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说2025年的利好是什么,那么 ,最具有前瞻性的利好,是宏观文件再一次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网友会说,不是一直在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吗,这还是李迅雷说的问题:政策的语言,单纯从字面上看,是看不明白的。
字面上看不明白,看什么?
看背景,看它在不同的时间窗口下,在同一表述下突出的是什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这是一全伟大的会议,彻底改写了中国的经济史,是真正意义上的”正能量“,有人说:戈多,你怎么总是写负能量的东西。如果你深刻地、全面地理解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历史意义,就会明白,我的文章从来没有离开过正能量。
![]()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是单纯的经济命题,核心价值是坚决摒弃 “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错误方针,是彻底否定,而不是什么“三七开”,一切制造阶层对立的言论,以及对民营经济做政治批判、阶级批评的狂欢,都是历史的反动。
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现在谈中美贸易战,我们会说是在打一场上甘岭保卫战,然而元帅却被戴上了写着反革命的高帽游街,那时他已经68岁,在北京航空学院批斗时,60多个学生拳打脚踢,被打倒了七次,两根肋骨折断,重伤之后,仍然不停止揪斗游街,脖子上挂着沉重的牌子,这位一辈子为共和国浴血奋战的军人,被数十个单位车轮战术,多次昏迷。这是一段反人性的,极其肮脏的历史,十一届三中全会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这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背景。
![]()
的确,从1978年到2025年,经济一直是政策的重中之重,这一点从未改变,但随着经济发展的的潮起潮落,在民营经济的微观感受上,却是波涛汹涌。
2015年后除了强调经济建设,同时也提出 “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为此,学者们费尽心思要把两个中心缝合在一起;2018年又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标签,姚洋以2018年为坐标,定义了新经济时代。
这一过程,贾康教授解释为民营经济的“理解偏差”;意思是说政策并无特殊指向,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市场治理,是民营企业家们自己理解错了。清华李稻葵的解释更幽默,政策没有错,但不得不说,经济的现实出现了收缩,意思是说不管是真有那么个意思,还是理解偏差,反正大佬们一个比一个跑得快。单纯从经济坐标看,也是“一半火焰,一半海水”,马云做了闲云野鹤,他之所以不爱钱,是因为不差钱,生活依旧;王健林放言要让迪士尼十年财账上没利润,结果他自己深陷债务危机。
王健林的命运是经济大背景决定的,2022年5月,随着疫情的影响及民营经济信心的缺失,中国经济出现了下行压力,2022年5月,10万人电话会议喊出了“能出的政策出尽”的口号,但是,从2022年10月到2025年9月,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连续下滑了36个月。
![]()
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政策也做了一系列的努力,2023年9月成立了民营经济的专管局,2025年2月,召开了最高级别的民营经济座谈会,马云又出现了,而不是司马南所调侃的:如果出现在派出所,那才叫一个精彩。2025年4月民营促进法通过,但一切都已经时境迁。
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在同一个历史标签下,依然是惊涛骇浪。
以什么为中心,是宏观文件特点的表述,而背后的价值取向并不是经济学的,是必须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
从经济上说,1978年是解决国企效率的困境,从1968年到1978年,就业岗位提供基本归零,于是有了一场公转私的改制大潮,这个过程是一个巨大的阵痛,而当下,”三资四则“又在以国有资产证券化的形式,再一次上演一场国有资产向社会融资与变现的大戏。
历史总是在重演,但不会重复,中国传统文化称之为:轮回。
老百姓的说法叫:折腾。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