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休息比上班还累?是时候打造你的休息系统了

0
分享至

作者:富叔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

放假了,本以为能轻松自在地休息几天,但结果是,假期过后不仅没有恢复元气,反而觉得更累了,甚至比上班还疲惫。

其实,这背后的原因很简单——你并不会真正地休息

会休息的人,才会更高效地工作;

而不会休息的人,休息反而成了另一种消耗。

假期里的休息,绝不是“什么都不干”,而是讲究科学和SOP,有技术含量的工作。

我曾经也走过不少弯路,常常在节假日里越休息越疲惫,后来多了解了一些科学研究,才逐渐明白,真正的休息是可以训练的,是可以被系统化的。

下面我就从6个方面来展开,最后再结合自身的实践,给出一个完整的休息系统构建思路。





长时间沉浸于同一件事,会让人越休息越疲惫

很多人一到休息日,就一整天泡在某一件事里:

比如打游戏打到眼睛酸胀,或者刷手机刷到凌晨,亦或者一次旅行行程排得满满当当,结果假期还没结束就已经筋疲力尽。

为什么会这样?

这是因为大脑不同的区域负责不同的功能,长时间只动用某一个区域,会让那部分神经细胞过度消耗。

我们的大脑皮层有上百亿神经元,像是一个“多部门办公室”,逻辑、情绪、运动、视觉……各有分工,可如果你只让其中一个部门“加班”,那自然会很快超负荷。

俄国生理学家谢切诺夫曾做过一个实验,让受试者单手持续用力直至疲劳,结果发现,如果在另一只手同时活动的情况下,疲劳手的恢复速度比完全静止时快了三倍,这就是“交叉休息”的作用。

换句话说,休息不是“停下”,而是“切换”。

比如,上午去看一场电影,下午去走走路,晚上再读一本书。

每个环节都让不同的大脑区域“上班”,这样既满足了娱乐需求,又不会出现脑力过载。

相反,如果一整天都泡在路上旅游,行程安排得过满,不仅没有享受,还会觉得累得不行。

法国思想家卢梭就深谙此道,他发现哪怕是专注研究半小时,他都会感到疲惫,但只要换个研究主题,比如上午写论文,下午研究植物,晚上再去散步,他就能保持精力充沛。

所以,聪明的休息方式,就是让自己的脑区与身体在不同活动之间不断切换

无论是工作还是假期,记住“交叉切换”,才能真正做到既放松又充电。





主动休息才是真的休息,被动休息会越休越累

休息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主动休息被动休息

所谓被动休息,就是我们最常见的刷短视频、追剧、躺平发呆。

这些看似轻松,但实际上大脑仍然在不停处理信息,神经系统依旧在加班,只不过是低负荷的加班。

而主动休息,则是通过运动、冥想、写作、创造等方式,主动切换大脑模式,让疲惫的区域真正停机。

日本医生久贺谷亮在《高效休息法》一书中提到,长期沉溺于被动休息的人,大脑的“默认模式网络”会持续活跃,思绪像猴子一样上蹿下跳,让人越休息越焦躁,而通过冥想、运动等主动休息方式,才能真正让神经放松。

很多人假期都会陷入“被动休息陷阱”:刷手机到半夜,熬夜追剧,然后第二天头晕脑胀。

其实,这并不是在休息,而是在透支大脑,因为刷短视频时视觉区、注意力区在加班,躺着发呆时焦虑区还在纠结工作,身体不动,大脑没休,越休息越累。

真正会休息的人,会主动为自己的假期设计一些“主动型活动”,比如晨跑半小时,打打羽毛球,练习一下冥想,这样才能让大脑切换模式,从“被动输入”变为“主动掌控”。





放松的真相:不是静止,而是“滑动切换”

很多人对放松有一个误区:觉得静止就是放松。

于是有人一整天躺在床上,结果腰酸背痛,脑子里还一直胡思乱想。

其实,放松从来都不是“完全静止”,而是一种“滑动过渡”。

比如,你在电脑前连续工作了两个小时,这时站起来,走到阳台,喝杯水,看看窗外十分钟,这十分钟就是最好的放松,因为它既打断了紧绷的状态,又不会让自己掉入“彻底懒散”的陷阱。

大部分人的工作,都是长期一种状态紧绷的,长期不变的“紧绷状态”(如加班)或松弛常态(如躺平),都会让神经系统疲劳,唯有“滑动切换”,才能持续获得轻松感。

放松有三个常见的误区:

静止成瘾:以为什么都不做就是放松,但时间一长,身体僵硬,大脑反而空转。

频繁切换:短时间内不停换活动(刷手机→玩游戏→追剧),让大脑更混乱。

追求持续轻松:以为找到某个方法就能一直轻松,但轻松本身只是过渡态。

真正的高手,会找到自己的“疲劳临界点”,在临界点之前及时切换。

比如我自己,通常坐在电脑前工作3小时就会明显感到疲劳,这时候我会强制自己站起来休息15分钟,或者做一些轻度活动,这样就能持续保持高效,而不是一鼓作气直到完全崩溃。





正念休息法:给大脑“断网”十分钟

我们的脑子就像一台从不关机的电脑,即使在发呆时,也会在后台处理各种杂念,比如昨天的未读消息、明天的任务计划。

正念冥想,就是人为地给大脑“断网”。

方法很简单:静坐,专注于呼吸,不去评判任何念头,只是单纯觉察。

斯坦福大学的一项实验发现:每天坚持10分钟正念冥想,8周后,大脑中负责焦虑的“杏仁核”体积缩小了近20%,而专注力提升了三分之一。

不少顶级企业家和创意人士都在用这个方法,比尔·盖茨在疲惫时,会做15分钟正念呼吸;乔布斯更是每天清晨冥想,他认为这是创意的重要来源。

正念冥想对长期在高压环境中工作的人尤其有帮助,每天给大脑一个“短暂断网”的机会,就像电脑重启一样,能让思维更清晰。





52/17 工作-休息周期:高效人士的秘密节奏

你可能以为高效人士都是靠拼命加班堆出来的,其实恰恰相反。

一项针对全球顶尖员工的调查显示:效率最高的10%的人,并不是连续工作,而是遵循“52/17法则”——每工作52分钟,就休息17分钟。不是熬时间,而是精准切换。

这种节奏,就像跑步时的呼吸节律,三步一呼,三步一吸,稳定又持久。

工作和休息交替,就能避免疲劳的突然爆发。

要养成这种习惯,需要一段时间训练,让身体和大脑形成“节律感”。

一旦建立,就像肌肉记忆一样,会自动运作。

高手之所以能高效,不是因为他们更努力,而是因为他们拥有属于自己的节奏。



休息的核心:缺什么,就补什么

归根结底,休息就是补充。

卡耐基说过:“休息是对身体损失的弥补。”

如果你是长期久坐的白领,最需要的不是继续窝在沙发里,而是站起来,去散散步,哪怕是逛菜市场、爬几层楼梯,都会让身体恢复活力。

如果你是一个容易焦虑的人,那你缺的是内心的平静,与其无休止刷手机,不如安安静静看一本书,或者拼拼积木,让大脑接受熟悉而不刺激的信息输入。

如果你是脑力劳动者,那么最好的休息往往不是睡觉,而是去做一些轻体力劳动,比如给花浇水、做一顿饭、打场球,这些活动既能切换大脑区域,又能带来创造的乐趣。





打造属于自己的休息系统

做什么事,都应该构建系统,用系统的力量保证稳定运行。

真正会休息的人,从不依赖即兴放松,而是会给自己设计一个系统。

这个系统,至少包含三个层级:

微观休息(分钟级):每隔1小时离开电脑,去阳台透气,喝水,眺望远方,哪怕只有3-5分钟。

中观休息(日/周级):每天固定安排1小时,让自己做一些和工作完全不同的活动,比如锻炼、家务、散步,周末则进行半天或一天的深度切换,比如爬山、运动。

宏观休息(月/年级):每月给自己安排2天完全无关工作的时间,一年下来就有整整一个月的完整休息,可以旅行、学习新技能,或者什么都不做,只要让自己彻底切换。

我自己作为一人公司,最大的感悟不是“自律”,而是“系统化休息”,因为有了这个系统,我可以交替处理不同的事情,既不至于过度疲劳,又能长期保持创造力。

休息不是懒散,不是放纵,更不是“什么都不做”。

真正的休息,是主动切换,是有方法的调节,是科学化的系统。

如果你总觉得“休息比上班还累”,那说明你缺的不是假期,而是一个能长期运行的休息系统。

学会在不同层级设计自己的休息节奏,你会发现:

不仅假期更轻松,工作效率也会成倍提升。

真正的高手,从不把休息当成消耗,而是当成补给



作者简介:富叔,你的事才是头等大事,生活就是哄自己开心,睡前原谅一切,看似原谅他人,实则放过自己,富书第5本新书《睡前原谅一切》已出版,你的生活,需要允许万物穿过自己,和500万人一起升级生活认知,本文: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注:本文章图片来源网络或富书豆···包AI,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声明:包含AI生成内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福建商人苏炳海涉新加坡洗钱案,被英国没收163亿9公寓及恐龙化石

福建商人苏炳海涉新加坡洗钱案,被英国没收163亿9公寓及恐龙化石

环球趣闻分享
2025-11-10 13:00:19
陈志被查封财产超千亿!网友疑惑:监管为啥集体失明?

陈志被查封财产超千亿!网友疑惑:监管为啥集体失明?

热点菌本君
2025-11-08 22:04:28
衣服都快走光了,钟楚曦还能这么淡定啊?真是太厉害了

衣服都快走光了,钟楚曦还能这么淡定啊?真是太厉害了

科学发掘
2025-11-10 08:07:25
一路走好!又一演员走上朱媛媛后路,丧事从简,不送花圈

一路走好!又一演员走上朱媛媛后路,丧事从简,不送花圈

好叫好伐
2025-10-28 20:19:23
琉球议题被中国点名,一个月后日媒仍在破防,要求中方收回言论

琉球议题被中国点名,一个月后日媒仍在破防,要求中方收回言论

娱乐叭叭君
2025-11-10 18:26:44
康克清找林巧稚多次看病,林:你以前也是用的这个名字吗

康克清找林巧稚多次看病,林:你以前也是用的这个名字吗

新时代的两性情感
2025-11-10 05:58:49
刘宏伟律师:大范围失业的律师行业令人心痛

刘宏伟律师:大范围失业的律师行业令人心痛

网际风行
2025-10-30 07:18:43
李连杰脱光上衣自证清白后,有网红提出质疑,吃的什么神丹妙药?

李连杰脱光上衣自证清白后,有网红提出质疑,吃的什么神丹妙药?

心静物娱
2025-11-08 11:24:51
中国移动eSIM新规!机卡锁死、跨境禁用,换号换手机要跑营业厅?

中国移动eSIM新规!机卡锁死、跨境禁用,换号换手机要跑营业厅?

数码盖饭官方号
2025-11-10 10:33:21
丈夫驻边20年不回家,我带着孩子千里探亲,部队:他压根没入伍

丈夫驻边20年不回家,我带着孩子千里探亲,部队:他压根没入伍

红豆讲堂
2025-10-14 16:22:44
敢在公众场合说这话,真为李盈莹捏把汗,她是不想回中国女排了吗

敢在公众场合说这话,真为李盈莹捏把汗,她是不想回中国女排了吗

体育快递小哥哥
2025-11-10 18:16:32
成都中小学生喜提秋假!不扫兴的爸妈这样安排

成都中小学生喜提秋假!不扫兴的爸妈这样安排

成都商报教育报道
2025-11-10 10:08:30
朱婷助河南女排3-0提前突围,国际巨星实至名归,未来可期

朱婷助河南女排3-0提前突围,国际巨星实至名归,未来可期

失我者永失qq
2025-11-10 17:29:45
西方媒体在台湾问题使绊子,高志凯识破:若加州独立美国愿意吗?

西方媒体在台湾问题使绊子,高志凯识破:若加州独立美国愿意吗?

讲者普拉斯
2025-11-10 17:54:27
职业穿搭并不是千篇一律的,只要学会混搭,各有各的美

职业穿搭并不是千篇一律的,只要学会混搭,各有各的美

美女穿搭分享
2025-11-10 11:50:03
广州小学私自组织抽血体检事件:严重违法,性质恶劣

广州小学私自组织抽血体检事件:严重违法,性质恶劣

律侠普法
2025-11-09 23:55:37
17分钟的视频原来是男主拍的,因为手机有自动同步云盘功能

17分钟的视频原来是男主拍的,因为手机有自动同步云盘功能

魔都姐姐杂谈
2025-11-09 15:24:18
61岁大爷为娶新老伴买了房,对方直言:咱俩在一起的话,你过来住

61岁大爷为娶新老伴买了房,对方直言:咱俩在一起的话,你过来住

热心柚子姐姐
2025-11-09 18:50:46
法国男子买房建泳池,挖到价值576万元金条金币,可以据为己有

法国男子买房建泳池,挖到价值576万元金条金币,可以据为己有

极目新闻
2025-11-10 09:15:17
好家伙,银行直接下场卖房了

好家伙,银行直接下场卖房了

中产先生
2025-11-10 12:12:43
2025-11-10 19:35:00
富书 incentive-icons
富书
百万新中产生活认知学院
8022文章数 4595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头条要闻

20年驾龄"老司机"一踩油门就失控了 新能源车企回应

头条要闻

20年驾龄"老司机"一踩油门就失控了 新能源车企回应

体育要闻

战绩崩盘!东契奇交易余震撕裂独行侠

娱乐要闻

51岁周迅的现状 给中年女性提了个醒?

财经要闻

最终,万科只成全了一个人

科技要闻

荷兰“玩脱”后,大众本田终于拿到芯片了

汽车要闻

智能又务实 奇瑞瑞虎9X不只有性价比

态度原创

亲子
本地
时尚
教育
公开课

亲子要闻

怎么养出有担当的娃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上新|| 秋冬也可以穿的漂亮小裙子,美到心动

教育要闻

给中小学教师减负还需找到真正“病因”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