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时代的亲清政商关系
李后强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们主要是“增量型发展”,体现在民营经济的“56789”贡献。过去的改革,主要是“发展型改革”,而后进行“治理型改革”,目前表现为“人本型改革”,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今天,我们相聚在美丽的蓉城,共同探讨在“人本型改革”背景下如何构建新时代的亲清政商关系。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这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世界各国经济繁荣的基本经验,更是关乎我国当前经济活力、社会风气与法治实践的重要话题。
![]()
一、深刻内涵:亲清统一的共生哲学
“亲清统一”,是政商的共生哲学,蕴含着深刻的辩证思维与治理智慧。
“亲”是前提,是情感基础与行动自觉。它要求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尽职尽责,认真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心系民营企业,责系民营企业,在当今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持续向好发展的势头下,主动靠前服务,在体察企业疾苦的同时,耐心倾听企业的呼声,做到“清”而不“疏”。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竭力优化营商环境,是“亲”的应有之义。这需要我们政府部门畅通沟通渠道,提升服务效率,切实将政策的“暖意”精准滴灌到企业发展的根茎上。
![]()
“清”是底线,是原则边界与法治准绳。它要求我们各级干部牢固树立法律意识和纪律观念,在政商交往中坚持“底线思维”,有道有序、做到公私分明,做到“亲”而不“浊”。这个底线必须建立在法治框架之下,涉事及关系各方应共同恪守纪律红线和法律底线。一方面,企业家要发扬企业家精神,洁身自好、守法经营,强化“没有内卷”“没有难题”等理念;另一方面,干部要廉洁自律、公正用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共同守护“亲清界限”的目的。
“亲”与“清”是共生关系。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清”不“亲”,将会导致服务缺位,发展为之受滞;只“亲”不“清”,则会滋生腐败,让公平为之蒙尘。“亲清统一”的本质,是政商的和谐共生,是寻求服务效率与程序正义、发展热情与规则冷峻之间的最佳平衡点。
![]()
二、标准边界:为政商交往提供清晰“导航”
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必须明确“如何为”与“不可为”的标准边界。
“如何为”的关键在于“法治”与“公心”。“法有授权才可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在法律、纪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我们的领导干部应大胆履职,积极作为。例如,组织合规的调研座谈、政策宣讲,依法依规落实惠企政策,高效处理企业合规诉求、为企业发展尽力排难等,都是“亲”的体现。
“不可为”的边界在于“公权”与“私利”。公权不可私用,必须为民服务,坚决杜绝权力寻租、利益输送。任何以权谋私的“勾肩搭背”、任何试图通过“围猎”干部获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都是对“清”的严重破坏。
“可为”与“不为”有个清晰边界,这就是法律的半径、纪律的戒尺和道德的底线。它为政商双方提供了稳定、可预期的交往规则,是保护干部、护航企业的“防火墙”。
![]()
三、前车镜鉴:以正反案例昭示路径与风险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案例是最佳的清醒剂。
以正面典型为例:我们看到,在当下经济生活中,不少地方政府部门通过设立“企业家日”、建立“服务企业专员”制度、打造“一站式”线上政务平台,获得政企沟通的“零距离”、问题解决的“高效率”。这些做法,既体现了政府部门主动靠前服务的“亲”,又通过制度化、平台化、透明化的方式让政府部门在服务中守住了“清”,从而赢得企业广泛赞誉,由此激发了企业拼搏市场的活力。这正是“亲清统一”的生动实践。
以反面教材为例:与此同时,我们也痛心地看到,我们政府部门的个别官员,在为企业服务中,面对“人情”、“红包”的诱惑下,轻而易举地失守底线,用手中的权违规为个别企业大开方便之门,最终身陷囹圄;还有一些企业,在自身发展中热衷于“找关系”“走门路”,而非苦练内功,最终使企业与企业家一起坠入违法深渊。这些案例无一不警示我们,政商关系一旦“失清”,“失衡”,“亲”就会演变为共同腐败的“圈子和”,最终害人害己,破坏一方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
![]()
四、系统方法:护航企业行稳致远的实践指南
对企业而言,如何在“亲清统一”的框架下实现良性互动、规避风险?我们提出坚持“系统思维”,明白并做到——
1.守法合规是“护身符”。将依法合规经营作为企业的生命线。这是与政府打交道最硬的底气、最亮的招牌。
2.聚焦发展是“主题词”。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在产品创新、市场开拓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上,用实力赢得尊重,用业绩争取政策和党委、政府支持,而非投机取巧。
3.透明交往是“安全带”。与政府官员的交往应公开、透明、有记录。凡涉及项目审批、资源分配等重大事项,务必通过正规渠道、依照法定程序办理。
4.共建文化是“粘合剂”。积极倡导并践行“亲清”文化,主动拒绝潜规则,争做新时代新型政商关系的建设者和受益者,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商业生态。
![]()
“依法治国”早在党的十五大就写入了报告,在实践中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遇到各种阻力。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法治原则,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新时代的亲清政商关系既是政治生态、营商环境的“净化器”,也是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
当前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乱象,比如“造谣”“诬告”“纠缠”“制假”等等,对民营企业伤害很大。产生的根源在于“违法成本”远远小于“守法成本”,违法有利可图,因此违法现象大量涌现。我们必须加大惩处力度,甚至用重典,让故意违法者或者造谣中伤者付出惨痛代价,才有警示作用与价值,才能堵死“舆论伤害”民营企业的事件反复发生。
我们希望,人民法治网特别是新成立的人民法治网四川运营中心,充分发挥法治媒体的桥梁与监督作用,持续关注、深入解析一些社会乱象与时代难题,为明晰政商交往“亲清”边界、促进亲清共生、护航企业行稳致远,贡献丰富智慧与特殊力量!
(此文系李后强教授2025年11月8日在2025“法治护企舆情护航”四川研讨会上的发言)
本文内容系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李后强(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党委书记)
图源:人民法治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