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虹口区北外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徐一鸣
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时,我还只是一名普通的志愿者,满怀热情却缺乏经验。2021年,当我第一次以红十字志愿者的身份走进“四叶草”,才真正理解了“小红叶”这个称呼背后所承载的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成为一名专业的“小红叶”
岗前培训的日子至今记忆犹新。我们反复练习心肺复苏的操作技能、AED设备的正确使用、应急处置的标准流程,还有多语言沟通技巧和熟悉场馆路线。我在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要点,因为深知这些技能背后,是对生命的敬畏与守护。
作为馆内巡视组的一员,我的日常工作包括检查AED设备是否完好、救护包物资是否齐全,在场馆主干道上循环巡视,提供应急救护和医疗咨询等服务。我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时留意各类突发状况,确保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处理。那6天里,我日均步数接近4万步,每天处理小伤二十多起、提供医疗咨询十余次、馆内问询近百次。身体虽然疲惫,内心却无比充实。
角色转变:从组员到场外组长
随着连续参与红十字服务进博保障服务,我从一名“新人”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老兵”。去年进博会,我开始担任场外服务组组长。这不仅是身份的变化,更意味着责任的加强。
作为组长,我第一个到岗、最后一个离开,不仅完成自己的服务任务,而且统筹协调整个小组的工作。场外服务点设在地铁十七号线出站口,是参会人员进入会场的重要通道。每天清晨,天刚微亮,我们就已身着醒目的红十字马甲,携带救护设备和物资,精神饱满地出现在出站口。随着参会人员陆续增多,我们始终保持警觉,细心观察每一位出站者的状态。一旦发现有参会人员求助或出现身体异常,便立即上前询问:“您好,是否需要帮助?”
除了应对参会人员突发身体状况的情况,我们也耐心解答关于场馆位置、周边交通等各种问题,用热情与专业传递着温暖与安心。
![]()
困难与突破:在挑战中成长
在今年的志愿服务中,我需要预判更多可能的突发情况,同时也更加关注组员的身体和心理状态。天气转冷时,我会准备姜茶为大家驱寒,努力在团队中营造互相支持、共同担当的氛围。我带领23名组员克服了天气冷热交替、连续高强度工作、早晚高峰大客流等多重困难,始终坚守一线。从11月6日至8日,场外红十字志愿者共提供医疗健康咨询300人次、轮椅服务2次、小伤处理10人次,发放救护物品20件、翻译服务5次。这些数字背后,是每一位“小红叶”默默的付出与坚持。
![]()
未来可期:志愿精神永续
五年的服务进博经历,让我从一名青涩的志愿者成长为一位沉稳干练的服务小组组长,也让我深深体会到:进博会的顺利举办,离不开每位志愿者的默默奉献。我们就像场馆内外的“微光”,虽然微小,却坚定而温暖,用专业与热忱为这场盛会保驾护航。
服务进博已成为我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我珍藏着每一届进博会的徽章,它们不仅记录了我服务进博的青春与热情,也见证了我的每一步成长。未来,我会继续奔赴这场服务进博之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