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人”三个字,如今像一块贴在背上的膏药,撕不掉,还越捂越痒。68%的人认定:谁老实,谁吃亏——中国社科院2023年的数字,比五年前又蹿了12个百分点。
![]()
这不是情绪,是投票投出来的共识。
![]()
更扎心的是,学历在本科以下、干体力活的“老实人”,79%被现实按在地上摩擦过。
换句话说,社会早把“老实”和“好欺负”偷偷划上了等号。
可故事没完。
同一年的法院里,江苏一位陈家长子,端了三十年的屎尿盆,最后把弟弟妹妹告上法庭,拿回了该得的遗产。
法官敲槌那一下,《民法典》第1130条第一次被当成“老实人护身符”——谁养老,谁多分,白纸黑字。
案件冲上热搜,评论区一句话被点赞到置顶:原来“好人”也能用法典当牙齿。
法律给了牙齿,广东又给了一张“防咬网”。2023年,广东试点“家庭公证”:把赡养、分家、遗产提前写清楚,全家按手印,公证处盖章。
半年下来,财产纠纷降了37%,调解成功率嗖嗖往上涨。
一句话,丑话说在前头,反而少了翻脸。
老实人第一次发现,先小人后君子,比只当君子更管用。
牙齿和网都有了,可心窝子还在滴血。
北大心理系追踪发现,长期“只付出、被辜负”的老实人,抑郁风险是普通人的2.3倍。
解药不是鸡汤,是“边界感”——学会说“不”。
实验组里,把“不”说出口的老实人,人际关系满意度反而涨了四成。
结论很通俗:好人发一次火,世界不会塌,只会更安静。
现实层面,数字时代偷偷给老实人开了另一扇窗。
抖音、快手上,教电焊、修空调、搞PLC编程的短视频,2023年上半年课程购买量暴涨215%。
很多“打不还手”的蓝领,花99元买门课,三个月考下证,工资从四千翻到一万二。
屏幕里的老师傅一句“技术就是底气”,比一万句“你要坚强”更治愈。
法律、公证、心理、技能,四张牌凑在一起,拼成一张“新时代老实人生存指南”:
① 法律维权意识——把“以后再说”改成“现在留证”。
![]()
聊天记录、转账凭证、医院票据,云盘备份,三个月导一次,关键时刻就是子弹。
② 数字技能升级——别只刷短视频,挑一门“能考证”的硬技能,国家职业资格目录里点兵点将,先选离自己最近的,三个月为周期,先上车再换座。
③ 心理边界练习——每天拒绝一次不合理的小要求,从“今天不加班”开始。
把“不”字说出口,和练肌肉一样,次数多了就会长记性。
④ 新型家庭契约——逢年过节,把“养老怎么分、遗产怎么给”写进微信群公告,看似尴尬,却给亲情上保险。
广东的公证处门口,现在90后比70后还多。
有人担心:把账算这么细,亲情会不会凉?
数据说话:试点地区去公证的多子女家庭,春节团聚率反升了19%。
道理不复杂,提前算清,反而不用在病床前撕破脸。
老实人不是傻,只是以前没工具,如今工具箱打开,谁都能上手。
更深一层,教育界已经在喊:别等成年再补课,把“合理维权”和“边界感”搬进中小学。
上海某小学试点“协商课”,小学生先分苹果再分任务,老师站在一旁不劝架,只计时。
一学期下来,娃们吵架次数降一半,理由很简单:早吵早会,比长大再学吃亏强。
老实基因不是原罪,缺的是从小的“防骗疫苗”。
回到开头那68%的焦虑——它像一面镜子,照出社会还没学会奖励好人。
可镜子旁边,四把钥匙已经摆好:法律牙齿、公证护栏、心理边界、技能电梯。
老实人不是要被改造成圆滑精,而是终于可以在“好人”前面,加上“带刺”两个字。
带刺的好人,依旧善良,只是不再免费。
下一次,当有人拍拍你的肩说“忍忍就过去了”,你可以先把这篇文章转给他,再补一句:忍可以,但别忘了留证据、学技能、画边界、写契约。
世界不会突然变好,但你可以先让自己不吃亏。
好人不再吃哑巴亏,那一天,“老实”才能真正变成褒义词。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