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海中医:血压总反复别乱吃药!一个方子调压稳压双管齐下,从根源调节气血运行,恢复血压平稳!
临床上,40-60岁的人群是高血压的“主力军”。这个年龄段的朋友,常常会出现头晕目眩、头痛头胀、心慌胸闷、失眠多梦等症状。究其根本,是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脏腑功能开始自然衰退。就像机器用久了需要保养一样,人体的血管弹性会减弱,代谢能力会下降,血压调节功能自然就不如年轻时了。
![]()
更重要的是,长期高盐高脂饮食、熬夜、压力大,都在不知不觉中损伤着我们的血管。这些因素会导致气血运行受阻,日积月累,血压就会失去平衡。气血失调才是血压不稳的根源在中医理论中,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气就像推动血液运行的动力,让血液在血管中顺畅流动;血则是气的载体,为气提供营养。二者相互依存,共同维持着血压的稳定。当气血失调时,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气的推动力不足,血液流动缓慢,形成血脉瘀滞;二是气的运行紊乱,向上冲逆于头部,引发头晕头痛。
长期的气血失和,还会影响到肝、肾等重要脏腑,让血压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一个调压稳压双管齐下的方子基于“气血同治”的原则,我经常使用一个经典方剂作为基础方——天麻钩藤饮加减。这个方子的精妙之处在于既能调压,又能稳压,双管齐下。方中天麻平肝息风,钩藤清热平肝,两药合用,专门针对肝阳上亢引起的高血压,能有效缓解头晕头痛。杜仲和桑寄生补益肝肾,从根本上增强脏腑功能。
益母草和赤芍活血化瘀,疏通血管瘀堵。茯苓健脾宁心,首乌藤养血安神,改善睡眠质量。最后加入石决明平肝潜阳,让上亢的肝阳回归本位。这个方子的配伍思路很清晰:既要平抑上亢的肝阳,又要滋补亏虚的肝肾,同时还要疏通瘀滞的血脉。通过多靶点调理,才能真正实现从根源上稳定血压。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中医用药最讲究辨证论治。虽然这个方子在临床上效果显著,但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不相同,一定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切不可自行抓药。
王清海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新血管科,主任中医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国家二级教授 广东省名中医 岭南名医,擅长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斑块形成、血管狭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各种心肌病,胸闷胸痛、心悸失眠、气喘咳嗽、眩晕头痛、水肿等。定期在广州宏韵中医互联网医院坐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