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刚定那会儿,金陵城墙上还飘着点战火的味儿呢。
朱元璋站在新修的宫墙上往下看,江山是自己的了,可他心里一点都不踏实。
![]()
他从放牛娃一路拼到皇帝,最怕的就是“天命”这玩意儿被别人抢去毕竟元朝刚灭,北边还有蒙古人盯着,中原也总有人传“哪儿哪儿又出王气了”。
无奈之下,他把一个隐秘活儿交给了刘伯温:去把天下的龙脉全斩断,绝了别人抢江山的可能。
刘伯温奉旨斩龙脉
提到刘伯温,懂点历史的都知道这人不一般。
史书里说他通经史、懂天文,民间更是直接叫他“神人”,朱元璋还说他是自己的“张良”。
![]()
能让皇帝这么信任,除了他帮着打天下的功劳,更因为他懂“龙脉”这门古人特看重的学问。
本来想这“龙脉”就是山里的气,听着挺玄乎,后来查了些说法才明白,古人眼里这东西可重要了山脉像龙一样起伏,里面藏着“王气”,要是哪块地有这气,就可能出皇帝。
当时人都觉得天下有三条主干龙脉:一条从昆仑山往北边去,过阴山、太行山到燕山;一条从岷山进关中,连洛阳、开封;还有一条从云贵往南,过南岭到江浙。
每条主干还分好多小支,散在全国各地。
朱元璋怕的就是这些龙脉里的“王气”,所以让刘伯温带着人秘密行动。
![]()
早前他们以金陵为中心,走了不少地方,手段也多:要么挖沟引水断气,要么立块碑、建个塔镇着,甚至改山名、挪河道。
我翻无锡的旧记载,里面提过惠山有座“镇龙塔”,就是刘伯温让人建的,说是为了压太湖的龙气;在宁波,他把“四明山”改成了“句章山”。
按古人的说法,改了名就能破掉山里的王气;福建武夷山更有意思,他让人凿了块石头当“印”,把传说中的“天子穴”给封了;湖南衡山那边,他还掘断了山的余脉,建了个“斩龙亭”。
这么一圈跑下来,刘伯温也是够拼的。
十来年时间,大半个中国的名山都留下了他的痕迹,民间都叫他“刘青田斩龙”。
![]()
那时候估计谁都以为,天下龙脉早晚得被他斩完,可没人想到,他往北走的时候,却在长白山栽了“跟头”。
长白山突遇怪事
刘伯温斩完南边和中原的龙脉,就带着人往北边去了。
一路过了关中、辽东,最后到了东北的长白山脚下。
这座山在当时可不是一般地方,人称“关东第一山”,又高又壮,看着就像条抬头的龙,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全从这儿发源,妥妥的“万水之源”。
![]()
按风水的说法,这地方是北边那条主干龙脉的尽头,藏的“王气”一点都不少。
可就在他们准备动手的时候,怪事发生了。
本来挺晴朗的天,突然就乌云压下来,风刮得能把人吹倒,雪下得更吓人,没一会儿山路就全被埋了,人和马根本没法走。
士兵们都慌了,私下里说这是“山神生气了”。
刘伯温也没慌,拿出罗盘焚香卜了一卦,结果出来是“天山遁”这卦在古人眼里就是“该退”的意思,老天爷不让干。
他盯着雪看了半天,跟身边人说:“这山有老天爷护着,不是咱们能碰的,硬来的话,指不定要出大祸。”
说完就下令撤军,临走前还让人在山脚立了块石碑,上面就刻了四个字:“保命要紧”。
![]()
后来这碑被人叫“退龙碑”,虽然后来没挖出真碑来,但东北老辈人里一直有这个传说,清代有个叫杨宾的写了本《柳边纪略》,里面也提过这事儿,看来不是瞎编的。
换我在那儿也得撤,先不说古人信天命,就那极端天气,搁现在都得赶紧躲,更别说那时候没什么防寒装备了。
再说刘伯温本来就懂天文,他肯定能看出来这天气不一般,不是巧合,真硬来的话,先不说能不能斩龙脉,手下人可能都得冻坏,这买卖可不值当。
为啥偏放过长白山?
刘伯温放过长白山这事儿,后来一直有人琢磨。
毕竟他之前斩龙脉斩得那么顺,总不能真就因为一场雪就放弃了吧?我查了些资料,发现大家大概有三种说法,每一种都挺有道理,也能看出刘伯温这人不简单。
![]()
第一种说法就是“天象示警”。
除了那次暴雪,还有笔记里说,刘伯温其实试过两次登山,结果每次都遇到怪事雪深得能埋人,旗帜冻得硬邦邦,连带的符篆都自己烧起来了。
古人都信“天人感应”,觉得龙脉是天命的象征,斩龙脉本来就是“偷天机”的事儿,要是老天爷都反对,再干就是逆天。
刘伯温作为术士,肯定比谁都懂这个,所以他才不敢再试。
这种说法虽然带点迷信,但符合当时人的想法,也能理解。
![]()
第二种说法就更现实了,是说刘伯温在“自保”。
本来想朱元璋对刘伯温多信任啊,可那时候朱元璋已经显露出猜忌的毛病了后来的胡惟庸案、蓝玉案,多少开国功臣都被杀了,连李善长那样的老臣都没逃过。
刘伯温肯定看出来了,要是自己真把天下龙脉全斩了,大明江山“稳了”,他的利用价值也就没了。
万一以后出点天灾人祸,朱元璋说不定会怪到“斩龙泄了气”上,到时候他就是替罪羊。
留着长白山这条龙脉,既能跟朱元璋说“不是我不努力,是天命难违”,又能给自己留条后路,这心思够深的。
![]()
更何况那时候长白山那边的女真部落还没起来,看着不起眼,就算以后真出事儿,也跟他没关系,不得不说这步棋走得真聪明。
第三种说法是从风水本身来的。
有些研究风水的人说,长白山的龙脉不一般,气脉一直延伸到朝鲜半岛,连带着东北三省的地气,就像大树的根一样,盘得特别紧。
要是强行斩断,不光不能帮明朝稳江山,反而会让地气乱了,到时候东北可能会一直乱,边患更多,甚至影响中原。
刘伯温那么懂风水,肯定能看出来这一点。
![]()
他不斩,不是不敢,是为了大明的长远,也是为了老百姓不遭罪。
如此看来,他不光是个谋士,还真有点顾全大局的意思。
其实不管哪种说法,都能看出来刘伯温不是个一根筋的人。
他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时候该停,这比那些只会硬来的人强多了。
后来明清易代的时候,民间还传“刘青田不斩长白山,留得龙气育清汗”,说清朝能起来是因为这条龙脉。
虽然后来我们知道,王朝兴衰跟龙脉没关系,主要看政治、经济和民心,但这传说也让刘伯温的故事更有意思了。
![]()
现在再去长白山,谁还会想“斩龙脉”啊?山上全是看天池、赏雪景的游客,当年的“王气”早变成山风和松涛了。
但刘伯温的故事还总被人提起,不是因为大家信龙脉,而是因为这故事里藏着个道理:人再厉害,也不能跟规律对着干,该退的时候退一步,不是怂,是智慧。
就像刘伯温刻在碑上的“保命要紧”,看着简单,却是他一辈子的处世哲学有时候,懂得止步,比啥都重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