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对于26届学生吃时代黑利的问题讨论很多,因为26届的毕业生多于1400万,后面每年都差不多是这个数量,直到2038年。
就突然有人讲起了都怪衡水模式,高中教育压抑,大学不应该有这么多学生,如此这般怪这怪那的。
这么多大学生的就业带来的问题必然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环境没有以前好,但是讨论问题的解决,要去科技中去解决,要去发展中去解决,而不能去高中解决。
现在很多人讲大学生多不是好事,我要反对,这就是站在既得利益者的角度,自己毕业了或者自己找工作了,靠着一纸文凭过上了还行的生活,不让后面的人上大学了,潜意识无非还是觉得那些孩子就应该读个中专,老老实实去富士康打螺丝。
实际上就是上车焊门那一套,美俄的本科率都远高于我们,总不能三十年前的老一批本科生一辈子红利吃尽,还要让自己的孩子也吃红利。一看到现在大学生这么多,自己家孩子好像不能躺着当人上人了,就急眼了。
说衡水模式有没有问题,那要看从哪里看问题,衡水模式内部不可能没有问题,固然压抑,固然像一个大号托儿所,每天把孩子都管起来学习,固然甚至休息时间都没有监狱长,学生过的可能还不如犯人。
但是衡水模式的学生们为了有一个短期内更有竞争力的筹码,自然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只能去抛弃一切娱乐活动去学习,去卷更高的分数。
毕竟真到了招聘,比简历的时候第一学历就是很重要,衡水的学生没有周哲的叔叔,没有能帮忙早早挂名字发论文的父亲,也没有镀金留学的学历,还能怎么办呢?
没有人不想自己的孩子轻松,大城市北上广出身就是比河北县城要高一些,录取率也好一些,从小接受到的科学教育和社会见识也多一些,衡水模式已经是弱势群体在有限的规则下,能选择的最不坏的路径了。
就这样还要有人站出来反对,无非是忘记自己的来时路罢了,这几乎唯一可控的相对公平的晋升渠道,都有人要反对,无非是为了自家孩子好,怕别人家孩子真的卷上来罢了。
没有能力创造,就要承认问题,并且把未来交给能创造的人,没有能力去做大蛋糕,就不要怕别人来分蛋糕,没有能力去带来增量,就不要否定别人上来能带来增量的可能。
大学教育不是为了培养接班人的,是为了培养多元化创新型的领路人的,社会是要发展的,不是在如今的条件下争论谁应该分配的多一点,谁应该少一点的。
大学生太多,不过是个伪命题,真正的问题是高质量发展的机会太少。而高质量发展的机会少,就是因为充满了上个时代吃了红利的人,如今在占着茅坑不作为。
一个健康的社会,不应该永远让少数人一直占据优势,而是让每个人都能公平的看到希望,我们的目标也绝对不能是过去少数人才能上大学那样所谓的美好时代,而是创造一个能上大学,还能有广阔舞台的未来,这需要所有人的努力,唯独不需要上车就焊门的自私和短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