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当清末成都的“百科全书”,用数字化的手段“动”起来,会是怎样一番景象?11月9日,“百年烟火,再读成都”——《成都通览(全本)》重版分享会在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举行,聚焦于“清末成都社会生活标本”的全本价值,来自学界和出版界的嘉宾进行深度对谈,为成都百年城市记忆传承注入新活力。
![]()
分享会现场
据介绍,《成都通览》由晚清成都知识分子傅崇矩编撰,是近代巴蜀文化史上极具分量的文献典籍。全书涵盖天文、地理、民俗、商贸、技艺等数十个门类,以“全景式记录”笔法留存了晚清成都的社会风貌,不仅承续了中国传统方志的编纂传统,更开创了现代城市社会研究的先河,被誉为研究晚清城市史、社会史、民俗史的“一手活资料”,对理解成都文化的延续与变迁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
《七十二行现相图》数字化
自问世以来,《成都通览》因内容丰富、视角独特广受关注,在20世纪70年代后曾三度再版。遗憾的是,此前三版均未能完整呈现原著风貌,成为学界与读者的一大憾事。如今,《成都通览(全本)》由袁庭栋亲自点校,并逐字核对书中内容,最终以上下两册形式由四川人民出版社推出,彻底填补了“全本传世”的空白,让这部百年经典得以完整回归。
分享会现场,特别邀请了著名巴蜀文化学者袁庭栋与四川人民出版社学术出版中心主任封龙担任嘉宾。袁庭栋以生动案例讲述了这部典籍从编撰问世到全本重版的“前世今生”,深入解读了《成都通览(全本)》的社会价值。
![]()
《七十二行现相图》数字化
值得一提的是,在分享会当天,成都图书馆首次推出《成都通览》中的《七十二行现相图》数字化成果,在微信视频号等社交平台发布。视频利用AI技术,让古籍中以静态图画呈现的挑水夫、卖花的、蒸蒸糕、糖饼摊子、凉粉担子等市井行当动起来、“活”起来。
“我们用视频表现的这些行当是专门挑选的,它们贴近百姓日常生活,最能呈现出晚清成都街头特色,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百年烟火成都’。”成都图书馆相关负责人这样说道。
本文图据成都图书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