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本以为这场听证会会轻松收场,特朗普和他的团队都没想到,风向变得这么快。美国最高法院在11月5日开庭审理关税案,本来特朗普阵营信心满满,认为保守派法官多数在手,判决大概率会向自己倾斜。可就在会上,形势却彻底反转——三名关键大法官突然“倒戈”,其中还包括他自己一手提名的两人。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特朗普精心布下的棋盘,眼看要被自己人掀翻。听证会现场,质疑声此起彼伏,曾经坚定的保守派阵营内部出现裂痕。过去那种“一边倒”的支持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对他关税政策合法性的集中拷问。按目前态势看,六名法官已表达疑虑,占了三分之二。如果他们最终否决这项政策,特朗普引以为傲的经济防线,将被连根拔起。
![]()
特朗普团队的底气,从来不是凭空来的。2025年这场关税案,本质上是总统权力和国会职权的正面碰撞,而最高法院的法官构成,是他们最大的依仗。要知,戈萨奇和巴雷特当年能坐上大法官的位置,特朗普团队在背后花了多少力气游说,连共和党议员都被动员起来压阵。开庭前一天,特朗普还在社交平台上暗示“某些人该记得自己是怎么上来的”,话里话外都是提醒那两位“自己人”别忘本。
可听证会一开始,首席大法官罗伯茨就给了他们当头一棒。他没绕任何弯子,直接盯着代表政府出庭的诉讼总长绍尔问:“你反复说这是‘关税调控’,但本质上,这不就是在向美国消费者征税吗?”绍尔刚想拿“国家安全”当挡箭牌,罗伯茨立刻打断他:“宪法第一条写得很清楚,征税权在国会,不是总统办公室。”
![]()
这句话像一颗炸雷,把法庭里的气氛炸僵了。更让特朗普团队坐不住的是,接下来发言的戈萨奇,压根没给“恩人”留面子。他翻着手里的法律条文问绍尔:“《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给总统的权力,是应对突发危机的,比如制裁敌对国家,什么时候成了向全世界加关税的依据?如果总统能这么干,国会的外贸权和征税权,不就成了摆设?”
巴雷特的追问更直接,她点出了关税政策的漏洞:“你说为了国防安全要加关税,那西班牙、法国这些盟友,也威胁到美国安全了?”绍尔支支吾吾说不出理由,只能反复强调“总统有外交裁量权”。可巴雷特不依不饶:“裁量权不是无限的,法律条文里哪句话写着‘调控进口’等于‘随便征税’?你找出来给我看看。”
这场听证会彻底变成了“拷问会”。代表小企业起诉的前代理诉讼总长卡特亚尔,拿出了教育玩具公司和烈酒进口商的账本——前者因为关税,进口成本涨了30%,仓库里堆着卖不出去的玩具;后者光去年就多交了800万美元关税,差点倒闭。
这些具体的损失,比任何法律条文都有说服力。到最后,连原本态度模糊的保守派法官卡瓦诺都摇了头:“历史上的临时关税,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覆盖几乎所有国家、持续这么久的。”
可能有人会问,不就是加个关税吗?怎么还扯到宪法和三权分立了?说白了,这场官司的核心,就是特朗普把国会的“饭碗”给端了——宪法明确规定,征税权是国会的核心权力,总统连提税的资格都没有,更别说绕开国会直接加关税。
![]()
特朗普的操作,其实是钻了法律的空子。他没敢直接说“我要征税”,而是打着“国家安全”的旗号,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加征关税,把“征税”包装成“调控进口”。可这层窗户纸,一捅就破。
加州牵头的十几个州政府联名支持原告,就是因为他们看透了其中的猫腻:如果总统能随便给关税换个“马甲”就绕过国会,那以后联邦政府想收钱,还需要国会批准吗?
更关键的是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早就超出了“紧急措施”的范畴。2025年4月玩具公司起诉的时候,关税已经实施了两年多,覆盖了100多个国家的几千种商品,这哪里是“临时应急”,分明是长期政策。最高法院最在意的“重大问题原则”——行政部门干影响巨大的事,必须有国会明确授权——特朗普的政策,刚好撞在了枪口上。
其实美国历史上,总统和国会为了权力掰手腕的事不少,但从来没有哪个总统,像特朗普这样明目张胆地抢征税权。前总统卡特说过,美国的制度设计,就是为了不让一个人决定一切。可特朗普偏要挑战这个规则,他的逻辑很简单:只要能达到目的,绕开国会又怎么样?之前政府停摆35天,就是为了逼国会给边境墙拨款;现在加关税,又是绕开国会自己干。
这种“独断专行”,刚好打中了美国制度的软肋。三权分立的前提,是三个分支有基本的共识,互相牵制又互相配合。可现在呢?总统想扩权,国会里两党互相拆台,最高法院只能被动当“裁判”。就像加州总检察长在法庭意见里写的:“如果行政部门能随便解释法律,把国会的权力抢过来,那三权分立就成了‘三权内斗’。”
最讽刺的是特朗普当年提名保守派大法官,就是想让司法部门“配合”自己。可他忘了,保守派法官最看重的就是“宪法原旨”——宪法写着征税权在国会,他们就不可能支持总统越权。这不是政治站队,而是保守派的核心信条。特朗普以为靠提名就能控制司法,到头来却被自己选的人“打脸”,只能说他把司法独立看得太简单了。
![]()
听证会结束没两天,特朗普政府的财政主管贝森特就急着出面“摊牌”,语气里全是威胁:“如果最高法院判关税非法,美国得退还7500亿美元的关税收入。这笔钱要是退出去,财政根基都得晃。”
7500亿美元是什么概念?差不多相当于美国半年的国防预算,或者全国一年的教育经费。这笔钱不是存在银行里的死钱,早就被财政部花出去了——填补医保缺口、给农业补贴、修高速公路。
要是真要退,政府要么大规模削减开支,要么疯狂发国债。可现在美国国债已经突破35万亿美元,谁还敢大量买?到时候别说民生项目,就连退伍军人的补贴、老年人的养老金,都可能发不出来。
![]()
贝森特的警告,与其说是威胁最高法院,不如说是暴露了美国财政的脆弱。这些年特朗普靠关税“创收”,表面上充实了国库,其实是在寅吃卯粮。那些交了关税的企业,要么把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导致物价上涨;要么干脆搬到国外建厂,造成国内失业。现在要退关税,企业倒是能拿回钱,但之前被推高的物价、流失的岗位,谁来买单?
这场关税案比之前的政府停摆更可怕。政府停摆是“制度停转”,好歹大家还能盼着谈判解决;可这次是“制度根基动摇”——当总统敢抢国会的权,当司法部门被迫当“救火队员”,当普通人对制度的信任一点点流失,美国所谓的“制度优越”,早就成了笑话。
![]()
以前总有人说“美国强大到关了门也能活”,可现在呢?一场关税官司就暴露了财政的虚胖、权力的混乱,谁还敢说这种话?
现在距离最高法院出判决还有大半年,可这场官司带来的震动已经扩散开来,如果连征税权这种核心权力都能被随意挑战,那所谓的“法治”,不过是纸上谈兵。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