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8日,一场以“高质”为主题的“深圳细胞质量与产业标准化沙龙”在深圳南山蛇口网谷创业壹号成功举办。本次沙龙由招商产园主办,深圳市明鉴检测专业技术有限公司、细胞链及CCSIA细胞标准化产业联盟联合承办。
活动汇聚了来自学界、产业界与法规界的众多专家,围绕即将实施的“818条例” 引领下的行业变革,共同探讨细胞产业的标准化与高质量发展路径。此次活动也是招商产园蛇口网谷“细胞与基因未来谷” 深度构建产业生态、服务园区企业的具体实践。
![]()
蛇口网谷:打造细胞与基因产业创新策源地
活动伊始,蛇口网谷细胞与基因未来谷项目负责人王紫瑜在致辞中指出,“细胞与基因未来谷”项目是招商蛇口聚焦科技创新、在生命科技领域的核心战略布局。
![]()
蛇口网谷正以“园中园”模式打造生命科技主题园区,目前已集聚了包括绿叶制药、卓元生物、中科睿极、希诺神州、深研生物等优质企业,初步形成了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全链条布局。
同时,园区更致力于构建深度的产业服务平台:一是在新政下依托央企平台探索与医院的合作,促进临床转化;二是建立“生命科技服务专班”,为企业提供高效服务;三是链接招商局金融板块,为企业提供金融支持。
![]()
深度聚焦:全天候思想盛宴共探“高质”路径
在为期一天的沙龙中,全程采用深度交流形式,内容充实,议题前沿。在主题演讲环节,多位行业权威人士分享了他们的真知灼见。
本次沙龙议程精准聚焦了细胞产业从研发、生产到质控、申报的全链条痛点。
![]()
在“前沿技术与质量控制”方面,暨南大学博士吴岳恒探讨了AI在细胞产业应用中的价值与挑战,强调了AI在解决制造与质控(QC)痛点方面的刚需。资深质量合规专家叶非深入分析了细胞产品“变更控制”面临的法规与科学双重困境。深圳市明鉴检测专业技术有限公司的付凡则分享了iPSC产品在“双轨制”监管下的质量研究与质控策略。
![]()
围绕“赛道突破与工艺优化”议题,广州国家实验室研究员刘会生剖析了NK细胞治疗的商业困境与生物学障碍,并提出了其团队的解决方案。暨南大学教授向征分享了其团队在γδ T细胞(通用型细胞)的临床研究数据。日本筑波大学博士陈尚武介绍了基于微载体的干细胞大规模培养工艺突破。
![]()
聚焦“数智化与未来制造”,信息化专家曾俊科 阐述了数智化建设如何应对细胞产业的“三大不稳定因素”。自动化专家梁浩 则构建了“极致质价比”的细胞智能制造平台策略。
产业对话:共议“818条例”后的机遇与挑战
在随后的圆桌讨论环节,由深圳明鉴检测副总裁王宇环博士主持,来自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的王日康博士、深圳残友细胞科技的李石英、深圳益世康宁的高洪吉、中国食药促进会细胞医药分会的王瑞宁 以及赛桥生物的刘伟 等嘉宾,围绕“‘818条例’发布后细胞行业发展趋势” 展开了深入探讨。
![]()
嘉宾们一致认为,“818条例”的实施是行业重大利好,标志着“寒冬的过去”,为行业提供了规范化发展的清晰路径。
在临床视角方面,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王日康博士指出,新规明确了“三甲医院”的主体地位,为脑胶质瘤等迫切的临床需求提供了合规出口。
围绕产业视角,深圳益世康宁的高洪吉总监分析,新规的“双轨制”为TCR-T、TIL等“很难成药”的混合制剂提供了“以临床结果为导向”的技术转化途径。
![]()
从上游视角出发,赛桥生物的刘伟总监认为,新规真正打开了“院端”(医院)市场,催生了“前院后场”的新模式,对自动化设备的需求也区分为药企的“大规模降本”和医院的“小型密闭化”。
持续赋能:蛇口网谷构筑生命科技新高地
此次“高质”沙龙的成功举办,是招商产园蛇口网谷“细胞与基因未来谷” 深度服务产业、构建专业生态圈的生动缩影。
![]()
作为“产业培育发展的一个品牌方”,蛇口网谷正依托招商局集团的强大资源,整合“政、产、学、研、医”多方力量。未来,园区将持续通过搭建专业技术服务平台、提供全链条产业孵化服务、对接临床应用场景 和产业基金,加速CGT领域的创新成果转化。蛇口网谷将继续携手行业伙伴,共同推动细胞产业向着更高质量、更规范化的新阶段迈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