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年轻”,好像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多少岁。可你有没有发现,有些人才四十出头,整天唉声叹气,看啥都没劲,感觉人生只剩下应付;而有些人,六十了还能说走就走,热情不减当年。其实,人是不是“老了”,和年龄真的没那么大关系。有时候,你凭着这4个小指标,就能看得很清楚——年轻从来不是数字,是状态。
![]()
我爸今年已经58岁了,按理说该退休歇一歇了。可他偏不——上个月他拉着我去市里参加骑行比赛,天气闷热,吹得我头晕脑胀,他骑在前面,跟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聊得正欢。那画面,我到现在还记得,真不是年龄的问题,是他那种对生活的活力。
![]()
第一,身体的灵动还在。人活着,就是要动,懒散地待着一天浑浑噩噩,确实容易一天天老去。我爸虽然头发花白,但爱游泳、打球,腰板比年轻人还直。我问过他怎么做到的,他拍着我肩膀说,“该吃吃,该睡睡,别让自己停下来。”身边还有个例子,是我小区的王阿姨,七十岁了,每天早上必打广场太极。上个月下大雨,她拎着雨伞也没落下一天。这种勤快和坚持,让她人见人夸,状态看着比很多五十几的人还棒。
![]()
第二,心态年轻没包袱。这很重要,有的人虽然年轻,可总觉得啥事儿麻烦,不敢尝试,就怕丢脸。反倒一些长者,什么新鲜东西都接纳得飞快。像有次家里聚会,大家都忙着发朋友圈,我姑妈直接拿起手机学拍短视频。“哎呀,不懂也要试啊,只要不糊涂,多学一点没坏处!”她笑着说。你看,就是这种精气神,不管岁数,脑子里没老化,还愿意想着新鲜事,整个人都透着一种年轻的劲头。
![]()
第三,是兴趣在,情感足。我的朋友阿明,三十四岁,公司加班多,每天下班就是瘫在沙发玩手机。一聊起来总说,如今没啥激情。反倒是他妈妈,退休后迷上了个烘焙小组,常常拉着邻居们试新方子。每当她讲自己做蛋糕遇到的难题、如何创新配料时,眼睛放光。有爱好有热情,人自然不会觉得无聊,也不会陷入暮气沉沉。
![]()
最后一个,是社交圈没断层。很多人到了中年以后,朋友越来越少,世界变得窄了。但保持社交的能力,真的是年轻人的必杀技。我表姨,六十二岁,微信好友一百多个,经常组织同学吃饭、一起旅游,甚至还拉我进他们的兴趣群。每次和他们聊天,你根本感觉不出隔阂,反倒是我这些“互联网原住民”,聊不出什么浪花。事实证明,被群体包围,被温暖充实,总能让人心态、精神都更朝气蓬勃。
![]()
所以说,年龄只是个参考,你是不是“老”了,不在于身份证上的数字。状态、心态、爱好和圈子,这些才是生活的真相。有时候,看到身边那些永远在路上的人,我也会反思:自己是不是太早把生活按了暂停键?如果我们还能动起来、愿意学习、保持美好的兴趣、结交信任的人,那就还能保持年轻的心气。
![]()
每个人都会慢慢变老,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但衰老其实也许只是活力的流逝,是心里的日晒雨淋。如果你能满足那4个条件,不管是十八还是八十,都能把生活过得热气腾腾——那就没有人能够定义你“老了”。年轻,归根结底是由内向外的发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