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正翘首以盼史上最大规模的重组方案落地。财联社记者今日从消息人士处获悉,备受关注的多晶硅重组“联合体”平台正在筹划中,收购方案具体细节仍在商讨。据悉,目前正在筹划中的“联合体”计划成立700亿元左右规模的基金,采用百亿资金撬动700亿元的“承债式”收购。
![]()
自今年5月首次传出“收储”消息以来,硅料行业的联合“收储”方案已筹备酝酿近半年,但至今尚未有官方披露实质性进展。
四季度是传统装机旺季,但也存在需求进一步减弱的预期,产业链价格能否维稳还存在不确定性。业内人士认为,这场由上游发起的供给侧改革能否持续,不仅关系到多晶硅企业自身的盈利修复,也决定着整个光伏产业链能否走出“全链条亏损”的泥潭。
近期,多个市场信源称,多晶硅行业并购重组方案“呼之欲出”。据微信公众号“能源一号”消息,11家多晶硅企业实控人于10月31日在上海开会,进一步商讨收储方案的具体细节。
该消息随后得到侧面证实。当日晚间,多个光伏行业交流群中流传一张合照,照片中人物包括通威股份董事长刘汉元、协鑫科技董事长朱共山,大全能源、东方希望、红狮、丽豪、南玻新能源、晶诺等硅料厂商代表,以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和投资人士等。
财联社记者向部分企业求证上述照片的真实性,有企业人士表示,确实有相关会议,且是老板本人亲自参加,内容严格保密。
此次重组方案商讨已经历时半年,官方至今尚未披露进展。一位业内人士在与财联社记者交流时表示,客观来看,联合收储在操作层面上有非常多的挑战,最终能否落地、以何种形式落地,都有极大不确定性。
今年5月,首次有厂商提出对存量硅料产能、存货进行类似于“收储”的计划,以这种方式来实现产能的整合。6月的SNEC期间,该消息得到进一步证实,协鑫科技联席CEO兰天石在与财联社等媒体交流时透露,行业龙头企业正在牵头,采用“直接出资+债务”的模式。
据悉,在当时构想中,该方案为成立一家由专业管理人员运营的公司,通过收购实现产能出清和产出可控,再通过利润偿付负债,进而推动行业产能的有序退出。“未来可能通过股权,或者通过LP等形式,参与方真金白银投钱、还钱。”兰天石表示。
此后,关于硅料并购重组的消息颇多。7月29日,有行业媒体称,在相关部门的组织下,17家多晶硅企业齐聚北京,进行了为期一天的会议。该消息透露收储方案为:由11家多晶硅企业联合成立一家合资公司,以承债方式收购另外6家企业产能,涉及总产能可能达70万吨。不过,该消息最终未得到证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