,也把他与这艘国产核潜艇的命运捆在一起。

试验顺利完成后,外界依然不知总师姓名,连参试官兵都只知道代号。保密制度如此严苛,原因很简单——中国的核潜艇工程才走到第一步,任何泄密都会让多年心血付诸东流。这位总师心里明白,荣耀要推后,危险要自己先扛。

时间拨回到上一年。1987年深秋,广州一处老宅里,一位九旬老太太拆开从上海寄来的《文汇月刊》。她戴上老花镜,那篇《赫赫而无名的人生》只写“他”,却提到“世英”“三哥”,提到30年海岛,提到145信箱。片刻后,老太太泪流满面:报上写的正是自己失联多年的三儿黄旭华。

老人把家族子侄叫到院里,声音沙哑却坚定:“从今天起,别再说三哥不孝,他是在替国家尽孝。”小辈们这才知道,那个常被大人叹作“没出息的造船疯子”,原来是共和国核潜艇总设计师。



黄旭华1916年生于广东汕尾,祖上几代行医。七七事变后,他在山洞里躲过日机轰炸,愤怒令他改学造船。这股要强劲头,一直陪他到老。1958年春,他被通知去北京“开会”,人到首都才发现归期成谜,连行李都来不及取。29名海军技术骨干被关在保密会议室,聂荣臻一句“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把他们推向了无人区。

那一年,中国连常规潜艇都不成熟,图纸、样艇、实验池缺一不可。资源匮乏到什么程度?研究所有人第一次见到“核潜艇模型”竟是儿童玩具。黄旭华笑说:“玩具也是资料。”团队拆开塑料壳测量曲率,又对照外文杂志照片,硬是从玩具里抠出艇体线型。外人听着像笑话,业内都清楚这意味着起点为零。



为了守口如瓶,研究所被称作“19所”,真正地址不写北京,而写“北京145信箱”。此后一封封家书、汇款单都从这里发出,却从不说明去向。黄旭华的父母给他写信,最常见的问题只有三个:“哪儿?干什么?还活着吗?”答案永远缺席。久而久之,父亲把他寄回的生活费全打了回去,姐姐也回信痛骂“越大越没良心”。

许多人觉得这段亲情裂痕难以弥合。谁料1987年的那篇报告文学,一纸定音。母亲终于明白,儿子消失三十载,并非无情薄义,而是无名功臣。老人没等到三儿当面解释,仍率先原谅。家族长辈说得透彻:国破则家不存,先有国才有家。



1988年深潜试验结束后,黄旭华的双眼布满红丝,牙龈渗血。同行军医劝他休息,他摆摆手,记完最后一组数据才离舱。他在试验报告卷首写下十二个字:“花甲痴翁,志探龙宫,乐在其中。”字迹歪斜,却足以看出快意。艇员们把这十二字裱进玻璃框,挂在食堂最显眼的位置。

至此,中国成为世界第五个掌握核潜艇技术的国家。外媒很快注意到这位神秘老工程师,但除了代号什么也查不到。国内亦未公开姓名,仅在极小范围授予“国家功臣”称号。直到改革开放后管理政策微调,《文汇月刊》才获准以“化名+生活细节”方式报道,既让专家群体得到肯定,又不触碰机密底线。



黄旭华真正被公开是在2017年,那年他已九十有一。人们才知道,他隐姓埋名三十载,连父亲病逝都没能见最后一面;妻子李世英拉扯三个女儿,全靠每月二十斤粮票和数十元津贴过活;大女儿摔成脑震荡昏迷九天,他也因出海测试缺席。外界惊叹这种牺牲,他却说:“科研比登山更寂寞,没人看见你攀岩,只看最终旗帜插没插上。”

核潜艇事业没有终点。黄旭华退休后被任为七一九所名誉所长,每周仍去办公室浏览技术简报。有新人问他“成功秘诀”,他笑答:“少睡两小时,多想半步路。”这句话被写在培训室白板上,成了年轻设计师入门第一课。

从2020年起,黄旭华身体明显衰弱,却依旧参加重大技术方案评审。有人劝他保重,他摆手道:“核潜艇一动,我这颗心就停不下来。”专家们都知道,他说的不是客套,而是老一代科研工作者的真实状态。



1987年的那张月刊早已泛黄,绑在广州老宅的一根红绳上。家族子侄逢年过节会把它拿出来给下一辈看,告诉孩子们:当年你们的三爷,用三十年做了一桩事,名字无关紧要,责任最重要。

2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乌克兰还有一个大问题很多人都没注意到,那就是乌克兰的女人将来该怎么办?

乌克兰还有一个大问题很多人都没注意到,那就是乌克兰的女人将来该怎么办?

户外小阿隋
2025-11-10 08:23:28
076海试爆大瓜!甲板上的标记直接把“真实身份”给卖了

076海试爆大瓜!甲板上的标记直接把“真实身份”给卖了

瞩望云霄
2025-11-15 19:38:51
12岁的乔治王子现身帅到认不出!身高1米75快要超过妈妈凯特王妃

12岁的乔治王子现身帅到认不出!身高1米75快要超过妈妈凯特王妃

温读史
2025-11-09 09:25:54
中日交锋之际,美出兵南海,中方亮出狠活:数万导弹炸碎美日联军

中日交锋之际,美出兵南海,中方亮出狠活:数万导弹炸碎美日联军

原来仙女不讲理
2025-11-15 18:57:08
果然开始上强度了,055大驱率队抵近日本九州岛,高市早苗慌了

果然开始上强度了,055大驱率队抵近日本九州岛,高市早苗慌了

丁丁鲤史纪
2025-11-13 16:28:33
狗咬人事件新细节:申家儿子没在原因,原告曾对警察说打完架再说

狗咬人事件新细节:申家儿子没在原因,原告曾对警察说打完架再说

丁丁鲤史纪
2025-11-15 12:56:40
申花最大短板外援前锋很菜 而海港最大优点就是前锋给力

申花最大短板外援前锋很菜 而海港最大优点就是前锋给力

80后体育大蜀黍
2025-11-15 23:00:32
81岁林豆豆现状:已退休23年,独居在北京老房子,用阅读打发时间

81岁林豆豆现状:已退休23年,独居在北京老房子,用阅读打发时间

揽星河的笔记
2025-11-12 12:36:17
公摊电梯厅成火锅涮菜区和“私人影院”?福州业主爆改一梯一户引争议 律师提醒

公摊电梯厅成火锅涮菜区和“私人影院”?福州业主爆改一梯一户引争议 律师提醒

封面新闻
2025-11-15 09:17:05
安帅:米利唐踢右后卫表现很好;有些惊讶埃斯特旺的天赋

安帅:米利唐踢右后卫表现很好;有些惊讶埃斯特旺的天赋

懂球帝
2025-11-16 04:25:05
总在凌晨3-5点醒来的人,并非睡不好,而是你的“前世”在求救

总在凌晨3-5点醒来的人,并非睡不好,而是你的“前世”在求救

古怪奇谈录
2025-11-06 14:50:51
《四喜》冯美奇不会想到,一个小小的玩笑,就让她失去了最爱的人

《四喜》冯美奇不会想到,一个小小的玩笑,就让她失去了最爱的人

东方不败然多多
2025-11-16 02:19:21
全运会乒乓球颁奖礼:姚睿轩笑容灿烂,前国手以教练身份登台领奖

全运会乒乓球颁奖礼:姚睿轩笑容灿烂,前国手以教练身份登台领奖

湘楚风云
2025-11-16 03:42:33
有点意思!吴宗宪复播,先表态自己是中国人,后又隔空称赞大小S

有点意思!吴宗宪复播,先表态自己是中国人,后又隔空称赞大小S

娱圈小愚
2025-11-01 13:16:20
人民日报:唱衰香港的滥调可休矣!

人民日报:唱衰香港的滥调可休矣!

上观新闻
2025-11-15 06:57:02
2026世界杯,“三支荷兰队”同台?

2026世界杯,“三支荷兰队”同台?

足球报
2025-11-15 11:46:10
从确诊到去世仅15天,“央视最帅主持人”的遭遇为人们敲响警钟

从确诊到去世仅15天,“央视最帅主持人”的遭遇为人们敲响警钟

银河史记
2025-11-03 19:31:33
蓝军挖来“世一腰”!缺谁也不能缺了凯塞多,马雷斯卡想再买一个

蓝军挖来“世一腰”!缺谁也不能缺了凯塞多,马雷斯卡想再买一个

里芃芃体育
2025-11-16 05:00:03
这是我见过的最震撼的变脸,堪称医学奇迹

这是我见过的最震撼的变脸,堪称医学奇迹

听风听你
2025-11-14 22:26:32
王楚钦服了樊振东!公开否认自己是“领军人”,恩师暗示小胖回归

王楚钦服了樊振东!公开否认自己是“领军人”,恩师暗示小胖回归

三十年莱斯特城球迷
2025-11-15 15:48:28
2025-11-16 06:16:49
明月清风阁
明月清风阁
明清史
605文章数 15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大量日本民众围堵首相官邸 大喊:高市早苗下台

头条要闻

大量日本民众围堵首相官邸 大喊:高市早苗下台

体育要闻

樊振东和他的尖子班 勇闯地表最强乒乓球赛

娱乐要闻

钟嘉欣婚变风波升级!被骗婚?

财经要闻

小米之“惑”

科技要闻

撕掉流量外衣,小米还剩什么?

汽车要闻

"冰彩沙"全配齐 红旗HS6 PHEV预售17.88万起

态度原创

家居
数码
本地
旅游
公开课

家居要闻

现代简逸 寻找生活的光

数码要闻

华为Mate 80全系支持3D人脸识别,同期还有高端“二合一平板电脑”

本地新闻

沈阳都市圈“冷资源”点燃“热联动” “组团”北上“圈粉”哈尔滨

旅游要闻

百年巴洛克老建筑夜景刷屏全网,哈尔滨40年坚守:让历史活成顶流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