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号刷到湛江网友发的那则讣告时,我盯着屏幕愣了好半天。黑底白字的纸没多少行,可每个字都沉得像攥了块石头。
讣告是安徽亳州蒙城的一家人发的,说他们的儿子谢丛欣没了:25岁,海军陆战队队员,10月27号执行任务时重伤,转天13点10分就因抢救无效牺牲了。算日子的话,这事儿离他妈妈陪他庆生,才刚过8天。
![]()
图片
上个月19号,他妈妈还在当地陪着他吹蜡烛,视频里的谢丛欣穿件黑白拼色的Polo衫,胳膊上的肌肉绷得紧实,笑起来有点腼腆。蛋糕吃完他留了句话:蛋糕吃了,愿望许了,奔赴下一站,继续锤炼……谁能想到这“下一站”是再也回不来的路?庆生之后他还陪妈妈逛了商场,背影透着股舍不得,可穿上那身军装,“报效祖国”就不是嘴边的空话,是真要把“归期”赌进去的。
![]()
图片
![]()
图片
这两年他妈妈没少在账号里晒幸福:2020年母亲节,他千里迢迢寄回一双鞋,妈妈乐呵呵地说“希望我多走走身体健康,爱了爱了”;2022年还发过动态,说“丫头的康乃馨,儿子千里之外的包包,有两宝足以”。那时候的语气是藏不住的骄傲,自家儿子在部队出息,还记挂着家里人,多让人羡慕啊。可谁能想到,后来要对着讣告写“去时身披红花,归时国旗护体,一别再无归期,从此相见只在梦里”?
![]()
图片
上个月中旬她还晒过儿子这五年的收获:七枚亮闪闪的奖章,有连续三年的“四有”,还有三级国防、海外服役的荣誉。这些牌子是他没在爸妈身边的五年里,拿汗水甚至命换回来的。25岁,本该是跟朋友约着吃火锅、跟爸妈拌嘴吐槽的年纪,他却把日子过成了执行任务锤炼守卫。
![]()
图片
以前看到还有人抱怨“为什么要单开军人窗口”,说这是搞特权。现在再看谢丛欣的事,突然就懂了:我们在商场慢悠悠逛街、对着蛋糕许愿的时候,他们在拿命扛着任务;我们抱怨窗口排队慢的时候,他们连跟家人好好吃顿饭的时间都凑不齐。
![]()
图片
所谓的让步,哪儿是给身份的优待?是给那些把平安留给我们、把风险扛在自己肩上的人,一点该有的温柔。谢丛欣从湛江回蒙城的路,是他最后一次回家,身边裹的不是往常的行李,是国旗!这面我们平时挂在街头、印在课本里的旗子,此刻是裹着一个25岁年轻人的被子,想想都疼。
![]()
图片
对国家来说,是失去了一位优秀的战士;可对蒙城那个四口之家来说,是妈妈没了儿子,妹妹没了哥哥。11月8号他的遗体才到家,9号就要下葬。往后每一个母亲节,他妈妈看到当年那双鞋都会愣神吧?每一个生日,蛋糕上的蜡烛再也等不到那个人吹了。
![]()
图片
我们总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可谢丛欣让这句话变成了具体的人:他是会给妈妈寄鞋子的儿子,是舍不得跟家人分开的哥哥,是笑起来有点腼腆的25岁小伙子。
![]()
图片
他走了,可那些军人窗口、那些优先,从来不是对制服的客气,是对牺牲的回应。下次再有人盯着“军人窗口”皱眉的时候,能不能想想:有个叫谢丛欣的年轻人,把自己的下一站,永远留在了任务里。
![]()
图片
希望他一路走好,也希望我们能真的记得:我们的安稳,从来不是凭空来的,是像谢丛欣这样的年轻人,拿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换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