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王家卫的嘴,把大半个娱乐圈的人都骂了。
其中最让人想不到的,是无辜躺枪的老戏骨陈道明。
他明明和《繁花》剧组毫无关系,没有出演其中任何一个角色,但却先后两次被王家卫他们在私下议论。
在最早放出的录音中,王家卫阴阳他:
“他真的是极品,阴阳同体。”
![]()
而在昨天放出的第二波录音中——
他们又说陈道明钢琴弹得不好,越谈越low,又喜欢显摆。
![]()
虽然说,大家在私底下可能都会议论他人。
但用这样的词来说一位70岁的老艺术家,实在是太过分,太不尊重人。
很多网友在愤怒的同时,也不理解,为何陈道明至今不回应?
毕竟,其他被议论的明星可能害怕得罪王家卫,难免顾虑。
但陈道明不一样,他的地位不比王家卫低,并不需要看他脸色。
而其实,他早就回应过了。
答案就藏在他曾经说过的那句话里:
“做人的最高意境是节制,而不是释放。”
![]()
02
说话上节制:不妄言,而重行
陈道明曾给自己定了一条规矩:
“不议论他人。人家长我不议论,人家短我也不议论。”
说起来,陈道明算不上一个“讨喜”的人。
因为在拍戏时,他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往往也辐射到了其他人。
所以很多同行说他是“戏霸”,王家卫也吐槽他总喜欢改台词。
就连记者们也常抱怨,做陈道明的采访太难了。
既不喜欢谈八卦,也不喜欢谈生活,只聊作品和专业的东西。
但即便面对这些误解与非议,他也几乎从不辩驳。
![]()
作为业内公认的一线演员,他的地位极高。
但他却极为低调,深居简出。
他没有微博,也从不直播不带货,就连参加公开宣传活动时,也是惜字如金。
这种在说话上的节制,体现的是他的修养与智慧。
因为他懂得,“言语如刀,可暖人心也可伤人骨”。
所以很照顾他人感受,不会为了一时痛快而出口伤人。
![]()
当然,说话节制并不意味着圆滑,不得罪任何人。
恰恰相反,当他认为该说的时候,他从不畏惧站在大多数人的对立面。
在一次文艺座谈会上,他直言不讳地批评内娱乱象:
“这些所谓的明星,他们不是文艺界的,他们是流量界的,他们是被包装炒作出来的塑料演员。”
两会期间,他更是一句话戳破所谓“敬业”的假象:
“什么手破了,什么哪摔伤了,什么冬天在水里头,变成了一个演员的功劳。
人家清洁工早上4点起床,你还在被窝里怎么说呢?你的职业就是这个,还把它当作敬业?”
![]()
还有之前广为流传的那次解围事件。
在一次聚会上,喝多了的冯小刚硬是要女演员苗苗跳舞,众人也在一旁起哄。
只有陈道明站出来解围。
面对一众京圈大佬,向来文雅的他最后甚至都爆粗口了:
“你TM没看过跳舞啊!”
![]()
英国雪莱说过:
“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
一个人说话的分寸感,充分暴露了他的境界和层次。
有涵养的人,不会在私下妄议他人,更不会在公开场合逞一时之快。
他们的语言,往往是用来帮助他人,而非伤害对方。
03
生活中节制:不逐利,而守神
前段时间,陈道明的一张近照流出。
照片中,他已经满头白发,脸上也多了很多皱纹。
但他的身形依旧挺拔,眼神清亮,精神抖擞,一点暮年沉沉的感觉都没有。
![]()
七十岁的年纪,能把身体状态保持得如此好,离不开他在生活上的节制。
他从不酗酒,早年间偶尔抽烟的习惯,也早就戒掉了。
吃饭只吃八分饱,每天都早睡早起。
对于圈内司空见惯的应酬风气,他更是十分讨厌。
在杨澜的采访中,他便说:
“我一上酒桌应酬就是煎熬,尤其是当一个人喝醉了,一句话跟你说了四五遍,一张名片递给你八次时,你会感到一种窝火,一种愤怒,特别烦。”
![]()
什么热闹都不凑,那他平日里都在干嘛呢?
答案就是,读书、练字、弹琴、下棋、陪家人。
刘嘉玲称赞他,“博学多才的才子,琴棋书画样样皆能”;
郎朗评价他的琴艺是“演员里最好的”;
就连文学泰斗季羡林先生也曾感叹:
“陈道明看的书,多到他可以胜任北大教授。”
![]()
或许这些简单的爱好,在世俗的人看来,完全是在作秀、假清高。
所以冯小刚取笑他,“奇淫巧技以悦妇孺”;
王家卫之流也贬低他,弹琴越谈越low,喜欢显摆。
但兴趣爱好,本来就是为了取悦自己的。
面对这些嘲讽时,陈道明只云淡风轻地回了一句:
“不为无用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这句话,正是他生活节制的精髓所在。
他的节制,从不是苦行僧式的压抑,而是一种清醒的取舍——
舍去无用的应酬,守住滋养内心的“无用之事”。
戒掉过度的欲望,滋养的却是强健的体魄,与丰盈的灵魂。
04
情感里节制:不张扬,而守静
在王家卫等人的蛐蛐中,煞有介事地说“陈道明和左小青是真的”。
这也让这段陈年绯闻,再度闹得沸沸扬扬。
但事实是——
2003年,陈道明欣赏左小青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表演,所以把她推荐给了《中国式离婚》剧组。
一同被推荐的,还有男二号贾一平。
至于什么“因戏生情”,完全是子虚乌有。
后来随着左小青恋爱、结婚、生子,这段捕风捉影编造的绯闻,自然不攻自破。
此后,陈道明为了彻底避嫌,更是再也没有和左小青合作过。
而他的感情,始终都只在妻子杜宪一个人身上。
![]()
1978年,陈道明认识了杜宪。
那时的他,还只是名不见经传的龙套演员,而杜宪已是中央台的新闻主播。
但身份的差距,并未阻碍两颗心的靠近。
怀着倾慕之情的陈道明,成了杜宪的“头号观众”。
只要她有节目播出,他必定守在电视机前,一秒都不愿错过。
后来,陈道明凭借《末代皇帝》一炮而红,迎来了事业巅峰。
为了全力支持丈夫,杜宪毅然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回归家庭。
这也让外界纷纷感叹杜宪“命好”,嫁给了功成名就的陈道明。
然而在陈道明心中,这份荣耀的归属恰恰相反:
“遇见妻子,才是自己这一生最大的福气。”
到了今天,两个人结婚已经43年了,连脸都没红。
他们的感情,没有轰轰烈烈的炒作,只有细水长流的守护。
最有爱的一幕,是夫妻俩同坐窗下——
她绣她的花草,他裁他的皮包,窗外落叶无声,屋内时光静好。
![]()
曾有记者问陈道明,为何少有绯闻?
他的回答很坦诚:
“如果说我是柳下惠,根本坐怀不乱,我没那么牛。
只是我的精力、我的体力还有我的意识形态,都不足以承受之外的重负。实话实说,如此而已。”
在诱惑遍地的演艺圈,陈道明却选择了在情感上节制。
因为他深知,人的情感和精力都是有限的。
与其将心力耗费在暧昧中,不如专注于那些真正值得守护的关系。
这才是对感情、对家庭、对自我价值的珍视与负责。
![]()
主持人何东曾用一个字评价陈道明:
正。
于外是型正,才貌双绝。
于内是心正,面对纷扰世界保持炙热的灵魂,不惜格格不入,对抗权威。
确实如此。
与其说陈道明是一个演员,不如说他更像是一个文人。
他在说话上节制,在舆论中守住内心的善良;
在生活上节制,在喧哗的内娱中深耕精神家园;
在情感上节制,用四十三年静好岁月,书写最长情的告白。
他用自己的一辈子,践行着“道可道,非常道;明可明,非常明”的哲学智慧。
也让我们懂得——
唯有一颗懂得节制的心,才能在漫长的岁月里,活出真正的从容与分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