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张振宇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11月8日,上海市青年运动史研究会六届一次会员大会在上海市团校召开。会议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理事和监事,上海市团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华莉莉当选会长,复旦大学教授马建标、华东师范大学党史系副主任张仰亮、上海大学教授李瑊、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馆长洪颖哲等当选副会长。上海市青年运动史研究会成立于1986年,是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的市级学术团体。
![]()
大会现场。上海青运史研究会供图
在“新时代的渔阳里研究”学术研讨会中,青运史专家们提出了对青运史未来研究的新方向。
上海市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徐建刚结合自己对渔阳里研究的思考,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转变自己的思想的?他们又是如何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他建议,未来在深化渔阳里这段历程的研究中,除进一步挖掘历史资料外,还需要深化思想史的研究,深化建党历史中同世界社会主义思潮的关系,与当时研究社会主义思潮各界人士的关系,与当时国内其他政治人物的思想关联。
中央团校教授、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馆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秘书长兼青运史专委会主任胡献忠指出,“当前青年运动研究要立足于中国实践与全球观照,着眼于构建中国特色青年运动自主知识体系,从史料挖掘到逻辑推演,进行全新的学术探索。”他认为,近年来一个可喜的现象是,随着学界对青年运动共识度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参与进来,从多学科角度持续深化研究。
此外,专家学者与工作者围绕“青运史研究深化与红色文化传播”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党支部书记尤玮强调红色故事与青年工作的深度融合;上海市档案局(馆)原副局(馆)长郑泽青结合中央档案馆的建设状况,呼吁研究者在档案日趋开放的情况下,善用档案资源,开展务实研究;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朱鸿召提出 “打通革命叙事与现代化叙事”,建构渔阳里研究的体系化、学理化的研究路径。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