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点刚过这会,农村里有人在门口掰着手指头算时辰。每年立冬究竟卡上午还是下午,这个问题总能成焦点。有些老人坐在院子里,从早等到中午,思考:下午立冬,今年是不是就能少冻几回?有人乐了,说今年终于不用戴两层帽子过冬;也有人开始琢磨,今年倘若不怎么冷,明年地里的收成会不会打折扣。
![]()
立冬这节气,在老百姓心里压根不是随便过过场。其实咱们中国人讲究这些“天时八节”不是没原因,大多数人的生活全被天影响着。过节这天,有的地方要全家一起吃顿热乎饭,有的老人会挑祭祀时辰上香。饭桌上聊的也都是今年天冷不冷,庄稼能不能保全。大家都说,立冬一到,今年的冷暖就跟着定下来了。唉,这节气还真让人忐忑。
古时候祭祀活动也特别盛大。皇帝会召集文臣武将,带头祭天求福,仪式一套套地来。没有气象局预测,也没有农业专家帮忙出谋划策,大家只能靠天吃饭,靠经验生活。这种节气和天气的讲究,就是日子里最踏实的避风港。老人喜欢念一句老话:“上午立冬,粮满囤;下午立冬,暖过冬。”不管信不信,不少人还是会偷偷观望一下,心里有点讲究总归不害处。
![]()
这所谓上午立冬和下午立冬的分别,不是随便定的。站在老人的说法,上午赶上立冬,就是冬天时间长,还冷。日子难熬没错,但地里的虫子死得干净,庄稼还能憋足劲儿,第二年粮食不愁。到了冬末春初,家家户户都盼着这冻得透透的地能给他们带来个好收成。说起来,大家都能忍冻,只要明年粮仓能厚实点。
反过来说,立冬时间拖到下午,冬天就温和不少,大家能轻松过。但这样一来,农田可就没那么省事了。过于温暖的冬天让一些农作物还没等该休息就提前活跃,本来该藏着能量,结果提前消耗,到了发芽抽穗就没劲。虫子也爱这天气,容易熬过去,结果到春天地里闹虫害,一年辛苦甚至填不满粮仓。去年的暖冬,就是个典型案例,农户说地里的虫子能让人急上火。
![]()
过立冬,农户跟庄稼过冬一样,老百姓的生活习惯也开始变。天气一冷,各种小病就有了迹象。早上刚出门有人还抖着肩膀不穿外套,晚上能看到有人穿着拖鞋就出去遛弯。结果没多久,鼻涕流着,咳嗽也开始了。冬天的病特别墨迹,扛不住就拖半个月,人都快被掏空了。大家这时才琢磨,厚衣服其实挺有用,咱还是得说“身体不是铁打的”。
一些地方流感季也集中在这个时候。学校、公司总是有人轮流请假,这一波接一波地生病。从感冒到流感,没好利索就又感染一次。这时候带帽子、戴手套,早晚攒点热量很重要。老人提倡晚上泡个热水脚,脚暖了,滑不溜秋地睡得踏实,第二天精神头都不一样。
![]()
一到冬天,还有个问题特别普遍。大家都不太爱出门,尤其大风天更乐意在屋里蜷着。结果人越躺越懒,身体越来越僵。虽然说谁都不乐意在冷天动弹,但老人经常劝后辈:“冬天不动,病就来找你。”运动不用过激,小区里溜达十来分钟,回家泡个脚,这就够了。别把运动当负担,能活动就别偷懒。
不得不说,熬夜这毛病到冬天也变得更厉害。白天实在太冷,晚上大家都想多在床上折腾会儿,手机一刷就晚了两小时。结果第二天起不来,困成狗,还老是感冒。其实,动物冬眠不是没道理,换成咱们人,多睡会真的挺管用。到了晚上,该放下手机、关掉灯,就别折腾了,身体省点劲也不亏。
![]()
天气变冷以后,不管是庄稼,还是人,能顺应天时的安排,那才最靠谱。有人爱琢磨补补身子,其实穿暖,动一动,早点休息没毛病。盛夏躲太阳,严冬防寒气,没啥诀窍,就是跟着天气过日子。这冬天刚过立冬,大家就等着熬到来年开春,把日子好好过下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