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旨在弘扬重庆传统文化、深挖地方历史底蕴的“渝文会友,寻迹探古”系列文化探访公益活动顺利完成其第二站探访行程。探访团一行深入大渡口区,先后走访了历史悠久的金鳌寺与承载着远古文明的石盘村《石斧》遗址,在一古一远的对话中,触摸大渡口深厚而多元的文化脉搏。
![]()
坐落于跳磴镇金鳌山上的金鳌寺,是本次探访的首站。据随行文化学者张建图介绍,该寺始建年代可追溯至东汉至南北朝,数百年间香火绵延,是大渡口区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建筑群之一。寺内现存的清代寨墙、西寨门遗迹以及大雄宝殿等建筑,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具有较高的艺术与历史价值。寺内珍藏的古碑,详细记载了其兴衰沿革,为研究当地宗教文化与社会变迁提供了实物资料。
![]()
探访团在寺内住持的引导下,不仅参观了各殿宇,还聆听了“鳌鱼负山”的传说及明末举人刘道开在此隐居、家族四代进士的文坛佳话,深刻感受到这座古刹不仅是禅意空间,更是“独占鳌头”人文精神的重要象征。
![]()
离开清幽的古刹,探访团旋即奔赴跳磴镇石盘村,探访著名的《石斧》遗址。该遗址是重庆地区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于2011年被列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
据悉:石盘村石斧,是2012年经国内古人类研究权威专家,重庆三峡古人类研究所黄万波、魏光飚等专家,在石盘村遗址考古调查时发现,属于旧石器时代,由8万年前的成人智人打制而成,具有砍砸、切割、削刮等多种功能,凝聚了重庆人祖先的聪明才智,是旧时代初期人类的重要工具,被称为人类最早的标准化工具,比发现远古时期的大熊猫化石还珍贵。
![]()
石盘村相关负责人在遗址现场向探访团介绍,石盘村古迹遗址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在此还发现了大树权汉墓,为东汉晚期至南北朝时期,文化层堆积深厚,出土了包括石斧、石锛、陶器等在内的30余件随葬器物,该墓填补了沪州至重庆段陶棺葬的考古空白,对进一步研究东汉至南北朝时期葬制,丧葬习俗提供了实物资料。大量珍贵的文物,直观反映了长江上游地区先民的生产生活面貌,为研究重庆地区远古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提供了关键证据,其出土的约八万年前的《石斧》已被重庆三峡博物馆收藏。
![]()
探访团成员们通过现场讲解和实物探视,无不为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力所震撼。“本次大渡口之行,通过金鳌寺的禅意文史与《石斧》遗址的史前文明,生动展现了该地区连贯而深厚的文化内涵。”
![]()
“渝文会友,寻迹探古”系列公益活动组委会主任傅强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此行,就像是找到了大渡口文化的‘双重密码’。金鳌寺代表了人文精神的传承与积淀,是‘文’的象征;而《石斧》遗址则代表了远古文明的肇始与智慧,是‘史’的见证。它们一近一远,一文一史,共同构成了这座城市厚重而完整的文化身份。”傅强表示;“渝文会友,寻迹探古”系列公益活动历时五年时间,将探寻行走巴渝大地的200余处文化古迹和遗址,深入挖掘并传播更多不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助力地方文化传承与发展。
![]()
活动自启动以来,已吸引众多文化学者、古迹研究爱好者、爱心志愿者及媒体朋友的关注和加入,社会反响很好。探访文化古迹遗址的第三站将于即日展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