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李婷
墨香与米酒香交织,诗意与孝文化交融,一场穿越千年的诗词之旅在孝感温情上演。这场活动将古典诗词与地域文化巧妙融合,展现了一座城市的文化自信。
![]()
11月5日下午,孝感市文化中心大剧院内,随着《诗经·小雅·鹿鸣》的吟唱声响起,“甜颂·诗华”2025孝感诗词大会正式拉开帷幕。现场800余名广大市民和诗词爱好者齐聚一堂,在文化学者郦波、《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总冠军陈曦骏的带领下,共赴一场文艺演出与音诗画舞交织的诗词盛会,线上在电视、广播、客户端等多平台同步直播,吸引10万多名读者观看。
悠扬的现代音律与古雅意境碰撞交融,古调新声共鸣,现场掌声经久不息。
视听交融:传统文化元素的现代呈现
![]()
本届诗词大会在呈现形式上大胆创新,力求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完美融合。群舞《丹青》以北宋《千里江山图》为背景,舞者化身山水精灵,在青绿画卷间翩跹起舞,为观众营造出“人在画中游”的意境体验。“不仅美,还能感受到古人画这幅画时的用心。”现场一位带着孩子的家长轻声感叹。
诗词分享环节成为连接地域文化的纽带。本地诗词达人刘红玲和来自江苏的诗词达人杨振辉受邀上台,分别讲述自己与孝感的诗词联结。随后以李白诗词互动,瞬间点燃全场热情。
飞花令:传统诗词与地域文化的共鸣
![]()
飞花令环节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三轮比拼巧妙融入孝感地域文化元素,实现了传统文化与地方特色的有机融合。首轮以“山”字令关联大悟文化,诗词达人们脱口而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第二轮“书”字令呼应云梦睡虎地《木牍家书》,“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吟诵带着历史厚重感。第三轮“酒”字令则结合孝感米酒文化,“会须一饮三百杯”的豪情与孝感米酒的醇香在空气中交融。每轮飞花令结束,陈曦骏和主持人的延展解读都让诗词多了一层深意,增加了活动的互动性和知识性。
诗咏孝感:郦波解读诗词与孝文化
![]()
全场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当数郦波教授出场的那一刻。当主持人念出他的名字,现场瞬间安静下来,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郦波以 “诗咏孝感:从太白诗心看孝义传承”为主题开启分享。他从李白在孝感的足迹说起,将孝感这座城市的“孝”文化底蕴与李白的诗心巧妙相连。他指出,李白的“酒隐安陆,蹉跸十年”,虽指政治上的失意,但正是山水的清旷与友情的温润,让那颗蹉跎的心得以慰藉。中国人的温暖、坚定与传承,早已化作字句藏在诗词里。其生动的讲解让现场观众沉浸式感受诗词之美与孝德之重。
诗意表达:舞蹈与情景剧的艺术呈现
![]()
独舞《意秋》以灵动的肢体语言,解锁了古诗中秋日的万千风情。舞者通过现代舞手法,生动呈现了“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的雅致、“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绚烂以及“秋水明日落”的沉静,让观众在舞蹈中触摸到诗词的意境。
情景剧《天仙酿·人间味》将戏曲的婉转、舞蹈的柔美与麻糖米酒的烟火气完美融合。演员们化身“天仙”与“凡人”,在舞台上演绎着“麻糖米酒天仙配”的故事,赋予传统美食文化以生动的故事性。这两个节目代表了诗词大会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的尝试,通过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活化传统文化。
当合唱《千秋我唱》的旋律响起,大屏幕上回顾了孝感往届诗词大会的精彩瞬间。“这场诗词大会太精彩了,既感受到了诗词的魅力,又加深了对家乡的了解。”市民刘女士说。
传统文化与地域特色的深度融合,是本届诗词大会最显著的特点。通过精心设计的环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活动成功实现了文化资源与公众需求的有效对接,彰显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来源:极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