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和大家聊聊美国去工业化的原因,看看我们能不能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
美国去工业化除了满足它与苏联争霸的国家战略需要外,也跟美国自身的地位有着必然的联系。
美国之所以在去工业化之路上一去不回头,这与代表美元替代英镑成为世界货币霸主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布雷顿体系规定1盎司黄金=35美元,这虽然使得美元成为了黄金的等价交换物,确定了美元在外贸中的核心地位,却也令美元价值虚高,美国政府失去了货币政策的灵活性。
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后,各国为了促进出口,操作自己的货币对美元不断贬值,而美国政府却只能对此干瞪眼,无法以货币贬值来应对。最终这导致美国的许多成熟产业,在国际同行面前失去了价格竞争力,将生产线迁移到海外成为了它们搏得一线生机的最后选择。
![]()
布雷顿森林体系对美国产业外迁的影响中,令美国失去以货币手段干预经济的灵活性,其实还不是最主要的影响。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美元用较为和平的手段从英镑手中接过了,资本主义世界主要交易货币的王冠,美元就此正式成为蓝星最主要的外贸结算货币。
世界贸易最主要结算货币这一地位要达成,大家想过它的前提必要条件是什么吗?
别人手上得有美元啊。
美国当时可是‘世界工厂’啊,于是这就产生了一个悖论。
什么是世界工厂,如字面理解自然就是为全世界生产工业品的经济体。这种经济体都有一个共性——它在全球贸易中是处于出超地位的,也就是从外贸中赚钱的有盈余的。
![]()
因此在外贸以纸币结算的情况下,作为世界工厂的美国在国际收支中,流入美国的外国纸币币值肯定是超过流出美国美元币值的。所以理论上美国在外贸中非但用不出美元,反倒是要从国外收回大量的他国纸币。
在美国作为世界工厂将美元全部收回美国的情况下,美元还怎么做世界外贸的交易媒介呢?
因此美元要成为世界主要交易货币,美国想要以美元为媒介建立起世界金融霸权,那么美国必须在外贸中是处于入超的状况才行。
因此美国在二战后大力经济援助盟国,将生产线不断向外转移,这其实都是在给美元搭建流往海外的渠道。美国之所以从二战后便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正是为了把美元投放到海外去,这样才能保证国际市场上有大量的美元可用。
![]()
直白地说,美国只有放弃世界工厂地位,才能获取全球金融霸主的地位。所以世界工厂地位决定了,经济体是不可能以消费为主的方式促进经济发展的,现代大生产模式下你不可能指望外部,可以提供与你的工业品等量齐观的交换物,不然世界工厂就白叫了。
当你在全球工业产值比重还在上升时,你只能是说提高内部消费量,但是促进经济的第一选项肯定是扩大产能,精力得放在一带一路这样扩大外部市场规模、提高当地消费能力的政策上。
在老牌资本主义列强的发展史中已经一再证明,当一个老牌资本主义强国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它必然会转向金融业立国,这一过程必然伴随着去工业化。
![]()
金融业本身只是工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诞生的一个辅助行业,但是在资本主义逐利性加持之下,它反而喧宾夺主掌控了社会最多的资源,篡权成成为了类似所有行业裁决者的角色。
由于金融业的利润远超制造业,所以资本主义追逐个人获利的本性决定了,掌握国家产业命运的大资本家们在面对金融业和制造业二选一时,必然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支持金融业。
资本主义下的金融业疯狂逐利,它对于那些利润不能达到它期望的产业根本不屑一顾。而现在的社会环境决定了这些产业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没有金融业的输血这些产业根本无法生存。
![]()
对于西方企业而言想要满足金融业的胃口,在当前大环境下最可行的方法就是将生产线迁到国外去,从而大幅削减各项成本以便能挤出能满足金融业胃口的利润,以获得贷款继续生存下去。
现代全球化正是在西方那些金融寡头的推动下产生的,一旦全球化开始,尝到了其中甜头的金融寡头们就像是毒品上瘾一般无法戒断了。任何企图阻拦全球化的行为,都是在断这些金融寡头的财路。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现代西方政体高层已然被这些金融寡头所掌控,敢从它们口中夺食的西方政客,会被它们嚼得连骨头渣子都不剩。
![]()
所以现在美国的川皇并非真正的反全球化,他只是以这个为招牌吸纳保守白人的选票。在川皇二次执政的这一年间,我们已经见过多少次美股、虚拟币的神级买空操作了?
川皇一家子发行的虚拟币为啥能卖好几亿,真当美国人傻钱多吗,这是因为上贡到位后川皇真的不会亏待你啊!
保守估计,这些在川皇出台政策搅动市场风云前一刻,突然出手精准做空的金融大鳄们,已经至少从美国市场的动荡中赚取了几十亿美刀了!
真是国之将亡必出妖孽啊。
说回正题。
西方金融业胃口越来越大也是有一个过程的。
![]()
当年美国为了与苏联争霸满世界撒钱拉拢盟友,这也使得美国债台高筑。所以美元绑定黄金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越来越成为了美国的负担,于是美国在尼克松时期断然放弃了美元与黄金的链接转而锚定石油,这为美国的经济送了绑,是美国后来得以赢下冷战的关键一步棋。
但是美国要锚定石油,就得拉拢中东那些产油的王爷国们,尤其是美国想要把石油价格打到白菜价,从而打击苏联外汇获取的支柱石油出口,那就更是要中东产油国的支持了。
那些年中东王爷们卖到美国的石油收入,一半都买了美国为其专门发行的特别债券,这些债券的年息达到了两位数;而剩下的那一半石油收入则流入了美国的股市,这些钱在美国金融大鳄的帮助下在美国股市中搅弄风云,尽管不少操作是违规犯法的,美国相关机构都熟视无睹。
![]()
因此尽管油价当时比矿泉水还便宜,中东的那些王爷家却一个个财富暴涨,真的富可敌国。
而在美国股市中帮这些中东王爷们敛财的过程里,金融大鳄们练就了一整套的套利手段。既然有奇技傍身,自然美国金融大鳄们心痒难当啊。可资本也是有国籍的,在自家的地盘上金融资本们当然还是得有底线的,所以只能是外国倒霉了。
此时亚洲、欧洲是与社会主义阵营对峙的最前线,这些地方当然不能乱了。非洲太穷,大洋洲又是盟友,除了拉丁美洲也没有其它的试验场了。
原本吧,在美国的后院待着还是不差的,一战、二战都未被战火波及,反而是借机大发了一笔战争财,所以当时的拉美过得比一帮子第三世界的亚非兄弟要强上不少。墨西哥、阿根廷、巴西等拉美大国都曾经迈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甚至是发达国家的行列。
![]()
但是在冷战后期,随着美国金融资本原来被美国政府牵着的缰绳放开,其开始在拉美兴风作浪,于是拉美债务这个国际专有名词诞生了。
美国在冷战里撑得也很辛苦啊,只能是对不住拉美后院的小兄弟们,你们就帮大哥我回回血吧。
美国这一回血,拉美地区至今还趴在债务的坑底起不来。
而从拉美吸血成功后,也让西方金融业整明白了一夜暴富赚大钱到底该怎么操作,常规的贷款收利息挣得那三瓜两枣,已然不能入它们的法眼了。随着西方发达经济体的金融业胃口变大,因此当生产线所在的当地人工等上涨后,在当地设厂的西方企业也就难以获得西方金融业的贷款了。
![]()
最终这些在当地的西方企业必然会面对无解的现金流断裂死局,所以西方的企业要么在经营尚可时赶紧卖个好价钱离场,要么在经营艰难时低价抛售割肉,要么干脆直接关停生产线壮士断腕。
反正这么几番折腾下来,生产线也就跟来自的西方国家没有任何干系了。久而久之的,西方国家的产业链要么利润薄的中下游产业全部消失,要么干脆直接将利润低的整条产业链全部砍光。
一整套工业体系就像是一个大水库,每失去一个产业就如同水库大坝坝体产生了一道裂痕。一开始这点细小的裂痕对于大坝的安全自然是毫无威胁的,但是随着失去的产业增多,裂痕也就不断加大,最终大坝崩溃水库里的水全部泄出,将一切都涤荡得干干净净。
所以美国产业转出一旦达到了某一个节点后,其后产业转出就会变得无法逆转。
![]()
只要利润足够,资本家会卖出绞死自己的绳索——还真是一句至理名言。
才进入二十一世纪时,中美法三国被联合国认定为是蓝星上拥有全部工业部门的国家。数年后法国便退出了这一行列,而近些年来美国也退出这一行列,如今蓝星拥有所有工业部门的国家仅仅只剩下我们了。
我们之所以能达成这一成就,法国的国力不济,美国的成本高昂是最关键的因素。
之所以达成这一成就会拖了这么久,是由于与苏联争霸的战略需要,美国必须得维持相应的工业体系。所以这迫使美国不得不维持工业体系的相对完整性,也就是去补了大坝上出现的裂痕。
![]()
所以与苏联争霸的需要,虽然促使美国转出产业,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美国工业体系多保持了半个世纪的完整性。
难怪我们老祖宗会说: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所以美国在未来多保持一段时间的强势做一个好对手,对于正在崛起的新兴大国而言正是完善自身的好时机。尤其是在军事上,没有一个对手的话,整那么多的装备出来真是整了一个寂寞啊。
见识了西方金融业对自家工业的负面影响,社会主义国家需不需要资本主义那么发达的金融业,是一个需要好好思考的问题。
下一篇咱再继续吐槽美国工业为何会转出。
觉得码字的文章还行,走过路过看过请赞个粉个转个。
谢谢大家的支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