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是古人顺应自然节律总结的智慧结晶,而饮食作为连接人与自然的重要纽带,在不同节气选择适宜的食材,既能贴合时令特点,又能滋养身心。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的专家们结合节气气候与人体机能变化,精心调配了这套二十四节气食疗方,从春日的温补到冬日的御寒,从健脾到润肺,为每个节气提供了贴合养生需求的饮食方案,让我们在品味美食的同时,顺应时节养护健康。
春季篇
立春 - 芡实扁豆山药粥
食材:芡实、白扁豆、山药、粳米。
做法:将芡实、白扁豆、山药、粳米同入锅,加适量清水煮粥至熟,再加入适量红糖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益气,化湿和胃,适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面色萎黄、乏力、失眠、消化不良、腹胀便溏、食少久泄等人群食用。
春分 - 桃花馄饨
食材:桃花、面粉、猪肉(可选)。
做法:先将面粉揉成团,制作成馄饨皮;再将桃花(若需调味,可加入少许猪肉馅)作为馅料,包制成馄饨,煮熟后食用。
功效:桃花具有泻下通便的作用,面粉(由小麦制成)能养脾护胃,适合脾胃虚弱且伴有便秘的人群;加入猪肉馅可使口感更柔和、药效更平缓,尤其适合体虚便秘的老年人食用。
谷雨 - 银耳怀山药排骨汤
食材:排骨、银耳、怀山药。
做法:将排骨、怀山药洗净,银耳用清水泡发;将排骨、银耳、怀山药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大火煮沸后转中火再煮40分钟,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健胃益气,适用于慢性胃炎患者中表现为纳差、乏力者。
夏季篇
立夏 - 猪肝绿豆粥
食材:猪肝尖、绿豆、陈粳米。
做法:猪肝冲洗干净,切碎备用;绿豆淘洗干净,用清水浸泡过夜备用;陈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清水和绿豆煮至粥将成时,放入猪肝,煮熟后即可食用。
功效:养肝补血,利水消肿。猪肝能养肝补血,绿豆可利水消肿,陈粳米能补脾、利小便,对体虚水肿和营养不良性水肿有缓解作用。
小满 - 苦瓜黄豆排骨汤
食材:苦瓜、排骨、黄豆、盐。
做法:黄豆提前浸泡一晚;在锅内倒入清水,放入所有原料,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1 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清热益气,健脾和胃。
大暑 - 莲子茯苓糕
食材:莲子肉(去皮、去心)、茯苓、麦门冬、桂花、面粉、白糖。
做法:将莲子蒸熟,与茯苓、麦门冬一同研成细粉;加入面粉、桂花、白糖,搅拌均匀;加水和面,制成糕状,入笼蒸熟;出笼后切块备用。
功效:补益心脾,益气安神。可缓解因脾气虚弱、心阴不足所致的心悸怔忡、心烦不寐、多梦健忘、纳呆神疲、口干舌燥等症状。
秋季篇
立秋 - 薏苡仁冬瓜汤
食材:冬瓜、薏苡仁、生姜、葱、盐。
做法:冬瓜去皮去瓤,切片备用;生姜切片,葱切段备用;薏苡仁洗净,置于炖锅内,加适量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继续煮30分钟;加入冬瓜片、葱段、姜片,转大火煮开后再转小火煮约15分钟,加少量盐调味即可。
功效:薏苡仁能健脾祛湿、清热排脓,冬瓜可润肺止渴,很适合夏秋交替之际食用。
白露 - 百合银耳雪梨羹
食材:百合、银耳、雪梨、枸杞子、冰糖(适量)。
做法:将百合、银耳、雪梨、枸杞子一同放入锅中,加入适量冰糖,小火熬制成羹,佐餐食用。
功效:百合入心肺经,能润肺止咳、清心安神;银耳入肺、胃、肾经,可滋阴润肺;雪梨入肺胃经,能生津润燥、清热化痰;枸杞子入肝肾经,可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加入冰糖既能调整口味,又能补中益气、和胃润肺。适合大部分人群在白露时节食用。
霜降 - 姜枣薄荷饮
食材:薄荷、生姜、大枣。
做法:生姜切丝,大枣切开去核,与薄荷一同装入茶杯内,冲入沸水,加盖浸泡5~10分钟,趁热饮用。
功效:霜降时节天气由凉转寒,昼夜温差大,人体易受寒邪侵袭,同时也可能因室内外温差及秋燥出现内热。此方以温散寒邪、补益脾胃为基础,兼顾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非常符合霜降时节“外寒内燥”的气候特点。
冬季篇
冬至 - 枸杞芝麻粥
食材:枸杞子、黑芝麻、大米。
做法:将黑芝麻、枸杞子洗净备用;大米淘洗干净后用温水浸泡30分钟备用;砂锅中加适量水,放入黑芝麻和枸杞子,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10分钟,再加入大米继续煮30分钟即可。
功效:适合肝肾阴虚的血脂异常人群食用;对于老年人或体质较弱者,也可作为补养食疗方,制成粥品还能暖胃驱寒,很适合寒冷的冬至时节食用。
小寒 - 芡实八珍糕
食材:芡实、山药、茯苓、莲子、薏苡仁、白扁豆、人参、米粉。
做法:将除米粉外的所有食材研碎,加入米粉后再次研细成粉,搅拌均匀;加水和面,制成糕状后蒸熟即可。
功效:适合脾胃虚弱的血脂异常人群食用;对于聚餐前后因脾胃功能受损导致的食欲不振,或大餐后脾胃虚弱者,也能起到辅助补养作用。
大寒 - 防风粥
食材:防风、葱白、粳米。
做法:将防风、葱白煎煮取汁,去渣;粳米按常规方法熬煮成粥后,将药汁兑入粥中即可。
功效:祛风解表,散寒止痛,适用于感冒后表虚畏风的人群食用。
从立春的芡实扁豆山药粥到大寒的防风粥,这套二十四节气食疗方将传统养生理念与日常饮食巧妙结合,既兼顾了食材的性味功效,又考虑到不同人群的体质需求。遵循自然规律,巧用身边食材,便能在三餐之间悄然调理身心,让健康与节气同行。不妨循着这份指南,在每个节气里为自己和家人端上一碗贴合时令的暖食,感受传统食疗的智慧与温度。
作者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党委书记、脑病科主任医师 韩振蕴
药学部副主任药师 赵薇
营养科主治医师 魏帼
脾胃肝胆科主任医师 王志斌
脑病二科(神经内科 2)主任医师 金香兰
综合内科(经开院区)副主任医师 白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