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没想过,那个看起来温婉娴静的女人,提出的条件无关房子,无关存款,甚至无关他那个在市里当个小领导的儿子。
整整三年,自从老伴儿走了以后,赵建国就再也没睡过一个囫囵觉。六十九岁的年纪,身体还算硬朗,可那座一百二十平的房子,却像个巨大的空壳,一到晚上,就把他所有的声音都吸了进去,只剩下无边无际的寂静。儿子赵磊劝他找个老伴儿,说到底,是怕他一个人憋出毛病来。他也试过,见了几个,可不是嫌他退休金不够高,就是打听他儿子能不能给自家孩子办事,一来二去,心就凉了。
直到那天,在人民公园那个挂满个人信息的相亲角,他遇见了李慧芳。那一刻,他觉得这三年的孤寂,或许就要到头了。
第1章 公园里的初见
初秋的午后,阳光透过梧桐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人民公园的相亲角一如既往地热闹,空气里混杂着桂花的甜香和老人们低声交谈的嗡嗡声。
赵建国有些不自在地整了整自己那件半旧的夹克衫。他不喜欢这种地方,感觉自己像货架上待售的商品,被人用挑剔的目光扫来扫去。可儿子赵磊硬是把他拖来了,还拜托了这里的“金牌红娘”王阿姨。
“建国,你别老绷着个脸嘛,拿出你当年在厂里当车间主任的气势来!”王阿姨嗓门洪亮,人也热情,拍着赵建国的肩膀,“我跟你说,今天给你介绍的这位,那可是百里挑一。人姓李,叫慧芳,以前是小学的语文老师,知书达理,脾气好得没话说。”
赵建国“嗯”了一声,目光在人群里搜寻。
很快,王阿姨指着不远处石凳上坐着的一位女士说:“喏,就是那位,穿米色开衫的。”
赵建国顺着她指的方向看过去。那是一个身形清瘦的老太太,头发花白,但梳理得一丝不苟,在脑后挽成一个整洁的发髻。她没有像其他人那样焦急地张望,只是安静地坐着,手里捧着一本书,阳光照在她身上,显得格外宁静。
不知怎的,赵建国心里那点烦躁,忽然就平复了下去。
王阿姨把两人引到一处僻静的凉亭里,寒暄几句后便笑着走开了,留下他们俩。
“李老师,你好。”赵建国先开了口,声音有点干。
李慧芳合上书,抬起头,对他温和地笑了笑。她的眼睛不算大,但很亮,眼角的皱纹像漾开的涟漪。“别叫我李老师了,早就退休了,叫我慧芳,或者老李都行。你就是赵建国同志吧?”
“哎,是,是。”赵建国搓了搓手,“叫我老赵就行。”
气氛有些尴尬,两个人一时间都不知道该说什么。赵建国憋了半天,还是决定按照儿子教的“流程”走。
“那个……王阿姨应该跟你说了我的情况吧?我,退休前是机械厂的车间主任,退休金一个月五千出头。老伴儿三年前走了,有个儿子,成家了,在机关单位工作,不用。”他一口气把自己的家底报了出来,像是在做工作汇报。
李慧芳静静地听着,没有插话。等他说完,才慢慢开口:“我的情况也简单。老伴儿走了快十年了,也是个老师,教历史的。我有个女儿,在国外定居了,一年难得回来一次。退休金比你少点,四千多,但一个人也够花了。”
她的声音不疾不徐,像山间的小溪,让人听着很舒服。
“那……那你平时都喜欢干点啥?”赵建国努力找着话题。
“看看书,养养花,偶尔跟几个老同事出去走走。”李慧芳指了指手里的书,“看看这些,就觉得日子过得不那么慢了。”
赵建国瞥了一眼,书名是《我们仨》。他看不懂,也不感兴趣,但他觉得,一个能安安静静看书的女人,总归是好的。不像他之前见的几个,张口闭口就是麻将、跳舞和谁家儿子更有出息。
他们聊了很久,从子女的工作聊到各自的身体状况,从年轻时的工厂生活聊到如今的物价。赵建国发现,李慧芳虽然话不多,但总能说到点子上。她不评价,不抱怨,只是倾听,偶尔说一两句自己的看法,却让人觉得很有道理。
临走时,赵建国主动要了李慧芳的电话号码。
“老李,”他鼓起勇气说,“我觉得……咱俩挺能聊到一块儿的。要不,改天我请你吃个饭?”
李慧芳犹豫了一下,随即又笑了:“好啊。”
看着她转身离去的背影,赵建国心里像被午后的阳光照了一下,暖洋洋的。他觉得,这次可能真的有戏。
第2章 一碗红烧肉
接下来的半个多月,赵建国和李慧芳见了几次面。
他们一起去逛了超市,去公园散了步,甚至还一起去菜市场买了菜。赵建国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和她待在一起。她身上有种让他心安的气质。
这天,赵建国特地起了个大早,去市场买了最好的五花肉。他想露一手,做他最拿手的红烧肉给李慧芳尝尝。他老伴儿在世的时候,最爱吃他做的这道菜。
电话里,李慧芳欣然应允。
下午四点多,李慧芳提着一袋水果,准时按响了赵建国的家门。
“快请进,快请进。”赵建国系着围裙,满面红光地把她迎进来。
李慧芳第一次来赵建国家。房子很大,收拾得也算干净,就是……太冷清了。家具都是老旧的款式,客厅的茶几上孤零零地放着一个遥控器和一副老花镜,阳台上的几盆花也有些蔫头耷脑。整个屋子,都透着一股独居老人特有的萧索气息。
“你这屋子真敞亮。”李慧芳由衷地赞叹道,试图打破这片沉寂。
“敞亮有什么用,太空了。”赵建国叹了口气,随即又振作精神,“你先坐,看会儿电视,菜马上就好!”
厨房里很快传来“刺啦”的爆炒声和浓郁的肉香。李慧芳没有坐下,而是在客厅里慢慢走动。她看到墙上挂着一张全家福,照片已经有些泛黄。照片上的赵建国还很年轻,意气风发,他身边站着一个笑容温柔的女人,怀里抱着个几岁大的孩子,应该就是他的儿子赵磊。
李慧芳的目光在那个女人的脸上停留了很久。
不一会儿,赵建国端着几盘菜出来了,压轴的自然是那盘色泽红亮、香气扑鼻的红烧肉。
“来,尝尝我的手艺。”他热情地给李慧芳夹了一块。
肉炖得软糯入味,肥而不腻。李慧芳细细地品尝着,点了点头:“真好吃。你老伴儿在世的时候,肯定很有口福。”
赵建国愣了一下,随即眼圈有点红了。“是啊,她最爱吃我做的这道菜。每次我做,她都说能吃下两碗饭。”他用筷子拨弄着碗里的米饭,陷入了回忆,“她那个人啊,嘴上不说,但心里什么都明白。我有时候在厂里受了气,回家拉着个脸,她也不问,就默默地给我倒杯热茶……”
李慧芳安静地听着,没有打断他。她知道,对于一个失去伴侣的老人来说,回忆是他们唯一可以紧紧抓住的东西。
“人老了,就怕孤单。”赵建国喝了一口酒,话匣子彻底打开了,“这房子,白天还好,一到晚上,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有时候想找个人说说话,拿起电话,翻遍了通讯录,都不知道该打给谁。儿子忙,有自己的家,我也不想老去烦他。”
李慧芳轻声说:“我懂。我女儿在国外,我们只能视频。隔着个屏幕,总觉得不真切。有时候家里灯泡坏了,我都得扶着椅子自己换,心里也怕,怕摔着了,都没人知道。”
两颗孤独的心,在这一刻,似乎找到了共鸣。
一顿饭,吃得格外融洽。赵建国觉得,李慧芳就是他要找的那个人。她懂他,也理解他的孤独。
饭后,李慧芳主动帮忙收拾碗筷。赵建国拦着不让,两人在厨房里推让着,像一对多年的老夫老妻。
送李慧芳到楼下时,赵建国看着她,忽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第3章 “我们搭个伙吧”
这个想法在赵建国心里盘旋了好几天,像一团火,越烧越旺。
他觉得时机成熟了。他和李慧芳都单身,都孤独,彼此印象也不错,与其这样隔三差五地见面,倒不如住到一起,搭个伙过日子。这样既能互相照顾,又能省去很多麻烦。对于他们这个年纪的人来说,这无疑是最实际、最高效的解决办法。
他把这个想法跟儿子赵磊说了。赵磊听完,沉默了片刻,说:“爸,这事儿你自己拿主意。李阿姨人我看也挺好的,只要你们双方都愿意,我没意见。不过,你可得想清楚了,搭伙过日子跟谈恋爱不一样,柴米油盐,事儿多着呢。而且,钱的事儿,最好提前说清楚,免得以后有矛盾。”
赵建国不以为然:“你懂什么?我们这个年纪了,图的就不是钱,是身边有个人,能说句话,能递杯水。你李阿姨不是那种贪财的人。”
周末,赵建国约了李慧芳在一家清静的茶馆见面。
他特地穿上了儿子给他买的新衬衫,头发也梳得油光锃亮。
茶香袅袅,气氛正好。赵建国酝酿了半天,终于开了口。
“慧芳啊,”他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真诚又稳重,“咱们认识也快一个月了。我觉得……咱们俩各方面都挺合得来的。”
李慧芳端着茶杯,微笑着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说。
“你看,咱们都这把年纪了,也都一个人过了这么多年,知道孤单是什么滋味。”赵建国往前探了探身子,压低了声音,“我就直说了吧,我觉得咱们与其这样来来回回的,不如……住到一起,搭个伙过日子,你觉得怎么样?”
他说完,紧紧地盯着李慧芳的脸,心里像打鼓一样。他设想过李慧芳的各种反应,可能会害羞,可能会矜持地拒绝,也可能会提出一些经济上的要求。
然而,李慧芳的反应,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她只是静静地看着他,眼神里没有惊讶,也没有羞涩,平静得像一潭深水。
过了好一会儿,就在赵建国以为她要拒绝的时候,她却痛快地点了点头。
“好啊。”
就这么两个字,轻飘飘的,却让赵建国悬着的心瞬间落了地。他一阵狂喜,差点没控制住脸上的表情。
“你……你答应了?”他有些不敢相信。
“嗯,我答应。”李慧芳又重复了一遍,语气很肯定,“我也觉得,一个人太清净了,两个人做个伴儿挺好。你的提议,很实在。”
赵建国高兴得直搓手:“太好了!太好了!那你看,是住我那儿还是住你那儿?我那儿地方大,你搬过来方便。生活费我来出,我的退休金够我们俩花了,你的钱你自己存着,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他迫不及待地开始规划未来的生活,就像一个刚刚拿到工程图纸的工程师。
李慧芳没有打断他,等他说完,才慢慢地放下茶杯,轻声说:“建国,我答应和你同住,但是,我有一个条件。”
“条件?你说,你说!”赵建国大手一挥,显得十分豪爽,“只要我能办到的,都不是问题!”
他心想,无非就是要一笔彩礼,或者要求把她的名字加到房产证上。这些他都想过,也做好了心理准备。为了晚年的幸福,花点钱,值。
李慧芳看着他,目光清澈而认真。
“我的条件很简单,跟钱没关系,也跟房子没关系。”
她顿了顿,一字一句地说道:“如果我们住在一起,我希望你每天早上,能帮我做一件事。”
“什么事?别说一件,十件都行!”赵建国拍着胸脯保证。
李慧芳的眼神里,忽然有了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像是怀念,又像是伤感。
她缓缓开口,说出的话,却像一道惊雷,在赵建国耳边炸响。
“我希望你每天早上起床后,把我床头柜上我老伴儿的相片拿起来,用干净的布擦一擦,然后对着照片说一句:‘老陈,今天我替你照顾慧芳,你放心吧。’”
第4章 晴天霹雳
茶馆里很安静,只有古筝曲在若有若无地流淌。
赵建国脸上的笑容,一瞬间就僵住了。他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你……你说什么?”他掏了掏耳朵,难以置信地看着对面的李慧芳。
李慧芳的表情非常平静,她又重复了一遍,声音不大,但每个字都像小锤子一样,敲在赵建国的心上:“我说,我希望你每天早上,帮我擦拭我先生陈卫东的遗像,并且告诉他,你会照顾好我。”
赵建国彻底愣住了。
他脑子里一片空白,嗡嗡作响。他设想过无数种可能,唯独没有这一种。
这是什么意思?
让他,一个大男人,每天对着另一个男人的照片说话?而且那个男人还是她的亡夫?这简直是……奇耻大辱!
一股难以言喻的屈辱和愤怒,从他心底猛地窜了上来,直冲天灵盖。他的脸涨得通红,脖子上的青筋都爆了出来了。
“李慧芳,你这是什么意思?”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你这是在耍我吗?还是在故意羞辱我?”
“我没有耍你,也没有羞辱你。”李慧芳的语气依然很平静,但眼神里却多了一丝坚定,“这是我唯一的要求。如果你做不到,那我们同住的事,就当我没说过。”
“你……”赵建国气得说不出话来。他觉得自己的自尊心被狠狠地踩在了地上。
他算什么?一个替代品?一个负责照顾她,还要每天向她前夫“汇报工作”的保姆?
“凭什么?”他几乎是吼了出来,引得邻桌的人都朝他们看来,“我赵建国也是堂堂正正的男人!我凭什么要对着你老伴儿的照片低头?我们要是住在一起,我才是这个家的男主人!你心里到底有没有我?”
李慧芳看着情绪激动的赵建国,轻轻地叹了口气。
“建国,你误会了。”她耐心地解释道,“这不是低头,也不是让你当替代品。卫东他……是我生命里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们一起走过了四十年,那些记忆,是刻在我骨子里的。我不可能因为要和你开始新的生活,就把他从我的生命里抹掉。那对他不公平,对你也不公平,因为那样的我,是不完整的。”
“我没让你抹掉他!”赵建国打断她,“你可以想他,可以把他放在心里,但你不能要求我,一个外人,去参与到你们的过去里!这算怎么回事?”
“在我看来,这恰恰是对你的尊重。”李慧芳说,“我愿意让你看到我完整的过去,也希望你能接纳它。我提这个要求,不是为了让你难堪,而是想知道,你愿不愿意接纳一个……带着全部回忆的我。如果你连他的存在都无法容忍,那我们又怎么能坦诚地生活在一起呢?我们之间的关系,如果建立在对过去的刻意回避上,那该有多脆弱?”
赵建国听不进去。他满脑子都是那个屈辱的画面:自己拿着抹布,对着一个陌生男人的照片,像个下人一样汇报。
他觉得李慧芳就是个不可理喻的怪人。什么尊重,什么接纳,都是借口!说到底,她心里根本就没放下她那个死鬼丈夫,找他,不过是找个免费的劳动力和提款机罢了!
“荒唐!简直是荒唐至极!”赵建国猛地站起身,茶杯被他带得一晃,茶水洒了一桌子。
“李慧芳,我算是看错你了!我以为你是个通情达理的人,没想到你脑子里装的都是这些莫名其妙的东西!这日子,没法过!”
他扔下几张钱在桌子上,头也不回地冲出了茶馆。
留下李慧芳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杯中起伏的茶叶,良久,眼神黯淡了下去。
第5章 辗转反侧的夜
回到家,赵建国还是气得浑身发抖。
他一屁股陷进沙发里,胸口堵得像塞了一团棉花。他越想越气,越想越觉得窝囊。
他赵建国这辈子,什么时候受过这种气?在厂里当车间主任的时候,手底下管着上百号人,谁见了他不客客气气地叫一声“赵主任”?退休了,儿子有出息,在邻里之间也算是有头有脸。怎么到了晚年,想找个伴儿安度余生,还要受这种侮辱?
他拿起电话,就想打给王阿姨,让她评评理,这叫什么事儿!可号码拨到一半,他又挂断了。家丑不可外扬,这种事说出去,只会让人笑话。
他烦躁地在客厅里踱来踱去。李慧芳那张平静的脸,和她说的那些话,像魔咒一样在他脑子里盘旋。
“什么接纳完整的我,都是屁话!”他对着空荡荡的屋子骂道,“就是没看上我,想找个借口把我打发了!”
可是,如果真是这样,她为什么一开始要那么痛快地答应同住呢?她明明可以找一百个理由拒绝,比如性格不合,或者子女反对,何必用这么一个匪夷所思的条件来激怒他?
他想不通。
晚上,赵建国失眠了。
他在床上翻来覆去,脑子里乱成一锅粥。他一会儿想起李慧芳温和的笑容,一会儿又想起她那个让他无法接受的条件。
黑暗中,他摸索着打开了床头灯,光线有些刺眼。他下意识地看向床头柜,那里也摆着一个相框。
相框里,是他和已故老伴儿的合影。照片上的妻子,笑得一脸灿烂,依偎在他身边。
这张照片,从妻子走后,就一直摆在这里。每天晚上睡觉前,他都会看一眼。有时候心里烦了,还会对着照片自言自语几句,说说儿子的情况,说说厂里的老同事,就好像她还在身边,能听到一样。
三年来,这已经成了他的习惯。
一个念头,像闪电一样,突然击中了他。
他……不也一直在和亡妻的“照片”对话吗?
他猛地坐了起来,心脏“砰砰”地跳。
他一直觉得自己的这种行为是人之常情,是对妻子的思念。可为什么当李慧芳提出类似的要求时,他会觉得是奇耻大辱呢?
是因为……他觉得李慧芳的丈夫,会威胁到他“男主人”的地位吗?
是因为……他潜意识里,希望李慧芳能彻底忘记过去,像一张白纸一样,只属于他一个人吗?
赵建国呆呆地看着妻子的照片,额头上渗出了冷汗。
他想起了那天在李慧芳家吃饭,她提起他老伴儿时,那种理解和尊重的神情。她没有嫉妒,也没有不快,反而让他有机会去抒发对亡妻的思念。
可他呢?当她提到她的亡夫时,他却感受到了冒犯和威胁。
他一直以为,自己找老伴儿,是找一个能互相理解、互相扶持的人。可实际上,他是不是只是想找一个能填补家里空缺、满足他被需要的感觉的“功能性”伴侣?他真的准备好去接纳另一个人的全部,包括她的过去、她的记忆和她无法割舍的情感了吗?
李慧芳的那个条件,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他内心深处最真实,也最自私的想法。
她不是在羞辱他,她是在考验他。
考验他是否真的懂得什么是尊重,什么是爱。爱一个人,难道不就是要爱她的全部吗?
这一夜,赵建国想了很多。他想起了自己和老伴儿从相识到相守的点点滴滴,想起了老伴儿临终前拉着他的手,让他“以后找个好人,好好过”的嘱托。
天快亮的时候,他终于想明白了。
李慧芳要的,不是一个每天擦照片的佣人,而是一个能够理解并尊重她过往的男人。那个看似荒唐的仪式,其实是对她已逝爱人的一种承诺,也是对她未来伴侣的一种托付。她是在用这种方式告诉他:我的过去,你无需参与,但请你尊重。我的未来,希望有你,也请你珍惜。
这是一种多么深沉,又多么坦荡的情感。而他,却用自己那点可怜的、狭隘的“大男子主义”,把它曲解成了侮辱。
想到这里,赵建国脸上火辣辣的,羞愧难当。
第6章 一杯温开水
第二天一早,赵建国顶着两个黑眼圈,给儿子赵磊打了个电话。
他把昨天发生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跟儿子说了一遍,包括自己的愤怒和一夜的反思。他没指望儿子能给出什么主意,只是想找个人倾诉一下。
没想到,赵磊听完后,沉默了很久,然后说了一句:“爸,我觉得,这个李阿姨,是个值得尊重的人。”
“怎么说?”赵建国有些意外。
“你想啊,她完全可以把对前夫的思念藏在心里,表面上对你百依百顺,那样你们就能很‘顺利’地生活在一起。但她没有。她选择把这件事摊开来说,说明她非常真诚,她不想欺骗你,也不想欺骗自己的感情。她提的这个条件,听起来是有点怪,但实际上,是在维护一段已经逝去的感情的尊严,同时也是在测试你这个人,到底有多大的心胸。”
赵磊继续说道:“爸,你和我妈感情那么好,如果现在是我妈提出了这个条件,你会觉得过分吗?你是不是反而会觉得,这个男人很重情义,值得托付?”
儿子的话,像最后一根稻草,彻底压垮了赵建国心里那点残存的“面子”。
是啊,换位思考,如果他是李慧芳,他也会希望未来的伴侣,能够尊重他生命中那个曾经最重要的人。
挂了电话,赵建国在沙发上坐了很久。
他走到墙边,看着那张泛黄的全家福。照片上,妻子笑得那么温柔。他仿佛听见她在说:“老赵,别犯糊涂。”
他下定了决心。
他换了身干净的衣服,跑到楼下买了李慧芳喜欢吃的桂花糕,然后鼓起勇气,来到了李慧芳家楼下。
在楼下徘徊了十几分钟,他才下定决心按响了门铃。
开门的是李慧芳。她看到赵建国,愣了一下,眼神有些复杂,但并没有拒人于千里之外,只是侧身让他进来了。
李慧芳的家不大,但收拾得一尘不染,阳台上种满了花花草草,空气里有股淡淡的兰花香。客厅的墙上,挂着几幅字画,看得出主人的品味。
赵建国拘谨地把桂花糕放在茶几上,呐呐地说:“我……我来跟你道个歉。”
李慧芳给他倒了一杯温开水,在他对面的沙发上坐下,静静地看着他,等他开口。
“慧芳,昨天……是我不对。”赵建国的老脸涨得通红,这辈子,他还没这么郑重地跟人道过歉。“我混蛋,我小心眼,我没理解你的意思,还对你发了那么大的火。我……我回去想了一晚上,想明白了。”
他抬起头,诚恳地看着李慧芳的眼睛:“你提的那个条件,不是在羞辱我,是我自己心胸太狭隘了。我……我愿意。我愿意每天早上,帮你擦拭陈老师的相片,告诉他,我会好好照顾你。”
他说完,心里反而松了一口气,像是搬开了一块压了很久的大石头。
李慧芳的眼圈,慢慢地红了。
她没想到赵建国会回来,更没想到他会说出这样一番话。
她沉默了许久,才轻声说:“建国,谢谢你。谢谢你愿意去理解一个老太太的固执。”
她站起身,走进卧室,很快,拿出了一张用相框裱起来的黑白照片。
照片上的男人戴着一副眼镜,面容清癯,笑起来文质彬彬。他就是陈卫东。
“他是个很好的人。”李慧芳用手指轻轻摩挲着相框的边缘,声音里带着深深的眷恋,“他走的时候,最不放心的就是我。我总觉得,我要是过得不好,他在那边也不会安心。我提那个要求,一方面是想给自己一个念想,另一方面,也是想告诉他,我找到了一个可以信赖的人,让他放心。”
她把照片递给赵建国。
赵建国郑重地接过来,照片有些沉。他看着照片里的男人,心里不再有任何芥蒂,反而生出一种奇特的敬意和责任感。
他对着照片,轻声,但无比清晰地说:“陈老师,你放心。以后,有我老赵在,会照顾好慧芳的。”
李慧芳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那不是悲伤的泪水,而是释然和感动的泪水。
她知道,她没有看错人。
窗外的阳光,透过干净的玻璃窗照了进来,洒在赵建国手里的相框上,也洒在了两位老人的身上,温暖而明亮。
他们的故事,或许才刚刚开始。这往后的日子,不再是两个人孤独地守着各自的回忆,而是两颗心,带着对过往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期许,坦然地走到了一起,准备共同承担起彼此生命的全部重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