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内容概要
- 未来五年澳就业人数增6.5%缺人手流动性大雇主提高待遇
-西太银行不再上诉“居家办公”败诉裁决
- 好消息!澳中再增一条直飞航线
- 房价飙升、租金高企!澳洲超半数年轻人想要移民海外
- 维多利亚州公共部门工资账单激增40多亿澳元
- 比亚迪全球扩张计划倚重澳大利亚
- 澳洲人“受够了”!Reddit热帖揭露那些“合法敲竹杠”的费用
1
未来五年澳就业人数增6.5%
缺人手流动性大雇主提高待遇
![]()
澳洲就业与技能局(JSA)报告显示,因长期人员短缺,工人频繁跳槽,迫使雇主提高工资或提供更灵活工作条件以留人。
JSA发现,虽员工年龄较大的行业更稳定,但全国近半雇主每六个月就得换员工,原因或是员工辞职,或是因过度劳累离职。
在建筑和采矿等贸易行业,雇主多通过涨薪留人,避免持续招聘和培训带来的成本与时间压力。
报告指出,高员工流动率会影响忠诚员工,导致「工作量增加、士气低落,以及生产率或收入下降」。
报告指出,这些影响在建筑业等行业尤为明显,因为建筑业的项目连续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力的稳定性,而在零售业,员工流动也会扰乱运营,给剩余员工带来压力。
食品和住宿行业雇主更倾向为员工提供折扣和灵活排班表。医疗保健和社会援助行业雇主最为积极主动,提供经济激励、灵活稳定工作安排及改善工作场所文化等一系列措施。
不过,在员工流动率中等或较高的雇主中,仅三分之一会提供更高工资或其他激励措施留人。
与此同时,过去五年,技术人员和贸易工人(尤其是建筑、工程和汽车贸易领域)占长期短缺职业的一半,医疗保健、幼儿教育、工程和科学领域的专业工作占难以招聘到人员职业的三分之一。
JSA报告预测,未来五年澳洲就业人数将增长6.5%,达到1570万,新增96.1万个就业岗位,一半增长来自服务业。建筑行业劳动力未来五年需增加93,500名工人,未来十年增加160,900名。
JSA年度报告显示,接受过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工人,收入中位数比接受培训前增加14,100澳元。
未来五年,专业人员就业增长强劲,护士需求增10%,会计师和软件程序员增5%。
未来十年,澳洲需143,400名更多管理人员,社区和个人服务工作者需求五年增122,000人、十年增236,100人,牙科助理就业人数预计增27%,急救人员需求增23%。
JSA还指出,生成型人工智慧AI将取代文员、接待员、簿记员、行销和公共关系专业人员以及业务和系统分析师和程式师的大部分工作,而与此同时,清洁工、助产和护理专业人员、工商管理经理、建筑和采矿工人等职业预计会相对增长。
JSA专员格洛弗还呼吁雇主挖掘原住民、年轻工人和残疾人的就业潜力。
2
西太银行不再上诉“居家办公”败诉裁决
![]()
路透社悉尼消息,西太平洋银行表示,不会就劳动仲裁机构的裁决提出上诉。
此前,该行败诉,未能强制一名员工每周在办公室工作两天。
澳大利亚公平工作委员会在10月裁定支持员工卡琳·钱德勒(Karlene Chandler)。
她曾反对银行要求自己每周到公司办公室上班两天。
此前,她被允许长期在悉尼以外远程工作。
这项裁决意味着,尽管澳洲金融业多家高管正推动员工返回办公室,但钱德勒仍可每天居家办公。
她表示,每次通勤往返至少需四小时,同时还需接送孩子上学。
公平工作委员会的文件显示,西太一名经理曾对她说:“居家办公不能替代育儿。”
西太银行首席执行官米勒(Anthony Miller)在本周财报发布会上表示,他仍认为员工每周在办公室工作两到三天“是最理想的安排”。
3
好消息!澳中再增一条直飞航线
![]()
中国东方航空将开通一条上海至阿德莱德的直飞航线,这条新航线将于2026年中首 飞。此举将大大促进澳洲的经济、出口和旅游业的发展。
中国东方航空是中国第二大航空公司,拥有约800架飞机,在上海浦东和虹桥机场 运营。
从明年开始,这条全新的季节性航线将每周运行3班,由一架宽体飞机执飞,全程 10小时,每次能运载约15吨货物,如南澳龙虾。
中国是南澳最大的贸易伙伴,澳洲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过去12个月,南澳出口 了价值36亿澳元的商品,其中包括价值7.31亿澳元的葡萄酒和2.86亿澳元的坚果。
这条新航线为阿德莱德机场增添了新的活力——该机场正在为国泰航空下周的回归做 准备,并将于12月迎来美联航的首次回归。
澳航和新西兰航空上个月分别开通了飞往奥克兰和基督城的跨塔斯曼航线。
贸易厅长Joe Szakacs表示,上海是中国的金融和经济之都。
“与中国其它地区相比,上海有更多的出口、游客、学生和企业,这一历史性的新航线能为这些企业和当地就业提供支持。”
“无论是创纪录的龙虾出口,还是旅游业的大幅增长,这都是我们经济的巨大胜利,这条新航线让我们能直接进入我们最重要贸易伙伴的最重要城市。”
旅游厅长Zoe Bettison表示,南澳与全球的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紧密。
“国际旅游业为我们的经济贡献了创纪录的17亿澳元,随着引入更多来自中国等主要市场的直飞航班,这一数字只会增加。”
阿德莱德机场的Brenton Cox表示,这能让中国与南澳开辟新的商业和旅游机会,并通过中国东方航空的庞大网络进而与世界其它地区相连。
他说:“重要的是,这将是继南航复飞广州-阿德莱德航线后,我们飞往中国大陆的第二条直飞航线,而国泰航空飞往香港的航线也将于下周恢复。”
4
房价飙升、租金高企!
澳洲超半数年轻人想要移民海外
![]()
房价飙升、租金高企,澳洲最大的“出口品”或将变成本国年轻人。 Home in Place的最新研究显示,18至35岁的澳洲年轻人中,超半数会考虑为了更 便宜的住房移民海外,另有16%表示“肯定会”。
Home in Place集团执行董事Martin Kennedy表示,越来越多澳洲年轻人计划离开 的现象“令人深感担忧”,但在房价飞涨的背景下,这也“并非完全出乎意料”。
他说道,“数据真正想告诉我们的是,若不加以重视,我们最大的‘出口品’可能会是本国的年轻人。”
“当年轻人意识到,即便读完大学、背负数万澳元学生贷款,毕业后的工作收入却连房租都付不起,更别提买房时,他们会觉得一切都太艰难,上大学的意义何在?”
澳洲统计局(ABS)数据显示,上一财年约有22.1万名长期居民和公民“永久离开澳 洲”,较上一年增长8%。
与此同时,澳洲房地产市场持续创下历史新高。房地产网站集团REA Group数据显 示,过去12个月全国房价上涨7.5%,中位房价增加6.52万澳元。
目前澳洲房屋中位价已达85.8万澳元,较五年前高出51%。
ABS数据显示,截至2025 年9月的12个月内,租金上涨了3.8%。
Home in Place表示,超半数受访者需将收入的30%以上用于支付房租,四分之一的受访者称房租占收入比例超50%。
受高房价影响,澳洲年轻人被迫推迟诸多人生重要节点,包括搬离父母家、生育子女或继续深造。
Kennedy说道,“当房租吞噬掉人们收入中极大一部分时,你不能责怪他们会想在其他地方寻求更好的生活。”
Kennedy认为,澳洲的住房解决方案并未发挥实际作用,甚至催生了“租房底层群体”。
“我觉得澳洲住房政策最令人沮丧的地方在于,政策始终围绕‘如何让人们拥有自有住房’展开。”
“但回顾过去十年的情况,实际却截然相反。我们并没有打造一个‘自有住房之国’,反而几乎造就了一个‘租房底层群体’——因为他们的收入和储蓄能力,根本跟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
独立经济学家Saul Eslake表示,60年来,首套房购买者相关政策仅惠及了卖家,要解决住房困境,政客们需要“停止做蠢事”。
“任何让澳洲人在住房上花费超出原本能力的政策,最终都会导致房价上涨,拥有住房的人反而更少。”
政府于10月扩大了首套房购买者5%首付计划,取消了入市名额限制。
该计划原定于 次年1月1日启动,后提前至10月1日实施。
政策调整前,该计划名额上限为5万个,包括3.5万个首套房购买者名额、1万个区域购房名额和5000个单亲家庭购房名额。
Kennedy表示,帮助首套房购买者入市本身并无不妥,但前提是同时增加住房供应量。
“战后时期,政府非常重视首套房购买者,努力提高住房自有率,但这一目标的实现,是与限制市场中投资者活动占比的政策同步推进的。”
“正是这一组合拳推动了住房自有率的飙升,所以帮助首套房购买者的初衷并非坏事,但除非同时采取措施限制投资者活动,否则只会适得其反——因为这只会增加需求,进一步推高房价。”
Kennedy指出,过去25年来,澳洲所做的不过是在供应端问题未解决的情况下,一味刺激需求。
为遏制房价快速上涨,Home in Place呼吁政府承诺将10%的新建住房列为社会住房或经济适用房。
“现实情况是,现任及未来历届政府都必须正视一个事实:本国大部分人口已被高房价挤出住房市场。”
“如果我们不想让这些人要么承受住房压力,要么背负一生债务,唯一的办法就是大幅增加社会住房供应量。”
Kennedy以海外模式为例,荷兰、奥地利和英国等国的社会住房占比均至少达到 15%,其中荷兰的社会住房占比接近35%。
而在澳洲,这一比例仅为4.4%,且仍在持续下降。
“澳洲社会住房占比如此之低,原因是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政府停止了对社会住房的投入。”
“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约15%的新建住房由公共部门提供,如今这一比例已降至 1%。这一数据本身,就是住房危机的最佳解释。”
Kennedy警告,若不采取措施扭转这一局面,澳洲不仅会有50%的年轻人威胁要离 开,实际移民海外的人数还会大幅增加。
5
维多利亚州公共部门工资账单
激增40 多亿澳元
![]()
由于高于通货膨胀的加薪和一次性企业协议付款导致成本大幅超支,维多利亚州的公共部门工资账单激增了 40 多亿澳元,而上一财年顾问的年度支出攀升了 2000 万澳元,这给财政部长杰克琳·赛姆斯 (Jaclyn Symes) 带来了进一步的压力,要求其控制预算。
过去两周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该州的 10 个部门都在努力控制整个公共部门的员工成本,正如去年预算中的预测那样,这对该州糟糕的财政和艾伦政府控制支出的承诺再次打击。
AFR Weekend对年度报告的分析显示,2024-25 年预算预测,到 2024-25 年,各部门及其实体的员工支出将超过 368 亿美元。相反,它激增至 410 亿美元,增长了 11%。
卫生部报告称,在 25 财年员工支出攀升至 195 亿美元后,成本超支幅度最大,而去年预算中确定的支出为 176 亿美元。
独立经济学家索尔·埃斯莱克 (Saul Eslake) 表示,大规模井喷表明政府未能对支出实行任何形式的限制。
“维多利亚州正在发生的事情与其说是员工数量的快速增长,不如说是平均工资的增加,”埃斯莱克说。“相当于等级蠕变的工资速度超过了工资价格指数的变动。”
在上个月的财务报告显示,2024-25 年员工支出攀升至 385 亿美元,比预算预测多出 20 亿美元之后,年度报告中包含的预算井喷。
政府表示,财务报告包含有关全政府雇员支出的最新和全面的数据,比年度报告中报告的数字更准确,并且AFR Weekend“是错误的”。
发言人说:“我们上月公布的年度财务报告是关于雇员开支的最全面、最准确和最新的报告,也是将雇员开支预测与实际开支进行比较时应使用的数字。
“我们不会为通过为辛勤工作的护士和警察提供更好的薪酬和条件来支持我们的一线员工队伍而道歉。”
澳大利亚统计局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维州公共部门的平均工资为9.3万澳元,比上年增长4.83%,而州和领地的平均水平为4.3%。然而,维多利亚州的公共部门雇员人数增长了 1.5%,是全国平均水平 2.9% 的一半。
ABS 劳工统计主管肖恩·克里克 (Sean Crick) 将公共部门工资账单的上涨归因于新企业协议和就业增长推动的工资增长。
在 5 月份的预算显示,到 2028-29 年,净债务将达到创纪录的 1940 亿美元,占经济的 24.9%,艾伦政府面临着控制预算和修复该州财政的巨大压力。
为了在四年内节省高达 33 亿美元的资金,赛姆斯任命前官僚兼银行家海伦·西尔弗 (Helen Silver) 领导审查,并利用它来避开全球信用评级机构,并向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保证政府正在承担更大的财政责任。
但这些部门的年度报告显示,与 2024-25 年预算相比,员工开支大幅增加,而顾问支出也在一年内从 1.28 亿美元攀升至 1.46 亿美元。
影子财务主管杰西·威尔逊 (Jess Wilson) 说:“年复一年,维多利亚州人在公共服务上的支出越来越多,在外部顾问上的支出也越来越多,但一线卫生、交通、教育和社区安全服务的成果继续恶化。
“由于未能对白银审查采取行动,财政部长杰克琳·赛姆斯放弃了任何恢复负责任的财务管理的假装,并让子孙后代为工党鲁莽的支出和浪费付出代价。”
政府服务部(包括其实体,如 Cenitex 和商业许可局)在 2024-25 年度的人员配备支出为 4.14 亿美元,比预算多出 1.21 亿美元。
就业、工业、技能和地区部支出 16 亿美元,比预算多出 3 亿美元。它将支出增加归因于集中向该部门发放的资金,主要用于 TAFE,以及新举措的支付、养老金的增加和其他与劳动力过渡相关的付款。其咨询支出从 1300 万美元下降到 900 万美元。
司法和社区安全部花费了 54 亿澳元,比预算多出 4 亿澳元,主要是由于新的维多利亚州警察企业协议、一次性付款以及维多利亚州公共部门企业协议下更高的基于 EBA 的增量。然而,它还向顾问支付了 300 万美元,而前一年为 160 万美元。
在总理和内阁部,员工开支超过 2.78 亿美元,比预算多出 42 美元,而顾问支出从 76 万美元下降到 46 万美元。该部门将工资增加归因于 2024 年地方政府选举和企业协议下的一次性付款。
交通和规划部在员工身上花费了 9.93 亿澳元,比预算多出 2.73 亿澳元,主要是由于释放了与资本计划相关的资金以及 2024 年维多利亚州公共服务 (VPS) 企业协议下的额外资金。它在顾问方面的支出骤减了 1000 万美元,降至 1400 万美元。
财政部表示,由于维多利亚州劳资关系局和维多利亚州独立薪酬法庭的资金,以及新的 VPS 协议,它已在人员配备上花费了 2.67 亿澳元,比预算多出 3000 万澳元。它还在顾问上花费了 1140 万美元,高于上一年的 1030 万美元。
教育部的 107 亿美元工资账单比预算多出 6.2 亿美元。它引用了新的 VPS 企业协议,以及增加对教学和教育支持人员的资金。其顾问费用稳定在 670 万美元。
能源、环境和气候行动部记录了 2.8 亿美元的工资井喷,并引用了新的 VPS 企业协议以及增加的资金来准备和管理全州的紧急情况。它还记录了顾问人数的大幅增长,支出从 5700 万美元攀升至 8700 万美元。
家庭、公平和住房部表示,其 1.94 亿美元的超支主要是由于企业协议下的一次性生活费用支付造成的。其咨询费用从 1300 万美元降至 1100 万美元。
根据去年 8 月达成的 VPS 企业协议,公务员在四年内获得总计 12% 的加薪,以及一次性 5600 澳元的一次性付款。
6
比亚迪全球扩张计划倚重澳大利亚
![]()
中国汽车品牌(如比亚迪)正借助澳大利亚的本土环境,开发并优化符合西方消费者偏好的车型,澳大利亚成为其完美的测试基地。
比亚迪将澳大利亚视为全球成功的蓝本,正为西方消费者打磨产品,希望在其他地区复制澳大利亚市场的成就。
比亚迪澳大利亚区负责人斯蒂芬・柯林斯(Stephen Collins)在接受《Drive》杂志采访时表示,澳大利亚市场的独特属性使其成为该品牌的理想测试基地。
“我知道澳大利亚是亚太地区非常重要的市场,” 柯林斯说。
“它是一个先进的西方市场,成熟且充满竞争力 —— 完全符合我们的要求。”
“公司希望在澳大利亚取得成功,谁知道这是否会成为全球其他地区的模板呢?但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极具重要性的市场。”
澳大利亚在全球汽车市场中独具特色:每年约有 110 万新车消费者,与中国(约 3100 万)、北美(约 1600 万)和欧洲(约 1300 万)的年销量相比虽显渺小,但这里汇集了约 70 个汽车品牌,是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之一。
地理上,澳大利亚紧邻中国本土,能降低物流成本和运输时间,且中澳两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
这意味着,与其他市场相比,比亚迪及奇瑞(Chery)、长城汽车(GWM)、零跑汽车(Leapmotor)、深蓝汽车(Deepal)、极氪(Zeekr)、smart、蔚来(Nio)等其他中国汽车品牌,能以相对较低的投入轻松进入澳大利亚市场。
比亚迪、长城汽车等品牌还利用霍顿(Holden)昔日的朗朗测试场(Lang Lang proving ground)等设施,测试并优化悬架和转向系统,使其更符合澳大利亚消费者的驾驶偏好。
据悉,比亚迪及大多数其他中国汽车品牌都将目光投向了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 —— 美国,但特朗普政府推出的关税政策导致中国制造的汽车被征收 125% 的关税。
这使得中国汽车进入美国市场的商业可行性难以成立,也几乎完全抵消了中国车型相较于日本、美国、泰国、韩国等地区同级别竞品的价格优势。
不过,特朗普的第二任期(也是最后一任期)将于 2028 年底结束,这意味着此类关税可能会被削减甚至完全取消,为比亚迪及其他中国汽车品牌在本十年末进入美国市场打开大门。
由于澳大利亚和美国消费者的购车偏好有诸多相似之处,当美国市场对比亚迪而言具备进入条件时,该品牌只需复制其在澳大利亚市场的产品阵容和商业模式,便能迅速开展业务。
目前,比亚迪的出口市场包括澳大利亚、南美、欧洲、日本和中东。
柯林斯表示,比亚迪已稳居澳大利亚汽车品牌销量前十,且目标在 2026 年底前跻身前三。即便不看绝对销量,仅以市场份额衡量,澳大利亚也是比亚迪最成功的出口市场。
“目前,有很多市场都像我们一样在快速增长,” 柯林斯说。
“我可以说,澳大利亚目前是(比亚迪最大的出口市场),而且我们会努力保持这一地位。”
“从出口角度来看,澳大利亚至关重要,我认为这也体现在你们看到的部分产品上—— 我们在这里有一支工程师团队。”
“我们正尽可能推进本地化,包括一些工程设计和细节调整 —— 这得到了公司的大力支持。”
7
澳洲人“受够了”!
Reddit热帖揭露那些“合法敲竹杠”的费用
![]()
据澳洲新闻集团11月9日报道,澳洲人表示,他们已经“受够了”那些似乎永无止境、每周都在账户上出现的各种收费与费用。
本月早些时候,Reddit上出现的一篇讨论帖引发了数千名澳洲人的共鸣,他们纷纷指出自己认为最离谱的“合法敲竹杠”收费。
最常见的抱怨包括:澳洲护照高得惊人的费用、主要道路上的通行费、印花税,以及在线购买服务时附加的高额附加费。
也有人指出,仅仅是通勤成本不断上涨,或是在公共假期托儿中心关闭、孩子无法入托的情况下仍需支付托儿费。
人们的感受再清楚不过——在持续的生活成本危机中,澳洲人正被从各个方向“榨干”。
Path Capital的理财顾问Noah Capozza表示,这种挫败感不仅仅与金钱有关,更关乎信任。
他说:“隐藏费用和意外收费会摧毁消费者信心,你会觉得被操纵了。缺乏透明度会侵蚀品牌忠诚度,而一旦人们对某个企业失望,他们就不会再回头。”
Capozza向澳洲新闻集团表示,“费用疲劳”正在全澳蔓延,消费者被突如其来的附加费和模糊的定价搞得筋疲力尽。
他说:“生活已经非常紧张忙碌。企业知道,大多数人不会去质疑小额费用,也不会花时间比较不同选项。”
Capozza认为企业应采用“全包价格”(all-in pricing)模式,即在一开始就明确总成本。
他说:“这样可以带来信任、诚实,以及对账户扣款时会发生什么的清晰理解。澳洲人确实应该更加积极地要求这种透明度。”
Finder最新数据显示,这种挫败感已经非常普遍。
一项针对逾1000名澳洲人的调查发现,53%的受访者在完成购买后被附加费用惹恼——折算下来,大约有1130万名不满的消费者。
Finder还发现,七分之一的消费者在过去一年中因附加费不合理而放弃购买,另有20%的人曾考虑放弃。
还有14%的人承认自己甚至不知道是否被收取附加费——这反映出定价的不透明程度令人担忧。
年龄较大的澳洲人更容易感到被刺痛,近六成的X世代以及超过一半的婴儿潮一代都表示对隐藏费用感到沮丧。
Finder的个人理财专家Sarah Meginson告诉澳洲新闻集团,经济压力正在重塑许多澳洲人的人生节奏。
她说:“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努力地工作,只为维持基本生活——房租、房贷、杂货、能源账单——这让他们几乎没有余力追求更大的梦想。”
“买房、组建家庭或筹备婚礼曾经被视为人生必经阶段,如今对许多人来说,已变得遥不可及,或者被无限期推迟。”
“即使你按照所有规则来——制定预算、储蓄、加班——也仍然会觉得自己只是原地踏步。”
近四分之一(23%)的澳洲人推迟了重大人生事件,比如梦想假期,只为优先应付日常开支。
除了在欧洲度夏的高昂花费外,澳洲护照仍是全球最贵的护照。
十年期护照费用为412澳元,自2024年初以来已上涨两次。
如果你需要紧急护照,两天加急处理费为300澳元,五天快速处理费为104澳元,这还不包括原始护照费用。
消费者行动法律中心(Consumer Action Law Centre)首席执行官Stephanie Tonkin表示,随着更多交易转移到线上,隐藏收费的潜在空间也在扩大——人们的愤怒完全合理。
她表示:“人们越来越厌烦那些层层叠加的隐藏费用,这些费用正成为沉重的经济负担——尤其是在家庭本已拮据的情况下。”
“这正在削弱人们对企业的信任,尤其在消费者没有选择余地时。”
Tonkin表示,根据澳洲消费者法,无法避免的费用必须在一开始清楚披露,而不能隐藏在细则中——但许多企业仍在“试探边界”。
她说:“隐藏费用的问题在于——它们是隐藏的。”
消费者行动法律中心呼吁澳洲人通过向ACCC等监管机构投诉,以及支持价格透明的企业来反击。
Tonkin表示,一个公平的体系应当让价格“清晰如钟声”。
“(应该)明确告知服务的总成本及所有相关费用,并为消费者提供免手续费的支付方式。”
她还警告说,隐藏和无法避免的费用对某些群体打击更大。
“大多数人都在紧缩预算,但对于靠养老金生活、失业或面临健康问题的人来说,这些隐藏费用可能造成严重影响。”
Capozza表示,澳洲人或多或少已经接受了费用是现代生活的一部分。
但他认为,这种自满只会让收取费用的公司受益。
他说:“需要公众施压。澳洲人应比较不同服务的收费,弄清自己获得的服务内容以及支付方式。”
目前来看,“费用疲劳”似乎短期内不会消失。但所有专家一致认为,透明度与公众压力是重建信任、让澳洲人重新掌控自己财务的关键。
Capozza说:“更多披露、更多竞争、更多诚实——这才会让人们重新信任。”
因为无论名称是“服务费”“手续费”还是“处理费”,大多数澳洲人只想知道,他们到底在为什么付钱。
*本文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