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每日幸运签#
11月8日,全运会男子跳水三米板比赛现场,天津队选手苏家杰迎来关键一跳。助跑时他的步点出现紊乱,起跳瞬间身体明显失衡。由于腾空旋转轴心偏移,他在空中完全失去对方向的掌控,整个人朝着水池边缘斜冲而下。入水时溅起巨大水花,头部距离池边仅一米左右,站在池边的山东队主教练当场被惊出一身冷汗,下意识后退半步,双手悬在半空想要对苏家杰进行救助。
![]()
现场视频记录显示,裁判组最终给这一跳打出7分。根据国际泳联规则,跳板与池壁间确有安全距离要求,标准泳池建设需留出至少1.5米缓冲区域。但业内人士透露,当运动员出现重大技术失误时,现有安全距离仍存在隐患。
![]()
某省队退役教练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这类极端偏离通常源于助跑节奏失控。“起跳时重心已经偏离板头,就像开车方向盘卡死,后续根本无法调整”。苏家杰此次的严重失误,大概率是走板时的节奏把控出现问题,进而影响了起跳角度和发力,最终导致落水位置严重偏离。
对此,不少人表示隔着屏幕都捏了把汗,“看着捏把汗,万幸人没事!虽然得分低,但安全完成就是胜利。这种高度和速度要是摔到池外,后果不堪设想”。还有网友提出质疑,“已经不是第一次看到这种情况了,场地安全标准是不是该重新评估?”也有网友调侃,“这偏差程度堪比射箭射到隔壁靶子,还好选手没受伤”。
![]()
跳水项目本身就存在一定风险,除了运动员自身的技术把控,场地设施的安全设计也至关重要。目前国内赛事对跳水场地的规格有明确要求,但针对跳板与泳池边沿的安全距离,确实没有专门的细化规定。
现有泳池设计主要考虑常规技术动作的偏差范围,对于完全失控的极端情况确实防护不足。但加大安全距离会直接影响裁判视线和转机机位设置,需要多方权衡。目前更可行的方案是在池边增设缓冲材质,同时强化运动员应对失误的自我保护训练。
希望赛事组织方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场地安全设计,同时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也要更加注重动作细节的把控,降低失误风险。只有把安全放在首位,才能让竞技体育更好地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