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随着节气更迭,自然阴阳消长、寒热燥湿变化,人体的脏腑功能与气血状态也随之波动,若能顺应时节调整饮食,便能事半功倍地养护身心。来自2025服贸会健康卫生专题展展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的中医专家为您介绍二十四节气的茶饮智慧,助您在一杯温润茶饮中,顺应自然节律,养护身心健康。
春季篇
春季从立春开始,历经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共六个节气,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朱海燕表示,春季人体肝胆之气逐渐旺盛,但此时天气尚不稳定,风邪偏盛,容易使人出现烦躁、咽干、头痛或目赤等不适。养生应注意疏肝利胆、清热润燥,并防范风邪。
01
惊蛰
推荐代茶饮:陈皮菊花甘草茶
材料:菊花5克、陈皮3克、甘草2克。
做法:沸水冲泡,加盖焖10分钟,饭后饮用。
功效:菊花清肝明目,陈皮理气健脾,甘草调和诸药,可缓解肝火旺所致的目赤、胸闷。
注意:糖尿病患者甘草用量减至1克,脾胃虚寒者慎用。
02
春分
推荐代茶饮:三花安神茶
材料:玫瑰花5克、绿梅花5克、合欢花3克。
做法:沸水轻泡3分钟,避免久煮导致苦涩,每日1剂。
功效:玫瑰花疏肝解郁兼能活血化瘀,绿梅花性平、可疏肝理气化痰,合欢花解郁宁心安神。三花搭配可缓解春分时节的情绪烦躁,尤其适用于失眠多梦、情志不和的女性。
注意:孕妇禁用玫瑰花。
03
清明
推荐代茶饮:玫瑰陈皮金桔茶
材料:玫瑰花8克、陈皮10克、金桔干10克。
做法:将玫瑰花、陈皮、金桔干清洗备用;加水500毫升,水沸后放入上述材料,熬开后用小火继续熬5分钟。
功效:玫瑰花具有疏肝解郁、行气活血、美容养颜等功效;陈皮是疏肝理气的药食两用药材;金桔可理气解郁、消食化痰。三者搭配能疏肝理气、化痰除湿,适用于肝郁气滞导致的胁痛、痰多咳嗽、脘腹胀痛、消化不良等症状。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玫瑰花,阴虚血热者不宜多饮。
夏季篇
夏季从立夏开始,历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共六个节气,气候特点鲜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病内分泌科三区主任孙卫卫表示,此季节烈日炎炎,阳气旺盛,万物蓬勃生长,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同时雨水充沛,湿度较大,暑湿之气弥漫。在这样的气候环境下,人体新陈代谢加快,阳气外浮,气血运行也更为活跃。
01
立夏
推荐代茶饮:莲子百合饮
材料:莲子15克、百合10克、冰糖5克。
做法:将莲子去芯,与百合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20分钟,加入冰糖调味即可。
功效:莲子能养心安神、健脾止泻,百合可养阴润肺、清心安神。二者搭配,能有效缓解立夏时节易出现的心烦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起到养心护脾的作用。
注意事项:风寒咳嗽者不宜饮用。
02
小暑
推荐代茶饮:荷叶山楂消滞饮
材料:干荷叶5克、生山楂10克、陈皮3克。
做法:将上述材料用沸水焖泡15分钟即可。
功效:具有渗湿利水、消食导滞的功效。荷叶可清暑利湿,山楂能消食化积,陈皮可理气健脾。三者搭配,既能帮助消化,又能缓解暑湿带来的不适。
注意事项:胃酸过多者不宜过量饮用。
03
大暑
推荐代茶饮:三鲜茶
材料:鲜藿香5-10克、鲜佩兰5-10克、鲜薄荷5-10克。
做法:用开水冲泡,代茶饮用,每日3-5杯。
功效:藿香叶可化湿和中止呕、解暑;佩兰叶能解暑化湿和中;薄荷可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化湿和中。三药合用,能芳香化浊、清暑热散表邪,适用于大暑时节热邪上扰所致的风热头痛、咽喉肿痛、胸闷胁痛,以及湿热损伤脾胃导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注意事项:阴虚血燥者不宜饮用。
秋季篇
秋季从立秋开始,历经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共六个节气,是气候从炎热转向寒冷的过渡期。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心血管科二区主任医师寇兰俊表示,此季节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万物成熟,是“收敛”的季节。秋季养生贵在清肺敛阴、安宁神气,顺应自然界的收敛之气,将人体的气血津液收敛起来,涵养阴气、安养心神,为冬季的阳气潜藏做好物质准备。
01
立秋
推荐代茶饮:桑菊梨皮饮
材料:霜桑叶(干)5克、菊花5克、梨皮1个(取自秋梨,用盐搓洗干净)、北沙参5克、冰糖少许(可选)。
做法:将桑叶、菊花和梨皮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焖10分钟即可饮用,可反复冲泡;也可放入小锅中煮沸3分钟,效果更佳。适合初秋感到口干咽燥、轻微干咳、有燥热感者饮用。
注意事项:本品药味偏寒凉,素体脾胃虚寒、易腹泻者,以及风寒感冒者不宜饮用。
02
秋分
推荐代茶饮:百陈罗汉果茶
材料:干百合10克、罗汉果5-10克、陈皮5克。
做法:将百合、罗汉果、陈皮放入砂锅或养生壶中,加水500毫升,煮沸后转小火再煮15分钟;滤出茶汤,待温度降至60℃以下后即可饮用。
功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温胃健脾、行气化痰。适合秋燥症状明显,伴有干咳、便秘、心神不宁者饮用。
注意事项:糖尿病患者及体内湿热较重、舌苔黄厚腻的实证患者不宜饮用。
03
霜降
推荐代茶饮:黄精麦陈饮
材料:黄精9克、麦冬9克、陈皮5克。
做法:将黄精、麦冬、陈皮放入砂锅或养生壶中,加水500毫升,煮沸后转小火再煮15分钟;滤出茶汤,待温度降至60℃以下后即可饮用。
功效:益气养阴、润肺开胃。适用于平素体虚乏力、御寒功能差、心烦口渴、纳食不佳,且秋季易感冒的中老年虚证患者。
注意事项:体内湿热较重、舌苔黄厚腻的实证患者不宜饮用。
冬季篇
冬季从立冬开始,历经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共六个节气。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医务处处长、主任医师马洪明,教育处医师吴宛蔚表示,冬日凛冽,天地阳气潜藏,阴气盛极,万物敛形收声,步入“闭藏”的自然节律。《黄帝内经》言:“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此语点明了冬季养生的主旨——顺应天时,以“藏”为要,为身体厚积能量,夯实健康根基。
01
立冬
推荐代茶饮:生姜红枣暖身茶
材料:生姜3-5克(切片)、红枣5颗(掰开)、陈皮3克、红糖适量(可选)。
做法:将生姜、红枣、陈皮放入茶壶,加500毫升沸水冲泡,焖10分钟后加入红糖调味即可。
功效:生姜温阳散寒,红枣补气养血,陈皮理气和胃。三者搭配可驱散初寒、暖脾养胃,适合立冬后畏寒、手足发凉者饮用。
注意事项:生姜用量不宜过多,以免上火;阴虚体质(易口干、舌红少苔)者慎用,可减少生姜用量或不加红糖。
02
冬至
推荐代茶饮:枸杞桂圆养阴茶
材料:枸杞10克、桂圆肉5克、麦冬5克、冰糖少许(可选)。
做法:将所有材料放入茶杯,加400毫升温水冲泡,焖15分钟后饮用,可反复冲泡至味淡。
功效:枸杞滋肾养阴,桂圆肉补心脾、益气血,麦冬润肺生津。三者搭配养阴而不滞、温阳而不燥,契合冬至阴阳调和的需求,适合气血不足、易疲劳者饮用。
注意事项:桂圆肉性温,上火体质(易口腔溃疡、便秘)者可减少用量;外感发热时暂停饮用。
03
大寒
推荐代茶饮:当归生姜驱寒茶
材料:当归5克、生姜3克(切片)、黄芪5克、红枣3颗(掰开)。
做法:将材料放入砂锅,加500毫升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10分钟,滤渣取汁温饮。
功效:当归养血活血,生姜散寒通阳,黄芪益气固表,红枣补气健脾。适合大寒时节畏寒明显、气血不足者饮用,可增强抗寒能力,固护元气。
注意事项:当归略有腥气,不喜者可减少用量;孕妇及月经量多者慎用当归;饮用后若出现口干、上火,可暂停或减少生姜、黄芪用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