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结婚登记达353.9万对,较去年同期增加10.9万对,终结了自2013年以来连续11年的下滑趋势。
与此同时,各地婚姻登记处出现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一方面年轻人忙着牵手许下誓言,另一方面老年人排队补领结婚证。这两者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联?
01 数据背后的真相:年轻人仍是结婚主力
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结婚登记数量达到515.2万对,相比2024年同期的474.7万对,增加了40.5万对。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结婚率正式走出低谷,迎来转折点。
从年龄结构看,25-29岁人群仍是结婚主力军。民政部数据显示,2024年该年龄段结婚人数达428.8万人,占比35.1%,连续12年位居各年龄段之首。
与此同时,“00后”开始步入婚育期,2024年20-24岁登记结婚人数达163.5万,其中不乏2000年后出生的新婚夫妇。
这些数据清晰表明,结婚率回升的主要动力来自年轻一代,而非补证的老年人。人口结构的变化和政策利好,共同推动了这一波结婚小高潮。
02 政策松绑:为婚恋市场注入活力
2025年5月10日,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正式实施,婚姻登记实现 “全国通办” ,内地居民申请结婚登记不再需要出具户口簿。
这一政策破局直接释放了流动人口的婚育需求。中国跨省婚姻占比已超15%,传统户籍限制的取消,有效解决了流动人口“结婚难”的问题。
政策红利直接体现在数据上:2025年一季度结婚登记181万对,同比减少15.9万对,但二季度随着“全国通办”全面落地,登记量迅速回升。
同时,自2024年下半年至2025年7月,浙江、山东、湖北等28个省份陆续延长婚假,其中山西、甘肃以30天婚假“领跑”全国。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姜全保分析,传统3天婚假难以满足跨省婚姻的交通、仪式筹备需求,延长婚假不仅提升年轻人结婚体验,更通过“蜜月经济”刺激消费。
03 经济托底:缓解“不敢婚”焦虑
经济压力一直是阻碍年轻人结婚的首要因素。2025年1月1日起,国家全面实施育儿补贴制度,无论一孩、二孩还是三孩,每个家庭每年可领取3600元补贴,直至孩子年满3周岁。
多地还推出“婚育贷”金融产品,为新婚夫妇提供低息住房贷款,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将共有产权房向新婚家庭倾斜,首付比例降至20%。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凡指出,育儿补贴虽难以完全覆盖养育成本,但传递了“国家托底”的信号,配合普惠托育服务、孕妇弹性工作时间等政策,正在逐步改变“不敢婚、不敢育”的社会心态。
这些政策组合拳精准打击了年轻人结婚面临的实际困难,从住房到育儿,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支持措施降低了婚姻的门槛。
04 老年补证:特事特办下的温情插曲
与此同时,老年人补领结婚证的现象也引发关注。内蒙古晨报曾报道,一位八旬老人想补办结婚证,却因丈夫患脑梗成了“半植物人”而面临难题。
按照婚姻登记条例,补领登记如果一方不能到场,必须在公证机关做授权委托。但公证部门称 “只有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才能进行公证” 。
面对这一困境,包头市青山区婚姻登记处郝主任表示:“此事我们秉着特事特办的态度,以高女士提供的本人身份证、户口本(明确显示夫妻关系)原件、男方原单位出具的夫妻证明为依据,已为高女士本人补办了一张结婚证。”
这类案例毕竟是少数,而且往往属于“特事特办”范畴。从统计角度看,老年人补证对整体结婚率的影响微乎其微,更多体现的是社会治理的温度。
05 观念变迁:从“必选项”到“选择题”
结婚率的回升并非偶然,它反映了社会婚育观念的深层变革。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汶蓉认为,当下青年人的消极婚恋观是传统生活方式受到现代性挑战的集中体现。
婚姻已经从人生的“必选项”变成了“选择题”。随着女性教育和经济独立能力的显著增强,“男外女内”“男主女从”的传统分工模式式微。
在代际纽带的庇护下,青年人对婚姻纽带的诉求下降,产生“不知道为何要结婚”的困惑。
然而,经历漫长的自我探索之后,一部分年轻人内心竟又隐约生出对稳固伴侣和情感依偎的深切渴望。多年婚姻数字连降像刻刀一般,也悄然凿击着年轻人对于生活模式的认识边界。
06 前路挑战:从结婚到生育还有多远?
结婚数据的回暖只是一个值得欣慰的里程标识。要实现生育率的提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婚姻回暖是生育回稳的必要前提,但链条尚未完全畅通无阻。生育冲动依然受困于重重现实:养育费用如高昂房价、医疗教育成本之山峦耸立。
女性职业发展和生育抉择缠绕难解;社会整体生育焦虑弥漫如雾,年轻夫妇即便步入婚姻,在生育计划表上可能仍倾向于再等等、再看看。
此外,离婚率攀升与单亲家庭增多也是不容忽视的挑战。2024年全国离婚登记达351.3万对,离婚率2.5‰,较2013年翻倍。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单亲家庭儿童超600万,对儿童心理与社会服务提出新挑战。
政策制定者已经意识到,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需“婚育同策”:一方面通过婚恋课程、交友活动等提升年轻人情感经营能力;另一方面完善离婚冷静期、家庭调解等制度,减少冲动离婚。
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措施,杭州、宁波、绍兴、金华向新婚夫妇发放结婚消费券;山西吕梁市对35周岁及以下的初次登记夫妇给予1500元奖励。
当年轻人不再为“一张证”奔波,而是为“一生伴”努力时,真正的婚育友好社会才会到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