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长大的人,对这句俗语一定不陌生:“手不抓鸡屎,狗不咬喂它的人”。它不像诗词那样文雅,却像田间的泥土一样扎实,藏着老辈人用一辈子总结出的处世逻辑——你怎样对待世界,世界就怎样对待你。
先说说前半句:“手不抓鸡屎”。
鸡屎是农村里最常见的“脏东西”,没人会主动去碰它。但生活里的“鸡屎”,可不止是真的秽物。它可能是一场没必要的争执,一个消耗你的圈子,一件超出能力却硬要揽下的事,甚至是一次为了蝇头小利而突破底线的选择。
小时候见过邻居家的婶婶,总爱凑在村口聊闲话,今天说张家媳妇懒,明天说李家儿子没出息。后来大家都躲着她,连她自家孩子都觉得“妈妈说话不好听”。她就像主动去抓鸡屎的人,明明知道那东西脏,却忍不住伸手,最后脏了自己的手,还惹得一身味儿。
老辈人说“手不抓鸡屎”,不是教我们逃避,而是教我们“择善而从,避恶而远”。不该碰的东西别碰,不该沾的麻烦别沾,守住自己的边界,才能让日子清爽。
![]()
再看后半句:“狗不咬喂它的人”。
农村的狗最通人性。你每天给它喂饭,它见了你就摇尾巴;你要是踢它一脚,它下次见了你肯定躲得远远的,甚至会叫。这其实是最直白的“因果”——你给别人温暖,别人才会对你温柔。
想起爷爷养过的大黄狗。爷爷每天傍晚都给它喂剩菜,出门干活时大黄就跟着,回家时大黄会在村口等。后来爷爷生病卧床,大黄就趴在屋檐下,谁来都不让进,直到爷爷好起来才肯动。连动物都懂“投桃报李”,何况是人?
村里的老支书,一辈子帮过不少人:谁家盖房子缺木料,他悄悄送去;谁家孩子交不起学费,他偷偷垫上。去年他八十大寿,全村人都来贺寿,门口的鞭炮摆了十几米。这就是“喂狗”的回报——你付出的善意,终会变成别人对你的温柔。
![]()
其实这句俗语的核心,就是两个字:“选择”。
你选择干净,就不会被脏东西纠缠;你选择付出,就会收获真心。它不是什么高深的道理,却戳中了很多人的痛点:
——为什么有的人总觉得生活一团糟?因为他总在抓“鸡屎”:抱怨工作,嫉妒他人,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事上。
——为什么有的人活得轻松又幸福?因为他懂得“喂狗”:对朋友真诚,对家人用心,对陌生人也留一份善意。
老辈人没读过多少书,却用最朴素的话,把处世智慧讲透了。“手不抓鸡屎,狗不咬喂它的人”,说到底就是:守好自己的本心,多做值得的事。
你若干净,生活便无污;你若温柔,世界便温暖。
这,就是老俗语里藏着的,最真实的生活答案。
![]()
互动区:你还听过哪些有道理的老俗语?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咱们一起聊聊老辈人的智慧~
【注:本文为个人见解,仅供娱乐和启示,不喜勿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