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知识星球“AI产品经理大本营”」
![]()
如果你(或你的朋友)是“身弱”之人,本文值得每年拿出来细品一次,会有极大帮助的
最近看到下面这6篇文章,让我的自我认知,以及该如何做事、构建适合自己的系统,提升了一个level(清晰度),价值巨大。
特别是刷到最后一篇时,真的有打通二脉的感觉。
——很多时候,明知道有些事情或习惯很重要,但总还是不够重视,除了不够痛之外,还有个原因,就是对其背后的底层逻辑,了知不足够清晰;一旦清晰,你自己会感觉到,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
文章一《》
身弱之人走向觉醒的第一步是认识自己。
身弱之人不适合用“卷自己”的方法蛮干。“燃烧自己”这条路是身强者的路子……对他们来说是天然舒服的方式。
当我们知道自己是谁,认识自己的特点,承认自己的局限之后,才有可能像打太极一样顺势而为、以柔克刚。
曾国藩、王阳明都是身弱之人。曾国藩从31岁起,长期受耳鸣、眼疾、皮肤病等困扰,自述“精神易乏,如五十岁人”。
身弱之人的成长路径,不是从低阶升级打怪到高阶,而是直接一个翻身进入高阶的觉醒。这一觉醒往往精神与现实并存,能够唤醒巨大的生命能量。
身弱者适合“以拙胜巧”。避免用力过猛,而要保持“不下牌桌”的耐力。在过程中修炼我们从内耗到“无我”的观自在境界。对于我们普通的身弱者来说,很实际的战略,是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然后点滴积累、细水流长,做长期的价值投资。
1、天赋勘探
作为身弱者,阴到极致就是阳。将劣势转化为优势,我称之为身弱者觉醒的关键一步。
2、能量管理
要记住身弱之人生存法则:宁可结果少,不可伤根基——你的身心状态才是核心生产力。
作为身弱者,保持做事与身心健康的平衡很重要。比起普通人,我们更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每天静坐养神,呼吸吐纳捋顺气息,健康饮食,适当运动。对于别人来说是锦上添花项,对于我们来说却是必选项。
3.强大内核(终极心法)
身弱之人很大的特点是神不能内守,跟着外面的风吹草动乱飞。思绪乱飞,敏感内耗。
终极内核就是关注点始终看向内在,外界发生的一切,好也好、坏也好,沾不到你。赚到钱了,沾不到你;被人喷了,沾不到你;做生意亏了,沾不到你;被人夸了,沾不到你;
在我看来,身弱是老天给我们加注了身体思想上的枷锁,却打开了精神上的窗户,倒逼我们用符合“道”的方式去做人、做事。
文章二《》
身弱的人官杀旺、财旺,当这两方力量太强以后,就把自我的力量给压制了。所以身弱的人特别容易“自我客体化”。
习惯从第三视角看待自己,好像分裂出一个自己以外的“评判者”视角,观察自己的身体、外貌、语言、行为是否“达标”;甚至模拟许多个刻薄的“评价者”,不断地挑刺儿,从各个角度找出毛病。
身弱者非常容易内耗、纠结、自我价值感低、讨好他人、委曲求全。
身弱最喜“印”,有印来补就会强壮自身,身弱人命里的名望和财富,原本就是不缺的,身强壮了,其他自然也就兑现出来。
当然贵人、学历、证书、写作这些,都可以帮助身弱者补印。
但最终极、最有效的补印方式其实是——夺回自己的主体性。但这需要一定的生活磨砺和思想觉悟才能达到,而还没有找回自己主体性的身弱者,往往先经历了漫长且痛苦的“外求阶段”才会觉醒……开始转向内求。
身弱者一旦夺回自我主体性,就相当于一台边用边漏油的破拖拉机,变成了安装上自主能源系统的高级跑车。原本作为劣势的天生敏感、共情力,开始发挥它们的优势,成为顶级生存优势。它们被集中力量用在实现目标和创造价值上,能量从“内耗的无序”转向“创造的有序”。
最后,请记住,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个过程是反复的,不是一蹴而就的。给自己一点时间和空间,允许自己像锻炼肌肉力量一样,也循序渐进地建立内心力量。
相信有一天,你会拆除“我必须让所有人满意”的思维枷锁,把它变成“我满意了,世界才会满意”,甚至有一天,你可以站在心之宇宙说“我本自具足,无需任何附加条件”。
文章三《》
身弱之人由于自身能量偏弱,天然的特点就是,很容易被外界的资讯带走,很轻易地就能捕捉到外界的“风吹草动”,因此本来就偏弱的心神,很快就被耗散殆尽。
所以为什么说身弱不担财官,你能理解了吧。
但,这并不是不可改变的。
因为,身弱之人一旦学会培养【屏蔽力】,训练心神的收摄力,就会很厉害。
1、屏蔽力不是拒绝一切,而是精准取舍
1)明确自己此阶段的【核心目标】是什么?哪些是常见的干扰项?
譬如,你现阶段主要想深耕专业,那么“pyq的攀比”、“同事的闲言碎语”、“无效社交”、“社交媒体的无效信息”,就可被列为低价值干扰,从而进行屏蔽。
2)区分哪些是我可控的部分?哪些是自己不可控的部分?
3)对于与【核心目标】相符的信息,每天固定1-2个时间段进行集中摄取。找能提供价值的博主/社群/书籍,或真正喜欢的博主/社群/书籍,其余的不要分散精力。
纳瓦尔说,“人生的真正货币,不是金钱和时间,是注意力。”
2、将敏感转化为敏锐
3、多做静坐冥想训练
静坐冥想训练,就是最好的收摄心神的练习。
多做静坐冥想的训练,潜移默化中,就会帮我们训练出,随时收摄心神的能力,随时都在补气补能量补印。这样子,即使身弱,做事情也不会累。
文章四《》
对身弱之人而言,做“没有世俗意义”的事,本质是一种对抗能量耗散的高级生存策略。
身弱,最忌财官食伤(名利/竞争/过度表达)带来的能量透支。但是,就是原局里财旺、官杀旺、食伤旺,很多身弱之人在初期,追求世俗名利的欲望并不低,这就导致在追逐的过程中,过度耗身。要么求不得,要么好不容易求来了,又因为生病、意外等等原因,竹篮打水一场空。
其实,真正适合身弱之人的做法是,多做“没有世俗意义”的事。当卸下财官的枷锁,反而带来元气补充、印星护盾。
1、一切皆是平衡之道
官,是【克我之物】,与官职同名,但并非单指官位职务。表现为自我约束力,代表事业心、进取心。官杀太重的人,容易将社会规则内化为自我批判标准,从而耗身。
财,是【我所克之物】,代表能控制、使用、支配的各种外在资源,也代表了感情、钱财。核心是控制,最关心的就是可不可控。财过旺的人缺乏安全感,很渴望控制支配,而控制支配需要耗费心力、能量,从而耗身。
食伤,是【我所生之物】,代表一个人的天赋、才华和名气。食伤过旺,表示为不切实际的想法了,这些想法只存在于头脑之中,没有具体的行动力,想得多做得少,在脑子里空转,从而耗身。
身弱之人的核心用神多为印星(主智慧、滋养)。印,有保护、给予的含义,表现为有修养、有知足心、有安全感、具慈悲心。换句话说就是“佛系”,所以印具有保守、少魄力的意思。
官、财、食伤都是外在的东西,相当于有很强的力量把你往外拽,这时你如果想修平衡,就要学会把心往回收。给自己更多安全感、平和感、满足感、知足感,身就逐渐强了。
2、为什么要做“非世俗活动”?
1)“非世俗活动”,本质上是主动调用印星资源。
2)放松的心流感,是一切高成就高创意的来源。
3)关注“看不见的部分”,无心生大用。
3、将业力转化为愿力
身弱之人的 “敏感体质” ,可能是灵魂选择的业力课题。非世俗活动(如禅修、占xing)提供超越性视角,将 “被迫承受” 转化为 “主动觉醒”。
适合身弱之人的活法,一定是与天道相契合的活法。如果一定要逆天而行,身弱之人付出的代价,一定比别人更大。但如果转念,也就把这一个剧本当作自己的“选择”,我选择了契合天道而活,我选择了做一个善良宽恕的人,我选择了做一个非功利的倡导者,我选择了做一个与整体同在、为整体而活的人。
这样一来,业力便转化为愿力。你将获得加持无畏力,你将可以将这一世活得有价值、闪耀。
文章五《》
身弱之人不适合竞争厮杀。
身弱之人一旦进入竞争厮杀状态,会很快消耗能量,感到力不从心。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印”的感觉——一种温暖、被包容的安全感。
高级的破解之法,就是进入自己的无竞争状态(一种“印”的状态)——至少在你心中不存在对手,只存在你自己的单体发展轨道。
接下来先谈狭义的“印”(具有滋养性的行业),再谈广义的“印”(构建向内求的做事状态)。这两点如果可以悟透,你就不会再为身弱而烦恼发愁了。
透过狭义的“印”选择一个相对滋养的行业,可以让身弱之人在一定程度上维持能量平衡,减少波动和干扰。
文化、艺术创作、心理咨询等需要内省和专注的领域。画家、作家
教育、学术研究
医疗护理、行政后勤、非遗传承一类节奏相对平稳,人际环境简单
狭义层面只是初阶,其实不论任何行业都不可避免有竞争存在。这时候就需要广义的“印”,这不是具体的东西,而是一种抽象的状态,一种“向内求”的无竞争做事状态。这才是最根本的解决路径。
广义的“印”是一种自我滋养的内在模式,核心是通过专注自身、减少对抗,为自己创造心理上的“安全区”,用“稳”来代替“耗”。就好像你在内在建造了一个“印”的空间,源源不断地提供保护罩、输送能量给自己。这个空间是可移动性的,不论你身处在何种环境、何种情境之下都可以输送“印”的保护。光是想象这个画面,是不是已经觉得很强?
1、专注自身节奏,拒绝“比较心”。
印的状态排斥与他人厮杀的感觉。身弱之人如果总关注别人的进度、成就,就会不断消耗自己的能量。比如看到同行最近又有新动作,推出的产品验证成功了;一个项目组的同事进度很快,已经快完成了,而自己才做了一半。停!这里要叫停。
不是通过比较给自己带来动力,这往往成为压力。你要熟悉自己的“使用说明书”是——专注自身的节奏,不要分心。“补印”的状态就是以自己为坐标——比如同样是做自媒体,不纠结别人涨粉比我快,别人变现比我多,别人做爆款比我厉害,而是专注我今天的内容是否比昨天更用心。学技能时不焦虑别人三个月出师,而是接受我需要半年才能扎实掌握。这种对自身节奏的接纳,本身就是一种安全感的补给。
身弱之人必须调整自己进入享受过程、专注自身、以自己为坐标的状态。
2、用深耕代替冲刺,积累确定性。
印的能量讲究厚积薄发,而非急功近利。身弱之人适合通过“微小、但持续的积累”来构建安全感,比如每天固定1小时阅读。
身弱之人就像一个长期主义适用者,而非短期投机者。如果把目光放在一次的成败上,自然容易心境大起大落,身弱之人是吃不消的。即使今天投机成功了,总有一天还会还回去。因为人生是马拉松,不是一场短跑比赛。
用日积月累的“慢”,形成稳定的心理锚点,像一棵树一样慢慢扎根,当根系越深越能抵御外界的风雨。这种可控的成长感也是“印”提供的安全感。
你最好有一个同类的群体,相互鼓励,相互理解,相互扶持,坚持这种慢成长的稳定性道路。
3、减少对抗性思维,选择顺势而为。
“印”的状态不是“不争”,而是“不硬争”。
身弱之人如果陷入必须要打败谁,必须得到什么的对抗心理,就会瞬间激活内在的紧张感,导致能量快速流失。这个时候,要及时觉察到,并迅速的从“求财”“求名望”的陷阱中跳出来,迅速切换到“印”能量,用温柔和顺势来化解眼前的困难。
该学习技能就学习技能。动作照旧,但心态稳如老狗。这就是身弱的牛X境界。
身弱之人天生能量和精力有限,就更要擅于“使用”自己,毕竟我们没那么多资源可以嚯嚯。
“富二代”的精力是“向外扩张型”,而身弱之人的精力是“向内守护型”,前者靠消耗与补充的快速循环运转,后者需省耗和积累的稳步平衡才能持久。
希望我们牢记把自己调整到“无竞争状态”,进入适合的行业,并且修炼“目中无人,只有自己”的最高境界。共勉。
文章六《身弱财旺,隐形富豪》
(http://xhslink.com/m/2F3ZdU2K0gh )
“身弱财旺”的本质是能量失衡:
“身弱”不适合直接去承担、掌控、消化资源。身弱财旺通常资源过泛过大,现金流不稳定,用财无方,存钱困难,承受不住外界波动。(易养成机会主义)
“财旺”意味着欲望强,机会多,擅于造势。关键点在于:机会多 ≠ 所有机会都适合你亲自持有或长期掌控。
身弱需要承认自身作为“容器”容量有限,要让自己成为通道,让财富(能量)流经你,你设计规则和系统,确保财富在流动过程中能持续为你所用、创造价值,同时避免“淤堵”在你身上造成负担。
当你构建起财富资源流通系统,就不再是零散的赚钱或省钱,而是建立一个可持续、自动化或半自动化运行的机制,让财富能顺畅地流入、转化、增值并为你提供所需。系统代替你承担了“容器”和“管理者”的重任。
比如买房要考虑好出租,符合通道思维,房产本身(重资产)由系统(租赁市场、租客)承载和维护,你不需要亲自承担所有维护压力。买房时选择随时可出租的地段和户型很重要,总之要购买容易变现的金融资产,需要时能快速转化为可用资金避免“套牢”成为负担。
或者其他自动化/被动收入系统:版权收入(书籍、音乐、专利)、可持续的理财产品组合(股息、利息)、成熟的在线业务,不需每日高强度维护的(身弱的巧劲天赋可以做到)。
中介/平台/连接者角色:利用信息差、资源整合能力促成交易或合作,赚取佣金或服务费,不需要拥有底层资产。(如经纪、顾问、某些类型的电商)
把耗费你大量精力的事务(如会计、法务、维修)外包,用钱购买时间和精力,保持自身“轻”的状态。“轻装”是身弱者的生存与发展智慧,不仅是实物,也包括复杂的人际关系、高压力职位。要将有限的精力(能量)集中在确认机会、设计系统、维护关键节点上,别消耗在日常琐碎的管理和负重中。
身弱财旺甚至会为了弥补内在虚弱感,陷入两种极端:
过度补偿:举债购置豪宅豪车(试图用外物证明“能担财”),最终压垮:
回避躺平:拒绝所有机遇,用“视金钱如粪士”合理化自我放弃。
再就是构建系统的同时,可以通过提升相关技能(如理财知识、谈判能力)、改善健康(身体是根本能量源)、建立可靠的人脉支持网络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悄悄地“强身”,提高自身的承载力和管理能力,让通道更宽、系统更稳。(注意事以密成)
上面这些,是我对这6篇文章的核心价值捕捉;大家如果对照原文,会发现“已经不完全是一个东西了”,因为“注意力”(关注重心)不一样——这种展示“What I see”的模式,其实就是我在「」里,每天都在做的。
【One More Thing】
「黄钊的AI日报·第九季」早鸟票,正在进行中,已有269读者加入。
适合人群:对AI感兴趣的CEO/CXO/VP、产品总监/产品经理、技术大牛/投资人/AI媒体朋友、AI/互联网同行、高校老师/大学生。
可免费试读3篇,扫下图二维码即可——
![]()
注:星球“”会员,可免费开通,无需重复购买,联系乐乐即可(加v,lelegirl721)。
【“周日换频道”系列说明】
AI产品经理能力模型中,最重要的是「
」,这个才是最根本的,其他都是术。
每周日在星球里,我会分享一些更超越性的理念或心法。这些内容,不一定适合每个人,但希望能激发大家自己的思想和灵感。例如之前在公众号发过的
本系列文章汇总在《
》的第七章「成长的底层逻辑」:
https://etimq7i0d2.feishu.cn/wiki/MOEXwZtR9iKbXYkJttgcWQdcnUd?fromScene=spaceOverview
黄钊hanniman,前腾讯PM,前图灵机器人-人才战略官/AI产品经理,13年AI、16年互联网经验;社群“”(8年)和自媒体“hanniman”(11年);作品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