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张峥
据中国地震台网消息,2025年11月9日16时3分,日本本州东部远海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0千米。
据日本气象厅消息,当地时间11月9日17时52分(北京时间16时52分)左右,日本岩手县久慈港观测到海啸,高度20厘米。
“本次地震属于‘北海道・三陆冲’震区,与南海海槽系统不同。”四川大学灾后重建与应急管理学院副教授田兵伟9日接受封面新闻采访时表示,无证据显示本次地震与“南海海槽”潜在巨震存在直接关联。
根据我国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发布的信息,此次地震震中距中国沿海较远,预计不会对中国沿海造成直接影响。
![]()
图据中国地震台网
板块俯冲引发逆断层型地震
此次地震属于“北海道•三陆冲”震区。从地质构造角度来看,该区域处于板块交界地带,板块之间的相互挤压、碰撞等运动十分活跃。“此次地震为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而形成的逆断层型地震。逆断层型地震通常会伴随有地壳的垂直运动,这种运动方式会导致更强烈的地震动和更大的破坏力,一段时期内应该引起防震抗震的注意。”田兵伟表示。
在日本,“北海道•三陆冲”区域是和“南海海槽”类似的另外一个重要地震频发区域。“三陆冲”从字面可以看出,该区域位于板块冲突地带,地质构造复杂,板块间的相互作用强烈,地壳运动活跃,这种地质环境使得该区域地震频繁发生。近十年来,“三陆冲”区域发生过多次超过 6 级地震的情况,这些地震活动凸显了此区域地震活动的频繁性和复杂性。
![]()
为何震级被修正?
地震发生后,日本气象厅将地震震级进行了修正。为何震级会被修正?田兵伟解释,地震震级被修正是一个较为常见的现象。首先,地震发生后,最初测定的震级往往是基于初步收集到的有限地震波数据。随着时间推移,更多地震监测站点记录到的数据不断汇聚,这些更全面、准确的数据会让科学家对地震的规模有更精确认识,从而对震级进行修正。其次,全球不同的地震监测机构采用的测算方法和使用的仪器设备存在一定差异,这也会导致最初测定的震级有所不同,后续经过综合分析和校准,就可能对震级作出调整。第三,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地下地质结构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目前对于海域地震,最初的分析可能不够全面深入,随着研究和监测的推进,对地震波传播特性有了更准确把握后,也会促使震级被修正。
尚无法判定是否为更大地震前兆
日本在该区域有“北海道・三陆冲后发地震”历史经验:即在该区域曾发生过1963年7级地震18小时后发生了8.5级地震,2011年7.3级地震两天后发生了9.1级地震的先例。那么,此次地震有没有可能是更大规模地震的前兆?
田兵伟表示,从现有的地震监测数据和地质研究情况来看,目前还不能判定此次地震就是更大规模地震的前兆。“该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地壳运动活跃,此次连续发生6级以上地震,但目前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此次地震之后必然会有更大规模的地震发生。”
与南海海槽地震无直接关联
2025年以来,日本已多次发生6级以上地震,从地震能量释放和空间分布看,是否呈现某种趋势或联动性?这些地震是否都与“南海海槽”潜在巨震有关联?
“的确,2025 年以来,日本多次发生 6 级以上地震,但相比去年并未发生7级及以上地震。目前来看这些地震未呈现出明显的、具有指向性的特定趋势或紧密的联动性,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较为分散,没有形成一种规律性的、集中指向某一区域或特定模式的能量释放特征。”田兵伟表示,“目前没有确凿证据表明这些地震都与‘南海海槽’潜在巨震存在直接关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